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探讨

2016-05-14李欢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企业转型发展战略中小企业

李欢等

[提要] 目前,网络化、信息化趋势日趋明显,以“互联网+”国家战略为契机,提出“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试图阐述“互联网+中小企业”基本内容和独特作用,说明目前“互联网+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此做出具体分析,提出一系列促进“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2月2日

引言

“互联网+中小企业”是“互联网+”国家战略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利用互联网促进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能使其拥有更好的前景和未来,让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真正为中小企业所用,并帮助它们寻找更多的发展机遇。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要抓住机会,在政策和环境的支持下,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开放性,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一、“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基本内容和重要职能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经济发展、贸易往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文化推广、生活娱乐的新型平台,推动着我国向信息社会不断迈进。”

(一)“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基本内容。“互联网+中小企业”的内容是各种模式的互联网化,比如互联网化的生产制造和服务模式、互联网化的市场营销模式、互联网化的管理模式等。第一,互联网化的生产制造和服务模式。互联网模式最看重的应当是客户体验,即主要是让客户本身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这种模式中来,通过客户来把生产制造和服务联系起来,以扩大这种模式的创业来提高产品生产和服务模式的更新换代速度,并进一步促进其互联网化;第二,互联网化的营销模式。当下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O2O模式也逐渐兴起,其主要是依靠对各种大数据的精确把握,促进线上和线下经济相互配合,更好地挖掘有用信息来满足客户需要;第三,互联网化的管理模式。众所周知,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集中型、层级式的结构逐渐流行,而扁平式、合作性的结构逐渐减少。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变革,就要不断分析互联网提供的宝贵数据,在此前提下,对资产、仓储、员工进行更为完善的管理。

(二)“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职能。“互联网+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的新兴技术,对传统的企业改革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提供的信息,能够对生产的流程和形式进行改革,进一步促进技术互联网化的提升,加快生产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使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结构更加完善;二是互联网金融让中小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融资途径。互联网自身的一些特性(比如便利性)很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其融资难的问题,其思维主要是合作共赢与互利互惠,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改革;三是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发展线上经济,开拓其营销市场。通过按照线上经营模式的一些规则,不断更新自身的物流体系,使其更好地为线上经济服务,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线下带动线上,线上支持线下的发展模式,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运用线上经济的模式更好地带动新的发展,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虚拟化、便捷化、概念化的消费正在取代传统的实体消费,这样的变化是带有革命性的。”互联网的发展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和挑战。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的波动性,许多的创业者还没有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威胁和挑战。

(一)预期风险较大,企业动力不足。由于“互联网+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许多中小企业在这条道路上犹豫不决。“互联网+中小企业”是一种现代的、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中的大多数创业者和企业都比较困惑,究其原因是没有太多的“前车之鉴”可供传统行业参考。此外,即使短期内有些转型的企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些成功案例的特定背景和条件,因为成功往往不可复制。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选择“互联网+中小企业”可能会面临失败,但是依旧走老路不进行转型则意味着可能会被淘汰,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在犹豫不决中徘徊不前。原因是市场经济本身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互联网+中小企业”也有一定的不可控性。中小企业在艰难的抉择中前进,成败可能就在此一举。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顺应历史的潮流,在不断反思总结中变革旧的体制和观念。

(二)发展认识不足,容易步入误区。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兴时代,“互联网+中小企业”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不仅给中小企业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然而,许多创业者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把握。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调研,而盲目“把握”所谓的机遇,又未曾看到其中的挑战则很容易导致失败,即使创业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也未必会取得成功。目前来说,大部分的传统企业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创建一些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变革,比如APP等,因为难度可能相对较小。但对这些企业来说,更深层次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这些平台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不能为了创建平台而创建平台。通过这些互联网平台更好地联系客户,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并通过大数据提供的信息来更好地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传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挑战,直面威胁、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切实为企业带来新的生机和发展。

(三)主观主义盛行,转型面临困境。传统中小企业改革过程中会面临一些问题,这也影响了“互联网+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传统中小企业的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失去了自身的优势,并暴露出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互联网+中小企业”的新模式并不是主观上想的那样,即单纯地把互联网和传统中小企业叠加在一起。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时间才能完成,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在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和行业背景的条件下,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失去了低成本优势,暴露了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劣势,在“互联网+中小企业”模式中将会非常不利。此外,“互联网+中小企业”并不是单纯地挖掘出某些新的东西,而是逐渐定位于围绕客户,充分挖掘客户的不同需求,通过大数据的信息分析,针对客户需求开展高效生产。因此,在传统企业的改革中应扬长避短,真正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推进“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相关建议

在“互联网+中小企业”趋势下,生产管理、市场研究、咨询行业以及用户体验亦进入了大数据服务模式。一些传统中小企业正在积极摸索新的发展战略,建设属于自己的商业互联网平台,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一)积极调整应对心态,大力发展平台经济。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互联网+中小企业”带来不同形式的产业平台经济,已经逐渐展现其相当突出的一些优势,比如帮助企业整合资源、进一步促进内部改革,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等。这种平台虽然不能直接制造产品,却可以利用自身的一些功能和属性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进而促进新兴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创业者都不得不冒着巨大的风险,以降低成本来实现其经济目标,在短期内如果其他人收钱,那么自己就不收钱,其他人去挣钱,自己就选择不挣钱甚至是亏钱。这就意味着创业者在起步初期是相当困难的,只有通过一段时间的免费打击那些收费的企业,才能把他们驱逐出去。互联网化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对传统的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很多企业就这样成为了被驱逐的对象。

(二)关注微小创新空间,搭建协同服务平台。应利用互联网的思想研究微小创新,建立技术型的服务平台。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在许多方面与大型企业无法比拟,只能从细微之处着手进行变革,互联网微创新在这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创主要是围绕客户的需求来进行的,从细节出发寻求利用较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尝试。这种模式追求的是用较少的成本来较大程度地满足和回馈客户,当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并有了充分的把握后,再参与到较大的市场中去。在某种程度上,微创新在中小企业中占据着决定性地位。在以后的发展中,那些能够了解客户需求并持久进行微创的中小企业,必然会得到快速的发展。此外,生产型中小企业还可以在产品销售平台创新上下功夫,在互联网思维的引导下不断探索,让更多客户可以了解到自身的品牌和产品。

(三)探索战略实施方法,助推中小企业转型。积极寻找适合“互联网+中小企业”模式的发展策略,促进中小企业的成功转型。“互联网+中小企业”时代来临,中小型企业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各种不同的抉择。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互联网+中小企业”的发展经验,而现实中很多成功案例也不可复制,所以还需要中小企业针对自身情况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充分认识和把握“互联网+中小企业”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进而引导涉及思维、生产、管理、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朝着正面的方向发展;二是须统筹全局,深化内部改革应面面俱到。大多数中小企业可能缺乏一定的经验,往往十分焦急地模仿其他企业的片面做法,但是很多东西是轻易学不来的,成功总是经过周全考虑并积极执行换来的;三是应探索一套适用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互联网+中小企业”管理系统。举例说明,该系统最少可由销售管理、品牌管理、推广管理、策划管理四个部分组成。大部分传统中小企业的管理都比较松散,即使少部分比较健全,其在互联网管理系统方面都需积极探寻解决途径。

四、结论

当下,“互联网+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仍然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小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新形式,对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快企业的转型速度,最终完成传统行业互联网化。新时期的“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并不是简单地对市场进行重新洗牌,应该根据对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来调整供需结构,在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的基础上挖掘新的发展生机。综上所述,“互联网+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是针对传统行业和中小企业的一次深刻变革,需要全社会凝聚共识、携手并进,更需要中小企业沉着冷静、抓住机遇,致力于实现“互联网+”战略的成功转型。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继瑞,薛晓,汪锐.“互联网+”背景下消费模式转型的思考[J].消费经济,2015.6.

[2]吴志攀.“互联网+”的兴起与法律的滞后性[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3.

[3]孙立,杨斌,杨军,潘坤友.“互联网+”趋势下产业链大数据整合与应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7.

[4]李成钢.“互联网+”视角下的电子商务“价值经济”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5.7.

[5]郑文范,刘明伟.科技价值与“互联网+”行动对创新创业的作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6]李骏阳.对“互联网+流通”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5.9.

[7]张兆安.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J].宏观经济管理,2015.4.

[8]王海飞,李欣,陈云龙.希腊债务危机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

猜你喜欢

企业转型发展战略中小企业
试论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
浅谈现代企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