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探析

2016-05-14江河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交流互动任务型教学兴趣

江河柳

摘要:课堂作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事件,它包括执行,相互作用,有目标的努力,令人愉快的经历以及文化基础。任务型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学生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实现其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无论他们的英语基础原先如何,都能得到尊重和鼓励,英语学习的动力也才能得到长期的保持。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兴趣 交流互动

一、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依据学习内容而制定的以完成解决问题为主要的一种学习过程和方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研究相结合的又一重要的语言(外语)学习模式和教学理论成果。任务型教学的特点是:

1.文本内容性,即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更甚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因此,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的习得。

2.语言技能性,即执行任务或任务的结果都离不开说和写的技能;

3.评价激励性,即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

4.学习互动性,即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允许其进行合作互动。

二、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策略

1.设计科学合理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良好的开展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运用水平。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设置,需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2.任务目标的设计应具有目标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语言学习的水平差异和环境差异,创设多层次的目标: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可以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各尽其职,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完成任务。教学中,我从教材特点、师生角色、学生心理特点和任务环境的角度设计活动,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

3.发散思维,引导教师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让英语教师了解什么是任务型教学,以及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任务型教学的意义。要让英语教师从心理上接受任务型教学,摆脱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束缚。其次,引导教师的创新思维,学校要积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让教师不断接触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的发散思维。同时学校要塑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中进行有益的尝试。例如,定期进行教师培训,请资深教育家讲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或者组织教师去其他优秀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多个学校之间可以组织教师定期进行交流研讨,推进教育的发展。同时学校也可对创新教育方法有成效的老师进行奖励,如此不断的引导,鼓励教师的思想转变,才能将任务型教学推进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去。

4.设置不同层次任务,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是需注意学生水平的不同,不能只顾完成教学目标,而忽略其合理性。在设置过程中,遵循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原则进行设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比如在学习单词时,可以让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联想,造句等高难度的用法,培养其实际运用能力,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加强其对单词的记忆程度,巩固基础知识。

5.分组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置教学任务,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开展活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帮助不能过多,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注意团队的力量,让其自己小组内共同探讨,共同完成任务。在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优缺点,让每个小组都能平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其自身特点,小组间成员之间通过互相学习,互相督促,以便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注意点

注意课堂情境的合理运用。教学中,教师可引用学生较为熟悉或非常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从而丰富和激活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任务设计的多样性。教学时,教师可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注意评价的激励性。在任务完成以后,任务的结果可用分小组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教师进行评价等方式展示出来,使学生体验完成任务后成功的喜悦。

总之,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性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也会在任务式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当代新课改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对其采取有效策略,加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交流互动任务型教学兴趣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论初中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幼儿教育教学如何实现师生有效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