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晴晴的万圣节面具

2016-05-14陈冬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谎言惩罚家庭教育

陈冬梅

〔关键词〕谎言;惩罚;家庭教育

晴晴是一个漂亮的二年级小女生,美丽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人见人爱。可是这么可爱的女孩最近却被父母各打了一顿。这源于万圣节的一个面具。晴晴所在的英语课外学习班组织学生进行万圣节活动,要求学生戴面具出席。万圣节的前几天,晴晴回家后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并且想买一个面具。晴晴妈妈说:“自己做一个多有意义呀!”晴晴听了妈妈的建议,高高兴兴地去做面具。她找到一张画报,剪成人脸的形状,用铅笔小心翼翼地在上面画上了眼睛、鼻子和嘴巴,然后用剪刀剪好。晴晴把做好的面具拿给妈妈看,并向妈妈介绍:“苹果的眼睛,香蕉的嘴巴……”没等她说完,妈妈不屑地说:“做的什么呀,重新做。”“哦。”晴晴扫兴地应了一声,回到自己的房间。万圣节那天,晴晴妈妈送晴晴去补习学校参加万圣节活动,妈妈觉得晴晴自己做的那个面具不好,让晴晴去买一个。晴晴背着书包,跑了五个店,都没有买到。到了补习学校,妈妈发现晴晴的包里装着一个面具。妈妈问晴晴是怎么回事,晴晴小声说:“我昨天买的。”晴晴妈妈听了后,火冒三丈,拧着晴晴的脸蛋儿说:“再骗我,就拧烂你的脸。”回到家后,晴晴妈妈把晴晴揍了一顿,爸爸下班后得知此事又打了晴晴一顿。

听着晴晴妈妈的讲述,我的心好疼,那个九岁的小女孩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灵之痛呀!孩子当时的无助、痛苦,她的妈妈能理解吗?

我把自己的压力,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我问晴晴妈妈:“您觉得晴晴一个店一个店去问有没有面具时,孩子心里是什么感受?”“她就在想怎么骗我呗。太可恶了,我最恨撒谎,这样下去,将来会怎么样?”看来晴晴妈妈深陷在自己的情绪中,暂时无法理解晴晴的感受。怎样引导晴晴妈妈觉悟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当是我面对的首要任务。

咨询师:“您觉得晴晴这次为什么撒谎?”

晴晴妈:“怕挨打呗,我着急呀,孩子这样下去会长成个什么样子呀?”

咨询师:“是啊,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成长。”

晴晴妈:“这孩子太难管了,不好好学习,我最恨她撒谎了。”(眉毛拧在一起,眼泪夺眶而出。)(看来晴晴妈妈在教育晴晴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坎坷,心里也有很多的无奈和委屈,这时候,直接指出她教育不当,还不是时候。)

咨询师:“看得出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付出了很多心血,是一位很努力的妈妈。”

晴晴妈:“那么多的付出都白费了,别人付出有效果,我付出怎么就没有效果呢?”

咨询师:“能谈谈您的付出经历吗?”

晴晴妈:“我家孩子在上学之前是个很可爱的小女孩,从来不撒谎。”

咨询师:“您对孩子刚上学时有什么特别的记忆吗?”

晴晴妈:“孩子刚上了半个月的一年级就摔折了胳膊,在家休息了两个月,回到学校上课的第二天就赶上期中考试,孩子只考了60多分,班里的倒数第一。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常常在学校挨批,我也经常被请到学校。孩子开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和同桌说话等,一大堆问题。从学校回家我就有气,数落了孩子一顿。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她还是常常犯错。”

咨询师:“孩子成绩不好,您又因为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而被请到学校,压力一定挺大的。”

晴晴妈:“在孩子的老师面前,我简直无地自容。”

咨询师:“您觉得孩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是什么感受呢?”

晴晴妈:“孩子也不会好受,但她挺努力的,有一次写作业到晚上10点,我不让她写了,她还坚持写,我一气之下把她写的作业撕了,孩子自己捡起来,一点点粘好。”

咨询师:“孩子好坚强啊!”

晴晴妈:“孩子比我坚强,她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压力。”

咨询师:“能不能多谈谈‘本不应该承担这一点?”

晴晴妈:“孩子承担了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我把从老师那里承受的压力,转嫁到了孩子身上。”泪水又从晴晴妈妈的眼里涌出来。看来晴晴妈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但是一个很努力的妈妈,也是一个自省能力很强的妈妈。

想法变了,情绪也变了

在与晴晴妈妈的交谈中我发现,晴晴妈妈的教育失当行为和她本身的消极信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变她的消极信念将对她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我从晴晴妈妈提到的撕作业的事件入手,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愤怒情绪不是由女儿的行为引起的,而是由自己对女儿行为的想法引发的。

咨询师:“您看到孩子写作业坚持到晚上10点,您不让她写了,她还坚持写。您当时对这件事情怎么想?”

晴晴妈:“我很生气。”

咨询师:“生气是您的情绪,您对孩子写作业坚持到晚上10点,您不让她写了,她还坚持写。这件事情您怎么看?”

晴晴妈妈想了想说:“她再怎么坚持都不会写完,即使写完了也不会写好。”

咨询师:“您觉得是那件事情让您生气呢,还是这种想法让您生气呢?”

晴晴妈:“如果她写得好,我就不会产生这种想法。”

咨询师:“孩子写不好是客观事实,不可以改变。但是,我们对孩子写不好作业这件事情的看法却可以改变。”

晴晴妈:“您对她写不好作业有什么看法?”

咨询师:“孩子虽然写不好作业,但是一直在坚持写,说明孩子意志力坚强,不怕困难。您对这样一个女儿,有什么感想?”

晴晴妈:“我当然高兴。”

咨询师:“您看,事情没有变,我们的想法变了,情绪也变了。”

晴晴妈:“我怎么就想不到这一点呢?”

接下来我们对晴晴做面具的事情进行了分析,晴晴妈很快发现了自己的消极信念。之后,我们每周见一次,讨论这一周之中妈妈和晴晴之间发生的事情,逐渐引导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使用积极信念。

爸爸妈妈共同成长

在和晴晴妈妈探讨教育中存在的消极信念的同时,我给她留了家庭作业,让她逐渐看到孩子的优点。第一周的家庭作业为每天说一句表扬孩子的话。这对于大多数妈妈来说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对于晴晴妈妈来说太难了。针对晴晴妈妈的现实困难,我们共同讨论了表扬晴晴的时机和内容,并且设计了记录表,表中包括时间、事件、表扬的原因、表扬的话、表扬后晴晴的表现。

晴晴妈妈很认真地对待这张表,她说每次表扬女儿都要鼓足勇气,开始说的时候自己觉得不自然,一段时间后,晴晴妈妈能自然地表扬晴晴了。

晴晴妈妈觉得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单一,没有很好的理念和技巧。针对她的情况,我推荐她阅读家庭教育的实用书籍。晴晴妈妈是一个认真又专注的人,读完一章她就写一章的读书笔记,还鼓励晴晴爸爸一起学习。我在指导她读书的过程中遵循了理论结合实践和小步子的原则,把晴晴妈妈的读书体会和她教育孩子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和她讨论教育事件,坚持每周讨论一个教育事件,每周学习一个教育技巧,慢慢积累,小步前行。

晴晴爸爸是一位公安工作者,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爸爸陪晴晴的时间很少,长期以来爸爸充当了一个教训者的角色。爸爸陪孩子不但能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爸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爱。晴晴爸爸理解了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之后,主动安排陪女儿的活动,比如,学骑自行车、滑旱冰、郊游。在欢声笑语中,一家人其乐融融。

反思

本案例中晴晴妈妈用批评、指责、惩罚来对待孩子的错误,不但不能使孩子很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适得其反。这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大人的情绪上,而不是自己的行为上,并且本能地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来保护自己。晴晴在面具事件中的行为,就是为了不受惩罚而做的无奈之举,为了不受惩罚,晴晴只好选择了“撒谎”。妈妈惩罚晴晴的目的是为了晴晴不“撒谎”,可是这种惩罚的方式强化了孩子“撒谎”的行为,和妈妈的初衷正好相反。引导晴晴妈妈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是本案例辅导的关键,帮助她建立对待孩子的积极信念是本案例辅导的有力措施,父母合力教育孩子是本案例辅导的积极助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霸州市第一中学,廊坊,065700)

编辑/丁尧

猜你喜欢

谎言惩罚家庭教育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Jokes笑话
谎言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真正的惩罚等
揭穿谎言
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