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探析

2016-05-14胡锴龚海燕崔永霞陈志红吴明侠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医学院校教学方法

胡锴 龚海燕 崔永霞 陈志红 吴明侠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07.148

摘 要:在医学院校的药物分析、预防医学、检验医学等专业中,分析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验方法等在很多技术领域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教学中的新问题也不断出现。该文在论述医学院分析化学教学方法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医学院分析化学教学应综合采用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归纳分析比较法、多媒体教学法,以期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操作能力,达到提高理论和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医学院校 分析化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148-03

Discussion on Teaching Method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in Medical College

Hu Kai Gong Haiyan Cui Yongxia Chen Zhihong Wu Mingxia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He'nan,450046,China)

Abstract:Analytical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in the medical college,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of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field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alysis method and its related technologies,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 also appearing constantly.This paper was focu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method in analytical chemistry.Base on the discussion,new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PBL teaching method,case teaching method,inductive analysis,comparative method,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were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improve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Medical College;Analytical chemistry;Teaching methods

分析化学是研究有关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一门学科,它也是医学院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毒理学和药剂学)和检验(检验医学、预防医学、食品药品分析)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高新技术领域的扩展,人们在生物及遗传工程的发展、医药技术、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化学在各学科的交叉渗透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所涉及的检测手段及相关技术在医药卫生事业如新药研制、药品检验、临床检验、病因调查、环境分析及三废处理等方面起着极度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分析化学研究内容也是构成学生基础知识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首先,随着高校专业课程分类逐渐的精细化,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分析化学的授课时数以及教学内容不断被压缩;其次,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医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各种仪器的操作日益简便,而对于有关仪器理论知识的掌握越来越不受重视。除此之外,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具有公式多、内容杂、对量的要求高等特点,对于理科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由于上述因素,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学习兴趣消沉,进而影响医学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从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出发,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用较少的课时保证他们的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进一步提高本学科理论和实验教学质量,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目前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超龄“服役”,内容陈旧过时

分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自然科学研究和许多工业生产、生活等领域都被称为“科学的眼睛”[1]。分析化学课程主要由基础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是经典的定量分析(主要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而仪器分析部分是关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为基础内容。尽管基础分析化学对于培养学生了解分析过程、数据处理等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化学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窄,更多检测是借助于先进的检测仪器来进行。目前,在技术监督部门的食品药品检测,以及医院的临床检验、化验中,仪器分析是分析技术的主流。实际应用中大多以分光光度计、气液相色谱、气液质联用等,而教学内容却还局限于简单的四大滴定定量分析,与实际的工作或者生产中相比,就显得落伍。

1.2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

目前,高校的分析化学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课为主。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授知识点为主的课堂教学,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往往通过被动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来掌握有关课程,最终达到考试达标的目的。此外,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通常安排以验证实验和基础实验为主,目前的实验课大部分都是玻璃仪器操作,有的高校学生几乎整个学期都在练习四大滴定操作;对于一些实用性较多的仪器分析实验,由于仪器相对较为昂贵,如: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气液相色谱分析仪、气液质联用仪等,几乎整个学期都接触不到。而这一现状就造成了很多不良结果,尤其是遇到具体应用问题时,学生往往不知道怎么解决。即使有的学生靠死记硬背掌握了相关知识点的情况下,往往也不能选择解决问题合适方法,不具备正确操作仪器的能力。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实验设备却没有成比例增加,这样在教学中实验设备经常不够学生单独操作。对于很多分析仪器,实验教学中大多以老师操作、学生观摩为主,学生对大多数分析仪器只能简单的了解一下,难以加深印象。而且,有些高校仪器设备过于老化陈旧,有时可能连学生观摩的机会都难以保证。

2 改革教法、学法,更新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对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必须辅以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因此,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合适与否。研究并推进相关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索一种或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刻不容缓。

2.1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主要是基于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围绕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基本线索,引导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教学内容。其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自学解疑—重点讲授和归纳总结[3]。该种教学方法的核心内容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水平状况、知识结构等,并结合教学大纲和目标,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对于医学院的学生而言,笔者认为,应当选取一些有新意,与医学专业密切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成5~6人的小组,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组内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接下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堂讨论,小组发言。最后,教师就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准确把握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并归纳总结。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更着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立异能力、发现问题、归纳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培养,应在教学中推广。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采用相关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其通常是由授课教师在备课时广泛搜集与医学有关的案例,从而在引入新知识前,先给学生介绍或讲解与所教授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提高授课对象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最后引入相关分析方法基础知识的讲解。例如,在讲解到酸碱平衡和pH值计算相关知识时,可以联系到人体会发生酸中毒、碱中毒的问题;在学习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和应用时,则可以引入酶电极在医学、生物、临床诊断上的相关应用等;在讲授原子吸收光谱仪时,可以适当介绍人体内微量元素如锌、钙、铅、铁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等;在讲光谱分析法时,提出了“低度竹叶青酒的褪色问题”等。这样,通过把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分析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有关分析化学案例教学的书籍已有出版,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值得推广。

2.3 归纳比较法

归纳比较法是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一种方法。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多、原理多、公式多,且知识点琐碎、不易记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归纳比较法,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记忆。比如在讲解“四大滴定”时,首先掌握酸碱滴定分析的原理、特点和指示剂的选择原则等,而在学习其他滴定分析方法时采用归纳比较对照的方法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简便、省时。通过这样的对比讲解,学生能够建立起滴定原理、滴定曲线、准确滴定条件、指示剂选择、典型应用实例为主线的知识框架,掌握“四大滴定”有关的主要知识点。此外,在讲授银量法的知识点时,可以同时对莫尔分析法、佛尔哈德法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学习,对比其各自指示剂、滴定条件、滴定原理、干扰离子的影响、应用范围等,找出其相关异同点,有利于学生对比记忆。

2.4 多媒体教学法

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其中有许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而难以理解,如滴定分析中的滴定曲线、指示剂范围;色谱分析理论中的塔板理论、范弟姆特方程式等,仅通过书本上的文字描述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掌握。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的图形、图像、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讲解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生动,学生能较快、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理解教学中的难点。比如,为了使同学们直观地理解酸碱滴定曲线在滴定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化学仿真实验室软件,制作相关动画,将滴定过程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的显示出来,学生能清楚地理解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滴定剂体积的微小变化,造成溶液中pH值明显变化,通过观察滴定突跃现象以及指示剂颜色的剧烈变化,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医学、药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学科交叉越来越多,分析化学对于解决医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重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带着兴趣把课程学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继而转化为以后从事医学工作的技能,造福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克安,赵凤林,焦书明,等.分析化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3,18(1):26-31.

[2] 王娜,邹明静.改进分析化学教学方法,体现课程的实用性[J].检验医学教育,2010,17(4):24-25.

[3] 张学东,张宜欣,刘永红.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教育,2008,6(2):25-26.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医学院校教学方法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废液的处理与回收
光化学蒸汽发生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TRIZ创新理论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训中的应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