APP下载

会计假账行为的防范与治理策略讨论

2016-05-14李银雪

人间 2016年7期
关键词:防范治理

摘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出来。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会计信息是其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企业的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能够帮助其分析企业的运行状况。近年来,会计假账行为频发,不仅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更扰乱了市场运行的秩序。本文在分析了会计假账行为原因的基础上,对会计假账的防范与治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策略。

关键词:会计假账;防范;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会计假账行为的原因分析

目前,无论国际和国内,企业被指出会计信息造价行为的案例不在少数。如2002年安然公司被揭露出财务造假丑闻,随后不久的通信公司会计利润造假事件等等。笔者对于这种会计假账行为屡次发生、屡教不改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作出了客观的分析。

1.企业高层管理者设定虚高的经营目标。

某些企业可能正处于准备上市的关键时期,或者一些高层管理者为了使自己的工作绩效看起来更高,通常会制定与企业实际经营能力不相符合的经营目标。下级员工由于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达不到这样的高指标,一方面又要面临来自上级业绩考评的压力,只好选择对会计信息进行改动和造假处理。

2.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

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要完成会计工作,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还要保持应有的职业操守。在专业知识技能的范畴内,不仅仅包括对于算账、记账、对账等技能的熟练掌握,还包括清楚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及市场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理解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能,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沟通,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运行机制。而关于会计职业操守,则要求会计人员在面对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压力时,能够不为所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及职业荣誉感,坚决抵制不根据事实制造假账等不端行为。而企业中某些会计人员,在实际面对这些情况时,往往不能坚守职业道德,不懂得利用法律手段、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相关问题,一再纵容造假行为的发生,甚至存在建议和协助上级领导制造假账的现象。

3.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以《会计法》为例,其中对于会计人员的合理权利并未作出清楚地规定,导致会计人员在承担工作责任和风险的同时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会计工作的独立性没有受到良好的保障。

4.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过轻。

会计人员一旦被指出存在假账行为,一般会受到行政处罚,而对于会计制造假账行为的民事责任的规定则并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惩处的威慑效果。在执法层面,对于会计假账行为的惩处力度也较轻,导致会计人员在假账行为成本不高的情况下相应地降低了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度,假账行为的发生率提高。

5.外部监管工作不到位。

对于会计行为的外部监管主要有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政府监管部门的审计人员配备往往具有更高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应该有效发挥其作用。社会监管,主要是社会范围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工作,存在工作质量不高,监管不力的情况,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和公正性。更有甚者为获取某些不正当利益与客户串通,在审计报告上作假。

二、会计假账行为的防范及治理策略

1.监督从源头开始。

编制和填写原始凭证,作为会计记账的第一个环节,应该严格纳入会计监督的范围之内。防止某些人的不法行为,如伪造、涂改原始凭证以夸大原始凭证金额,或将个人消费记入企业费用账户等等。一旦原始凭证不真实,其后的一系列记账环节将难以查出问题,不利于审计监督审查工作的开展。因此,对填制原始凭证这一会计记账初始环节的严格监督,是剩余环节监督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有效发挥企业股东的监督作用。

作为企业的合法股东,不论出资的多少,都是企业的投资者,享有合法的股东权益。而在我国,大多数小股东并不重视行使自己的权力,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应组织企业投资者学习相关知识,鼓励投资者勇于行使股东权力,监督和参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投资者在行使监督权力的过程中,出于对自己投资选择的责任,应当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作出客观的监督,以保证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

3.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对于会计工作的相关规定变化很多,需要会计人员及时了解和学习这些新规定新政策。另外,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企业会计人员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意识,更新自己的职业技能。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展开。企业应重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定期开展培训课程、举行业务知识竞赛并进行评选,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企业还要注意提高会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其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程度得到提高。会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操守,在面对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压力时,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及职业荣誉感,坚决抵制不根据事实制造假账等不端行为。更加不能建议和协助上级领导对会计信息作假。

4.完善会计制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首先是会计核算制度,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与国际会计惯例看齐,有关部门应加快完善会计核算法律法规,对会计人员在会计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合理的规定,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进行,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其次是会计审计管理制度。国家审计部门由于具有国家赋予的权威性及强制性,相比于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应加强审计监督力度,有效发挥其作用。最后,对于会计假账行为惩处方法的相关法律规定亟待完善,为提高造假者的违法成本,有效遏制会计假账行为的发生,应细化惩处措施,加大法律规定对于相关人员的威慑力度。

5.优化社会监督体系。

注册会计师是社会监督体系的核心,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保证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注册会计师更应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坚持诚信,坚决杜绝与客户串通造假的现象发生。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会计假账行为也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对于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积极防范与治理会计假账行为。

参考文献:

[1]董仁周.法务会计治理腐败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05:128-130.

[2]许清澄.基于假账治理视角的会计活动博弈思考[J].会计之友,2012,08:107-109.

[3]董仁周,徐冉.论法务会计视角的假账司法治理制度创新[J].甘肃社会科学,2010,05:163-165.

[4]屈磊.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1,16:33-34+40.

作者简介:李银雪,女(1991-),四川万源,西华大学本科生。

猜你喜欢

防范治理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SQL注入防护
浅析防范电能表串户的重要性及方法
也谈国际贸易合同欺诈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