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边境高校跨界合作探讨

2016-05-14周艳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

周艳玲

[提要] 随着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中俄边境高校在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在逐渐提升,并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类高校应该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做出贡献,依托跨界合作,达到互助互利目的。中俄边境高校可以利用地缘优势,通过跨越不同领域,充分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有效地发挥高校的四项职能。

关键词:跨界合作;中俄边境高校;文化产业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加强中俄合作发挥中俄边境高校文化产业引领作用研究”(JG2014011149)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9日

俄罗斯是与我国边界接壤面积最广的国家。21世纪,中俄两国合作日益紧密,在此背景下,中俄边境高校作为区域文化建设的制高点,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俄边境高校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俄边境高校在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并且做出了重大贡献。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了高校的新职能——文化传承与创新,与传统的高校三大职能并列。至此,高校开始承担了引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使命。中俄边境高校可以利用地缘优势,培养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区域文化创新提供资源,成为区域知识文化、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

(一)培养专业人才,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全面服务。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中俄边境高校可以通过培养边境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人才,尽快地为地方输送一批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能适应边境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例如:高校依托地缘优势,调整专业设置,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地为边境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急需的人才。

(二)互惠互利,积极推动中俄边境区域发展。在社会发展中,中俄边境高校的发展与所在区域的发展是有紧密联系的,当高校明确办学定位后,可以在区域合作中借助自身优势,面向边境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专业人才,与各部门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此促进自身的发展速度。由于边境区域的飞速发展,各方面情况有明显变化,因此对中俄边境高校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这就要求中俄边境高校要重点考虑边境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办学定位,在科研、教学水平逐渐提升的基础上,促进中俄边境区域发展。

二、中俄边境高校开展跨界合作是由文化产业的学科特性决定的

跨界合作,是指两个不同领域的合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行业之间相互交叉往来,跨界合作能实现多领域的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合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收益倍增,如跨界设计、跨界营销。跨界合作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代表着全新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

中俄边境高校要开展跨界合作,是由文化产业的学科特点决定的。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产品为研究对象的,与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涉及的层次与类别较多,还包含多个行业与专业。近年来,高校做文化产业规划时,往往有很多学科的师生参加,有哲学的、经济管理的、旅游的、地理的、文学的、艺术设计的、影视编导等专业。从服务于区域发展来看,中俄边境高校开展跨界合作时,要注意跨越多种学科,跨越多个领域,培养跨领域思考的能力,向社会输送拥有多领域专长的创新人才。

三、中俄边境高校开展跨界合作的对策

(一)融合多学科专家智慧,创新文化产业理论建设。目前,我国的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建立的还不稳定,而新兴业态已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正处于飞速发展中,使得文化理论跟不上业界的发展速度,这与传统研究中的理论为先导完全不匹配,导致了多数文化产品的跟风、模仿,缺少独有的内涵。中俄边境高校要融合多学科专家智慧,促使各学科专家学者开展跨领域合作,依托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优势,将中俄边境区域民族文化与时代潮流融合,形成独有的文化特质,使得理论研究跟上并领先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整合各专业优势资源,培养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产业涉及范围的扩大,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业态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亟须解决复合型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文化产业虽然是一个交叉学科,但不可能包括所有被交叉的学科。在学科设置上,中俄边境高校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整合的资源优势来形成办学特色,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组合,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系列。要跨越多种学科,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交叉性的改变。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将基础课、专业课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使得所有课程充分体现基础性、知识性、能力性的要求,中俄边境高校要在适应区域发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边境区域文化产业中有迫切需求的专门人才进行培养,建立培养机制,成为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摇篮。

(三)交叉合作,校企实现双赢。目前,全国各地兴建的各类文化产业园区逐渐增多,从事文化产业方面的企业实力逐渐增强。中俄边境区域文化产业也需要相关机构和企业来检验,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良好的跨界合作互动。拥有文化和科技优势的高校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引导区域文化产业顺利发展的中坚力量。另外,区域文化产业不断变化的需求促使中俄边境高校组织团队进行深入研究,借助区域优势培养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增强实力,以实现中俄边境区域文化产业建设的飞跃。

中俄边境高校应将合作办学、项目调研、咨询培训、实习基地等融入到文化产业建设中去,构建考核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形成一条高校产学研平稳发展的新思路。

(四)与政府合作,发挥智囊团作用,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中俄边境高校要走出校门,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加强实践活动中与政府的交流,努力发挥智囊团作用,为做好中俄边境区域文化产业的品牌、项目献计献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专题培训,以达到提高管理者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的目的。

中俄边境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文化产业理论,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过程的经验教训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并且提出合理化、科学化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中俄边境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例如:能推动中俄边境区域文化产业稳健的发展,帮助地方政府以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边境区域内民族文化资源的核心价值,打造优秀民族文化品牌,共建文化特色产业项目。

(五)中俄边境高校要走出国门,推进中俄跨国界合作。目前,全球一体化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中俄边境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熟悉世界文化贸易及文化产业的复合型人才。中俄边境高校要利用地缘优势,开展国际交流,走向海外,加强与俄罗斯高校的跨国界合作。借助合作方拥有的专业学术团队和良好的学术氛围,确保文化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处于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同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俄边境高校还可以建立范围宽广的学术交流平台,承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或文化沙龙,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双方的精诚合作,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盟。扩大中俄师生交流数量,培养具有较高知识水平、较强交往能力,能够适应国际人力资源市场竞争的文化产业高端人才。

总之,中俄边境高校要以创新的理念和开放的心态,积极开展跨界合作,融合多学科专家学者的智慧,整合各专业优势资源,打破各领域的界限,创造自由交流的平台,集合多方力量以促进边境区域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中俄边境高校要通过校企合作,形成高校产学研的新思路。利用多种形式有效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加强文化科学理论研究的探索,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韶旭,李桂云.高校主动服务文化产业建设的途径[J].2011.12.

[2]张青.面向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地方高校专业建设[J].2012.26.

[3]闫红,任晓菲.论高校在区域文化产业建设中的意义[J].2011.23.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培育壮大县域文化产业的探讨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对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