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支撑企业节能减排环境体系的完善

2016-05-14韩雪张友杰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8期
关键词:节能减排完善

韩雪 张友杰

【摘 要】为了满足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能源需求,环境日益遭到破坏,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更加恶化,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在实施节能减排过程中的外部环境障碍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完善支撑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环境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节能减排 支撑环境体系 完善

1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也是资源消耗的主体之一,更是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重要力量,通过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可以切实提升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保护好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节能减排是企业实现经济、环境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企业发展的基础是能源,而良好环境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与环境的协调,高耗能、低产出、高污染的企业发展模式消耗了本就不多的能源,也严重污染了环境,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也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节能减排是企业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基本内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原则是使得资源使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其基本生产特征就是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

(3)节能减排是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企业通过节能减排,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和社会资源的使用,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节约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2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过程中的外部环境障碍

我国党和政府早就意识到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相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施政理念,在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企业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彻底转变,能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还存在障碍,其中,企业在实施节能减排过程中的外部环境的不完善是重要障碍之一。主要表现在:

(1)国家财税政策不完善以及政策执行力差,影响了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和发展。一是在税制设计上,节能减排还未纳入到国家的税制之中。例如由于资源税仅对个别矿产资源进行征收,对于一些稀缺的自然资源不征收,使得这些自然资源被过渡开采和滥用;二是在财政补贴上,不合理的补贴政策扭曲了资源价格,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利用的浪费。例如为了支持基础部门的经营,进行了巨额国家财政进行补贴,使得企业生产的商品并不能反映商品的实际价值,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三是政策执行力度差,部分相关工作人员节能减排意识较弱,政策狠抓落实不到位比较普遍,在政策的执行监督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2)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关于节能减排的完整法律体系,企业在实施节能减排过程中存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一方面有些节能减排方面的法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一方面有一些法规可操作性差,执行起来存在障碍。例如,大部分的环保法律基于末端治理或是分段治理,对于企业强制性的预防规定较少,一些条款限于立法时的实际,存在模糊性和笼统性,不具有现实指导、规范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现有法规的执行上,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对于环保监督管理体制上的不统一、不协调造成的,例如针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我国颁行了严格的行业管制措施,但在现实中,往往是上级要求严格打击时进行打击,事后又放松不管,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3)市场价格、市场行为还未成熟,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一是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例如政府对能源价格的行政干预、对初级产品的不合理补贴、对资源再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的忽视等等,都对资源价格形成了扭曲。二是绿色技术市场、节能减排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首先是节能技术的研发、创新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绿色技术市场这个中介作用还没有发挥作用,节能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存在障碍;其次,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所需要的资金引进渠道还不畅通,完善的风险投资管理机制未形成,单靠国家财政投入无法取得重大进展;最后,节能产品的消费者市场培育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动。由于节能产品在技术、资金以及人才上的投入要远大于传统产品,产品成本较高,市场价格也要高,但是现阶段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还未普及,节能产品的消费市场远未形成。

3完善企业节能减排的支撑环境体系,促进节能减排的发展

节能减排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国家战略,完善支撑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外部环境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进一步完善国家财税政策,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扶持力度。在财政方面,国家要调整财政投入的方向,加大对国家重点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的扶持,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在金融市场的建设方面,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简化投资项目的审批,加强对节能减排的金融服务工作。在税收政策方面,要积极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加大对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和力度,开征能源税,引导能源利用结构升级,促使企业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2)健全和规范节能减排相关的法律体系,将节能减排真正纳入到法制轨道。一是要对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进行清理整顿和完善,将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清理出去,并借鉴先进经验填补节能减排法律空白;二是要对法律法规的进行规范,加强法律的可执行性;三是要加强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的建设,完善和提高与节能减排配套的环保标准,例如企业的废弃物排放等。

(3)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节能减排的市场培育。首先要进一步深化资源价格改革,通过大幅提高资源价格在产品中的比例,使得消费者注意资源的节约利用、促进生产者进行节能减排,形成社会合力;其次,要建立起有效、透明的市场信息机制。通过市场信息机制,企业可以了解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财政、税收政策以及金融服务项目,而消费者也可以了解到节能产品和传统产品的不同,增强使用节能产品的消费欲望。同时,以环保和资源效率提高为导向的产品信息披露也会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云剑.“节能减排”背景下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规制.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5期.

[2]王文举.向其凤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潜力评估.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 第1期.

猜你喜欢

节能减排完善
低碳能源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
欧美航空业节能减排创新管理研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火电厂节能减排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