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父亲

2016-05-14王晓林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氏族谱

王晓林

母亲去世后的2010年8月10日,老屋后的祖坟山又添了一座新坟,那是父亲的。

有人说离别的痛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退,可我对父亲的怀念却与日俱增。

父亲个子不高,浓眉大眼,人见人爱。爷爷奶奶对父亲要求甚严,从不娇惯。父亲读书很用功,不仅成绩优异,还练就了一手好字,尤其擅长毛笔字。在马渡村小上学期间,父亲就深得村干部和老师的喜爱和器重,当过儿童团长和少先队长。父亲16岁那年,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告别父母,去千里之外的北京服兵役。由于父亲勤奋好学,吃苦耐劳,深受首长的赏识。父亲先后当过无线电员,任过连文书,还被选派到北京航校去读书,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某基地服役。那段时期,因工作出色,他受到连、营、团等各级嘉奖十余次,并荣获“优秀团员”、“一级技术能手”等称号。父亲入伍时仅有高小文化,但他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总是挤出时间自学初高中课程,之后还取得了大专文凭。老家的木箱子里,存放的那一本本发黄的理工科书籍,以及军官证上填写的“上尉”军衔,足以证明父亲的执着和勤奋。

父亲服役八年后,念及爷爷奶奶年迈多病,于是萌发了回乡侍奉双亲的想法。虽经部队首长再三挽留,但父亲去意已决。待我长大后,父亲告诉了这一切。我常想,要是父亲在部队继续服役的话,说不定后来能有较高的军职。

父亲转业回到地方后,相继在大竹县四合乡政府、四合乡信用社、石子区委以及文星区营业所、石子区营业所等单位工作,担任过文书、出纳、会计等职。无论身处何种岗位,父亲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做事雷厉风行,著文信手拈来,做账又快又好。父亲几乎每年都要领回“优秀共产党员”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证书。

父亲甘为人梯,他在石子区委工作期间,凭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举贤荐能,先后推荐了几十名农村优秀人才参加工作。这些人才分布在党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应有的聪明才智。昔日风华正茂的他们,如今也已届花甲古稀之年,和我见面寒暄时,他们每每提到父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传承了父亲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但凡亲朋好友托我办事,只要是在原则范围之内,我都乐意去办,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且极其尽力。难怪大家都说我,有着父亲一样的热心肠。

“水有源,树有根。”这是父亲的口头禅。父亲退休后,不顾自己体弱多病,倡导并主持修订了王氏族谱。1999年清明节刚过,他就与堂侄王仁祥二人,带着族人的重托,踏上了前往广东、湖北、山西等地寻根问祖的艰辛历程。通过四处走访,多方打听,拜望族老,终于查寻到王氏祖先最早居住在山西太原郡,随后又在广东长宁查到了入川先祖王国安的生平介绍。寻根问祖的行程,历时半年之久。当年父亲已是花甲之年的人了,但他不顾身体多病,四处奔忙,历经千辛万苦,不仅查找到了王氏祖先,而且填补了先祖入川前人脉渊源的空白。在获取和掌握了大量翔实的资料后,父亲便着手开始重修和续写族谱。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历时六个多月,整理编撰了一本长达128页的《太原堂——王氏族谱》,接下来,父亲又忙于编审校对和跑文化部门审批。2002年底,续修的王氏族谱付梓问世。难能可贵的是,整个修谱期间,父亲没有要任何补贴,这完全出自于父亲感恩祖先、奉献家族的自愿。

父亲在我们面前,是绝对的权威。小时候,我们如果不听话,他处罚我们是特别严厉的。要是我们不认错,就决不会轻饶。以至我们连疯带闹时,只要是母亲说一句“你爸今天要回来”,那就像老鼠怕见猫一样,立时消停。父亲说什么我们都得听,决不许反驳。他自有治家的规矩,我们必须遵守。比如:人家的东西不要拿,吃饭时不许说话,给父母东西必须双手递送,吃饭时不许敲筷敲碗,对父母不许撒谎。这些家规让我们养成了好德行、好习惯。

我虽不完全赞成“黄荆棍下出好人”的观点,但我赞同,对子女要严格地教育。其实,父亲对子女的是非对错是赏罚分明的。在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每次考试不是年级第一就是第二,父亲就一脸笑容,勉励我继续努力,不要骄傲;我上高中时,暑假在家做竹篾活,父亲给我演示,传授要领,并告诫我要善于琢磨。一次,当我和弟弟打架,堂嫂“告密”后,父亲把我和弟弟叫到面前,也不问事情原委,首先是拿起竹竿棍棒就是一顿暴揍。父亲认为兄弟打架,是非同小可之事,是不可轻饶、不可原谅的。我们只得连声求饶,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当我写的文章频频刊登在大报小报时,父亲前来单位看我,领导和同事当着他的面称赞我,他由衷地感到满足。后来我常想:要不是父亲严格地管教,我会有今天吗?也许会厌学,弃学,最后失学,结局不敢想象。

在我们兄弟姐妹中,父亲在我身上倾注的心血最多。我小时候经常患病,加之生活困难,缺乏营养,长得瘦小单薄。因此,父亲就竭力培养我读书。1992年7月,我考入了一所省属中专。第一学期快结束时,由于身体原因被迫退学回家。我当时感到前途无望,就萌发了外出打工的念头。父亲却极力鼓励我,去县城里复读高三,争取考上大学。不仅如此,父亲还时常专程进城,给我买了营养品送到学校。每次看见他提着东西等我放学去拿时,我的眼泪几乎都快流出来了。我暗暗发誓:一定要争气,考上大学。翌年8月,我终于收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

我总是以父亲作为我人生的楷模和参照。他在我的骨子里潜移默化,无所不在。我仿佛就是父亲的复制版,从言谈举止中处处显露出他的影子。如今我已过不惑之年,不自觉地,我传承着他的禀性,把写作视为生命的一部分;爱家人,但不善于表达。这些,从别人的眼神里就知道我和父亲有多像!我不知道,他看着我,是否就像看到了自己。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氏族谱
一名老中医的《刘氏族谱》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与草有关
郝祥等民间人士向呈贡区档案馆捐赠族谱
敦煌姓望氏族谱研究综述
一部彰显姓氏文化精髓的上乘之作
——品读《山西汾西后加楼系 陈氏族谱》
>> 聊城市东昌府区档案馆举行清代李氏族谱捐赠仪式
迁琼《海氏族谱》研究
白族家谱的特色及价值
略论泉州重修族谱中华侨华人史料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