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仞之山,登临有道

2016-05-14朱秀丽

广东教育·高中 2016年7期
关键词:题型命题考查

朱秀丽

唐诗宋词好比是文学史上的珠穆朗玛峰,高考则是莘莘学子的一次集体攀爬。千仞之山,登临有道,想成功登临顶峰,一要取道于完整的诗词鉴赏知识体系,二要取道于历年来的高考真题。虽然诗歌园林百花齐放,高考真题却是一枝独秀。孙子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文力图从命题特点、情感取向两方面切入,以近三年全国卷诗歌鉴赏题为依托,试图深度探析高考命题的特点,力求让考生在考场上知彼、不殆。

一、近三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比较分析

二、命题特点分析

综观上表,不难发现,近三年的诗歌鉴赏题,呈现出以下的命题特点:

(一)思想情感,地位突出

从考点的分布来看,考查的重点依然是诗歌的思想情感,在七套试题中,有六套题直接考查思想情感,其设问如下:

1.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金陵望汉江》

2.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内宴奉诏作》

3.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4. 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残春旅舍》

5.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阮郎归》

6.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

(二)淡化技巧,重在理解

“表达技巧”考查点,设问方向明确,答题口径小,关联思想内容、情感、结构等考点,凸显全篇意识和结构意识。命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总体上观照诗歌,以防止考生断章取义,对诗歌进行断层、割裂式理解。

如2016年卷II的第9题,题目既突出了内容(曹霸的高超技艺),也强调了结构上所起到的作用(铺垫),引导学生不偏离“烘托渲染、衬托对比”这一考查方向。2014年卷II题目将手法技巧与诗歌的情感直接关联,设问明确具体,突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情感,使学生有效避开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角度)这条思维误区,达到了考查“虚实相生”的目的。

(三)大家当道,唐宋风采

从时代、作者以及体裁来看:唐宋诗占据主导地位,宋词偶有涉及。入选的既有李白、杜甫、韦庄、岑参这样的大家之作,也有一些非主流的边缘作品。 从题材来看,写景抒怀诗、羁旅之思所占比重较大。

(四)对比赏析,求同存异

比较鉴赏题型在近几年高考题中频频亮相,它既是高考命题的亮点,亦是难点。亮点在于它和教材的完美衔接,如2015年卷Ⅰ岑参的《送武判官归京》和2016年卷Ⅲ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都是名家的代表作品,虽源自初中教材,但由于是考纲规定的背诵篇目,学生并无遗忘之感。难点在于它是能力的考查,要求对比分析两首诗歌,求同存异,难度加大。考生难以找准差异,容易遗漏要点,答题准确率下降。如2015年卷Ⅰ要求学生对比分析景物描写的角度,2016年卷Ⅲ着眼点在于情感基调,两道题目都不易拿满分。

(五)题型多样,稳中有变

2016年卷Ⅰ《金陵望汉江》可归结为意境赏析类题型、情感及作用类题型,卷Ⅲ《内宴奉召作》可归结为炼字型、比较鉴赏类题型,卷Ⅱ则可归结为思想内容概括分析型。在这些题型中,作用类题型的命题导向性很明显,如:

1.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2014全国卷Ⅰ《阮郎归》)

2. 诗的尾联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2015全国卷Ⅰ《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3.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016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

其中,2015年与2014年的命题设问方式相同,都立足于从情感角度考查诗句所起到的作用,2016年的设问方式虽有明显的变化,表面上是在考查“用意”,但实为“作用”的考查,可以看成是作用类题型设问的一个变体形式。

三、思想情感分析

唐宋诗词,灿若星河,诗人因个体差异、人生际遇以及景、境、时代大环境的不同,诉诸于笔端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有人忧国伤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有人愤世嫉俗,蔑视权贵,归隐田园;有人漂泊天涯,客居异乡,难遣思乡之苦。正所谓“人生百味皆入诗,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丰富的诗歌意蕴面前,备战高考的学子便显得无所适从。因而,把握高考命题的情感取向,对高考的指导意义是非凡的。

(一)近三年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分析(见表2)

(二)情感取向分析

1. 总体特点

观照大我,不忘小我是情感取向的总体特点。以上7套考题中,既有符合时代主旋律的大我情怀,也有洪荒宇宙中小我的浅唱低吟。如李白在《金陵望汉江》中既歌颂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的伟绩,也不忘表达太平盛世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之情;岑参在《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中将大我的忠君报国之志与小我的思念家乡之情巧妙结合;韩偓在《残春旅舍》中既表达兢兢业业、不负朝冠之志,也抒发客居旅舍的寂寞之情。在这些诗歌当中,抒情主体有意识地凸显“大我中的小我,小我中的大我”,使情感变得丰富而立体,既丰富了诗歌的意蕴,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而曹翰在《内宴奉诏作》中表达出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以及杀敌报国的刚毅之志,更是时代所弘扬的主流精神。因而,从情感取向来看,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品不容忽视,既要观照大我情怀,同时勿忘小我之志。

2. 情感分类

近三年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家国情怀,以岑参《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和曹翰的《内宴奉诏作》为代表;②羁旅之感,以韩偓的《残春旅舍》和韦庄《含山店梦觉作》为代表;③闺中愁情,以无名氏的《阮郎归》为代表;④赞美技艺,以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为代表。

(三)学生对情感的把握度分析

以2016年全国卷Ⅰ诗歌鉴赏题——李白的《金陵望汉江》中的第9题为例分析:

1. 问题(第9题):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2. 参考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3. 学生答案展示

生1: ①诗人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说明了此时危害国家的巨寇已经得到了铲除,中华上下呈现出一派和谐安定的景象,故有罢钓竿之举。②表达了诗人对和乐生活的赞美,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歌颂,突出了全诗的主旨。

生2:①将任公子昔日垂钓与现今无鱼可钓作对比,突出了当朝正处盛世之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赞美之情。②作者以任公子自比,希望能像他一样大展才华,为国效力,表达了诗人渴望入仕的心情。

生3:①以任公子无鱼可钓喻国无巨寇,天下安宁。②表达出诗人对盛世太平气象的赞美与慨叹,以及自己不能为盛世献力的遗憾,进而传达出诗人渴望为朝廷重用、积极入仕的情感。

从以上作答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联情感的把握基本上是准确的,但是也存在理解概括不全面,表达欠精准的问题。

四、对复习备考的指导借鉴意义

历年的高考试题,都会成为各省市备考的标杆之作,给高三教师2017年的高考备考提供了借鉴指导意义。

(一)真题的范本作用

模拟试题的命题方式、考查点应与高考真题保持一致。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训练中熟悉不同考点的设问方式,分清题型类别,树立答题意识,规范答题步骤。

(二)易混术语,厘清概念

试题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术语,如烘托和渲染、衬托和对比、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及表达技巧等,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厘清这些概念的不同,并通过习题反复强化训练,从而达到使学生能分清细微差别、准确认知的目的。如2016年卷Ⅲ中涉及到“情感基调”这一术语,如果学生不清楚“情感基调与思想情感”这两个概念的差别,就会答非所问,简单地用具体的思想情感来取代情感基调。

(三)知人论世,但忌先入为主

近三年的诗歌鉴赏题,大部分是名家之作。如李白、杜甫、韦庄、岑参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诗人,学生潜意识里会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但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势必也会带来忽视文本而“先入为主”的套板反应。如有些学生只要解答杜甫的诗歌,答案中就一定会出现“忧国忧民”四个字,解答李白的诗歌,则离不了“浪漫主义”,先入为主,架空文本而错误解读。

(四)同类题材,分层比较阅读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对题材相同的诗歌进行分层次鉴赏比较阅读,可把时代、作者、经历、地域等作为比较分析的切入点,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等鉴赏评价。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多做,多思,熟悉命题特点,了解发展趋势,把握情感取向,确保训练的针对性、高效性,再高的山峰,考生也能成功登顶。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题型命题考查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例说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聚焦圆锥曲线的新颖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