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2016-05-14王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四川

王冰

[提要] 新建本科院校是区域人才培养基地,是创新知识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是推动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分析新建本科院校与四川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基础上,指出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进而对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四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机制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建本科;区域经济;四川

项目来源: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JYX2013D02)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8日

中国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新的创新驱动。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目标和国家综合改革的历史机遇,地方政府对新建本科院校予以厚望,希望院校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力库、智囊团作用,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与此同时,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地区甚至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条件等相对落后,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明显存在人才储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甚至严重脱节的现象,实际表现出来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与预期相去甚远。

一、四川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现状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9后,经教育部批准,非本科学校以独立、合并等方式升格而成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普通本科院校。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四川省积极申报和组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截至2014年5月,四川省共设置有新建本科院校17所,科类分布比较全面,已涵盖综合、理工、医药、师范、政法、旅游、艺术、民族等八大类别。其中,综合类新建本科院校5所,占29.4%;理工类新建本科院校2所,占11.8%;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共计4所,占23.5%;艺术类新建本科院校2所,占11.8%;医药类、政法类、旅游类、民族类新建本科院校各1所,分别占5.9%。

新建本科院校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速度迅猛,以2014年各院校官网数据统计:17所新建本科院校在校生人数(专、本科)约22.3万人;一线教学科研人员约1.29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超0.5万人,占比约38.8%;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7亿元;图书馆藏书约2,230万册。

经过16年的发展,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具备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和较强的办学实力,已经成为四川省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服务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四川新建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

1、新建本科院校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融合。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和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双核五带”是成渝经济区的核心战略部署,承载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提升区域发展保障能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使命。

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对“双核五带”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成都市作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核心,被定位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目前有成都医学院、成都学院、成都工业学院等7所新建本科院校落户成都市;成绵乐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绵阳、德阳、乐山分别布局了1所新建本科院校;沿长江发展带四川境内的3个节点城市各布局有1所新建本科院校:宜宾学院、四川警察学院和乐山师范学院(与成绵乐发展带重叠);在成内渝发展带的中心内江设置有1所新建本科院校;在渝广达发展带的核心区域达州市布局有四川文理学院。另外,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有中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原因,民族地区底子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不均衡、经济欠发达问题仍然突出。为此,四川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布局有3所新建本科院校,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图1)

2、新建本科院校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建本科院校是创新知识和创新人才聚集之地,是区域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经济逐渐主导地区经济发展,创新成为突破地区经济发展瓶颈的新动力,技术和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四川省17所新建本科院校除地处成都市的7所外,其余10所院校都是所在地区唯一的或重要的本科院校,拥有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资源库和人才储备库。新建本科院校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知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传播知识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知识的社会经济价值,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3、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科研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重视为院校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实训机会,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良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提升,地方经济对院校的反哺作用越来越明显。

三、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1、地方政府主要领导重视,但执行层面执行力不够。校地企合作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均重视校地企合作的推进,各地都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校地企合作逐渐成为考核基层政府的一项指标。以郫县为例,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校地企合作,从校地企合作办公室的挂靠部门变迁(科技局——统战部——经发局)和主管领导的级别可见一斑。每年的郫县政府工作报告均把推进校地企合作作为重要工作之一。而从执行层面来看,虽然近几年郫县政府在校地企合作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校地企合作的政策措施可行性不够,支持力度和针对性不强,偏于表象和亮点,没有建立推进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

2、政府领导和企业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了他们对高校专家团队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的判断。地方科研基金投入短视现象严重,长期偏离基础性研究项目、弱化中小微企业创新项目,追逐容易见效的短平快项目、关注利税大户企业项目,并且总体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校地企合作项目的落地和生根发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此时政府和企业前瞻性和连续性的合理前期投入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3、校地企合作制度不健全,对参与各方缺乏长效激励机制。新建本科院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地企合作,希望通过加强合作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争取政府更多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来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希望通过校地企合作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能力,锻炼教师队伍实践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但是高校决策层很少从院系或教师层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来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教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持久性都难以为继。

4、校地企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科研设施、科研实力、科研成果等高校优势资源不太了解;另一方面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普遍不清楚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发展现状,更不熟悉区域内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需求状况。另外,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对校地企合作的期许普遍较高,愿意通过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高校教师平时忙于教学和学术研究,很少将时间和精力投入社会交往和沟通,社会资源匮乏带来的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严重抑制了教师的参与热情。

四、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管理机制建设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介入多呈现“点对点”模式,合作各方情感联络与信息沟通多建立在私人关系的基础上,合作面窄、强度低、可持续性差。继续推进校地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必须组建由校地企各方共同参与的管理协调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图2)

1、校地企高层定期交流机制。成立区域校地企合作领导小组,由地方政府和高校主要领导牵头,行业协会、学校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成员组成,也可吸收企业管理者代表参加。领导小组负责校地企合作政策、制度、运行规则和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负责构建校地企战略合作关系,推进校地企协作管理部门构建。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建设的角度出发,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交流研讨会议,针对校地企合作的政策导向、资金支持、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并达成共识。

2、常态化部门对接机制。校地企合作领导小组下设合作管理办公室,负责校地企合作的日常事务管理,组织完成领导小组推动的各项任务,主持校地企合作项目成果的检查和绩效考评。校地企合作办公室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高校专家组强大的信息服务、决策咨询能力,建立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与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常态化校地企合作各方的沟通与交流,促进项目对接和创新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3、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参与机制。校地企深度合作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各参与主体对合作的愿景和诉求不一样,沟通存在较大障碍,推进的过程往往也比较艰辛。这时就需要有掌握大量信息资源的行业组织和一批拥有合作激情的专家团队来为校地企合作项目牵线搭桥,促成校地企人才互动、技术互动、知识互动和信息互动。具体来讲,行业协会等组织可以实现如下职能:(1)研究、收集、更新高校、社会和企业资源库,建设和维护校地企合作信息平台;(2)为合作各方搭建桥梁,推进校地企三方信息交流与沟通,维护校地企友好合作关系;(3)完善专家团队职能,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做基础性预判和前瞻性研究;(4)不定期组织校地企三方的专题性合作研讨活动;(5)负责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日常沟通协调,评价合作项目实施进程和效果;(6)负责校地企合作的宣传和推广。

主要参考文献:

[1]庄严著.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11.

[2]李文虎等.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维度与路径[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1.

[3]戴国洪等.地方高校在区域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4]孙希波.地方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与参与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Pingtan in Suzhou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