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法点拨

2016-05-14陈康和

作文世界(小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宝塔相融动静

陈康和

相对于小学生来说,纪实性作文易写也难写。说它易写,因为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只要写出所观所感,便可成文。但它也难写,如何将这份感观立体化、精致化和人文化,却也很考验学生们的敏锐力和辨识力。

顺序明了。叙述的顺序不会是僵化的,游记类的文章更如是。人中景,事中人,景中事,其间会涉及很多的观察角度和描述顺序,但以游览的顺序来进行移步换景,一定是写游记的“必杀技”。以上的两篇文章,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游龙光宝塔》的游览线路是“塔脚、塔中、塔顶”,而《拇指山》则是“山脚、山坡、山顶”,顺序明了,条理清晰,抓住了“线路”,就像提起了穿起珍珠的绳子。这方法很简单,但常常会被忽略。

物我相融。一篇文章,单有物,过于虚幻;但单有人,也觉乏味。人因物而具热力,物因人方显灵性。所以,“人”“物”共生,物我相融,才是一篇好的作品。《游龙光宝塔》中的父子对话是显性的人的活动,而更多的则是隐藏在场景的变换里,体现出作者的心情与感情。《拇指山》是以“我”的视觉和“游人”的侧面反馈,向读者描绘了一幅绮丽多情、层林尽染的画卷。物不突兀,人不呆板,“人”“物”相融相生。

动静结合。游记是以人物活动为承载,有活动,有场景,势必就有强烈的“生命”气息。但有些小学生撰写的游记文章,或是人的活动过于拖沓,景的情态过于沉寂。又或是人的活动过于单一,景的情态过于浮夸。再或是纯静态、纯动态描写。这是通病,是写作技巧上的一种缺失。游山玩水的旅途,肯定是动静交错的过程。因此,小作者们在下笔前就应该酝酿好,这篇文章,你打算以“动”衬托“静”,还是以“静”反观“动”。但不管是何种方式,动静描写应该是相伴而成的,只不过有隐显之别罢了。因为动景有活力,静景有韵味,文章才有内涵。

虚实呼应。写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加修饰,如实记载,这是“日记体”习作,适合说明性和科普类文章。作为游记,尤其是小学生作文,真实记载与艺术过滤并不矛盾,反而是相互作用,两相促进。修辞的运用,联想、想象的穿插,各种意象的营造,能让实景变得更为生动和传神,传播的信息更为鲜活,又使文章增添了文学性与画面感,那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方法很多,技巧各异,无法一言以蔽之,但最重要的是,用心行文,真情待文,这是颠扑不破的绝技!

猜你喜欢

宝塔相融动静
红船开新宇,宝塔耀中华
微·视界
心相融
动静相映,写情造境
尹延新: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
基于力的电动静液作动器阻抗控制
我能让水油相融哦
文化宝塔 魅力绽放
是谁找回了玲珑宝塔
行在柘荣,相融于神奇的山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