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技《蹬技》的技巧及创新

2016-05-14夏雨樱枝

魅力中国 2016年8期
关键词:杂技文化

夏雨樱枝

摘 要:中国杂技作为一项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表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而蹬技作为杂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有着极为重要的观赏性和技艺性,是贯穿杂技的发展的脉流。

关键词:杂技 文化 蹬技

一、中国杂技的起源及发展

中国杂技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表演艺术之一,新石器时代就已萌芽,最早的杂技节目出现至今至少2500年历史,为角抵戏。杂技是一门无语言的技巧性艺术,它是人的力量、智慧相结合的艺术体现,是一种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

杂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造就了杂技的独特品质。杂技艺术 富含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美感,在视觉上给观众惊险、剌激的震憾力,给观众一种美的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自解放以来,杂技艺术从简单的技巧表演发展到有乐队、舞蹈、灯光等配合的综合艺术表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当代中国杂技已经成为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的艺术奇葩。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九大方面:第一是特别重视腰腿顶功的训练,第二是险中求稳、动中求静,显示了冷静、巧妙、准确的技巧和千锤百炼的硬功夫,第三是平中求奇,以出神入化的巧妙手法,从无到有,显示人类的创造力量,第四是轻重并举,通灵入化,软硬功夫相辅相成,第五是超人的力量与轻捷灵巧的跟斗技艺相结合,第六是大量采用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为道具,富有生活气息,显示了中国杂技与劳动生活的紧密关系,第七是古朴的工艺美术与形体技巧的结合,第八是中国杂技有着极大的适应性,表演形式、表演场所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第九是中国杂技有着严密的师承传统,又与姐妹艺术关系密切。

二、《蹬技》的传承、发展

以足蹬物的杂技项目叫蹬技。表演者仰卧在头低臀高的睡垫上,双腿和上,将各种轻重的道具放在脚上,靠腿的力量,脚的技巧使不同的道具在脚上旋转,翻腾,改变角度,做出不同花样的技巧,大大增加了表演的难度,使观众看见的脚上技巧比平常人的手足灵活。艺术来源于劳动生活,古人们把生活用品,如四方桌、水缸、水桶、梯子、雨伞、毯子等传承到了现在,这些物件是蹬技的主要道具。在众多的杂技节目中,蹬技节目是一类大项。古代多为女子表演,表演者用脚蹬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从而形成了真正的从劳作到艺术的升华。由于演员所蹬物件的不同,可以分成很多节目品种,若按所蹬道具的重量来分,大致有“重蹬技”、“轻蹬技”和“蹬人”三大类。

重蹬技有《蹬板凳》,演员蹬起叠架着的10多条板凳,高度就有7、8米,重有200斤,板凳上再站演员表演各种造型。要求底座演员稳健地把握住板凳的平衡,顶端演员在板凳上完成各种倒立动作,层层有新意,一层比一层高,一层比一层难度大。

重蹬技有《蹬桌子》,演员蹬起重达50至60斤的大四方桌,蹬桌子既要有重蹬的力量,又要有轻蹬的技巧。演员用双脚在桌子的平面,呈现出不同角度的旋转,然后高抛,紧接着用单脚转起桌子的平面,接着,演员用双脚在桌子上像跳芭蕾舞一样,完成各种高度的技巧,表演完平面技巧,演员蹬倒桌子的侧面,接着从桌子的前面翻滚到后面,连续快速的翻滚,桌子在脚上像圆圈一样的打转,紧热门着演员用单腿蹬住桌子的斜角,用左脚单腿保持住平衡,右脚前脚掌快速的蹬到桌子脚上,其余的三个桌子脚悬空保持住平衡,还要单腿慢慢的转圈,让观众看见桌子的一个面。空着的左腿及双手还要转毯子。这便是单人蹬桌子的高潮。还有双人蹬桌子,在舞台上,观众看见的是两个演员的侧面,每个演员的脚上都有一张大四方桌,先助跑,转圈,然后喊着口令,因为彼此都在桌子上,看不见观面,只有通过口令来达到双人蹬桌子的默契。这时听见其中一人感道:一,二,三时,前面一个演员把桌子高抛,蹬给后面一个演员,后面一个演员也将脚上的桌子抛给前一个演员,这时观众看见的是两个桌子同时在空中抛起,还有桌子侧面及桌子脚腿的对抛,这需要长期的艰苦练习,才能达到演出时的默契配合。

重蹬还有《蹬缸》。蹬缸有重蹬缸和轻蹬缸。重缸有200多斤,大缸里可以坐一个大人,然后连缸带人飞速的转起来。轻缸一般在30斤左右,缸在演员的脚上飞速旋转,把所蹬的缸翻好几个跟头,一会双脚跃进缸里,一会单腿转,让观众看得胆战心惊。

蹬人也该算是重蹬技的一种。传统的蹬人属于重蹬,如今创新的杂技里,底坐蹬的尖子,而上面的那个顶端演员,脚上还要蹬道具各如转毯子。这就是重蹬轻蹬的双人结合。这个需要两个演员的默契配合。顶端的演员,用翻跟头的方式,翻到底坐演员的脚上,顶端的演员需要做出高难度的转毯下腰,单腿转毯,可谓柔中带刚的优美表现。

轻蹬有《蹬伞》。柔美灵动的双腿,在彩色的布伞上,做出灵活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如交叉走伞边,单腿跳伞蹬伞把,快速多样的在伞上旋转,四肢同时转伞,还有更高难度的伞上叠伞,就拿我们团的蹬伞来说,就获得了第二届贵州专业文艺奖,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评选特等奖。还有一系列的蹬技就不一一细说了。

蹬技节目与其他的杂技节目一样,都来源于生活,展示生活,高于生活。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发展规律。 据史料《宣宗行乐图》、《明斋小识》中记载,明代就有了蹬重物、蹬人和蹬长竿等各种技巧的表演。清代著名的女艺人李赛儿的蹬技表演动人心魄:在五张八仙桌上叠搭起比树还高的台子,李赛儿在高台上仰卧,先蹬起数十斤重的大水缸,后蹬云梯,十三岁的儿子小三儿软腰若蛇,在梯子每格之间翻转而上至顶端,故意失托,大叫一声从高端坠落,众人惊吓失色之际,旁边的助演男子伸手将小儿接住,乖巧的小三儿,稳稳地在男子手臂上竖起“燕式平衡”,这种绝活表演,就现在来看也是惊险、高难之极。民国前期的民间蹬技艺人亦是高手辈出,有的女子双足蹬舞着大缸,缸中还坐有两名儿童,缸外面站有一名女子,纤纤细脚,金鸡独立,潇洒地吹着长笛,风姿飘逸,可见当时的表演已经把力技、平衡、形体艺术巧妙地揉合成一体。

近代蹬技种类繁多。比如:“蹬坛子”、“蹬大水缸”、“蹬大车轮”、“蹬梯”、“蹬影壁梯”、“蹬方桌”、“蹬板凳”、“蹬椅子顶”、“蹬人”、“蹬千斤担”等等。有很多节目已经失传。

失传的节目中有“蹬千斤担”。也叫“蹬双石”。以前是行香走会中的花会。当年的北平有个名为“双石老会”的组织,石井平民在一起练功、做场,“蹬千斤担”就是他们组织的马戏棚中常演的节目。当时北平很有名气的关玉和可以同时蹬起5幅双石和几名演员,总重量超过1000多斤。他还有一个拿手绝活叫“撤板凳”。他用脚蹬起240多斤的双石,二节的演员坐杠子上后仰,杠的两头各坐着一个人,中间后仰的二节腿上再有一个人起倒立。关玉和两手扣紧下面的板凳面,然后慢慢撤去背下的板凳,让上身离地,还颤动三下,以示其功力深厚。

失传节目中还有“蹬大车轮”。这是一个历史相当悠久的杂技节目,在民国后期就已经失传。艺人躺在架子上,脚上将蹬起木质包铁的马车车轮,车轮上还要坐上几个成年人加重,车轮在表演者的脚上不停地左右旋转的飞快,场面实在是惊心动魄。

失传节目中还有“蹬影壁梯”。“影壁梯”的形状有点儿类似于窗户框子,也有点儿像加宽的短梯,改成了三根梯子腿儿。据史料记载当年北平天桥的刘静斋是表演此节目的鼻祖,表演时他蹬起影壁梯,两个小孩儿如蛇行一样穿梭于梯档之间,在顶梁上表演各种顶功动作,梯档中间的脱开,仅剩一个框架,二人又在框架中表演合手造型。

三、从蹬技演变看杂技如何改革创新:

当代蹬技节目的创新和飞跃主要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杂技团体的创建和发展如雨后春笋。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各个地方杂技团的创作热情高度弘扬。大家在短短的几十年的发展中就创新了众多“蹬技”类的新节目品种。如:“蹬毯子”、“蹬伞”、“跳板蹬人”、“蹬球”、“蹬人空竹”、“自行车蹬人”、“蹬鼓”等等琳琅满目。

其中具有代表性作品就是“河北吴桥马戏杂技学校”创造的“蹬人空竹”,这是将传统的“蹬人”和更加古老的“抖空竹”结合在一起的节目。尖子演员在在底座蹬起的翻腾中;在将空竹抛向空中接住,在两种动态的环境中寻找静态的统一和平衡。 里面的动作有“上四节”、“720转体”、“后空翻3周”等高难技巧。此节目已经出炉就荣获了法国举办的国际金奖。

杂技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所赖以吸引观众的不是动人的情节,精辟的语言,优美的唱腔,众多的人物,更不是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而是各种技巧的有机组合,包括那些令人惊叹赞佩的绝技。杂技表演的一般逻辑,是通过一系列技巧表演的铺垫,以绝技达到高潮,从中体现出自己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情绪。这就是杂技的特点。一切创新、改革的设想,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解决一系列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杂技表演中的传统技巧,是前辈杂技艺人世代相传的技艺结晶,包含着他们的智慧、汗水和血泪,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继承传统技艺的精华,剔除其中封建落后的,不健康的,不科学的糟粕,进而使这些技艺在现代生活条件下得到创造性的发挥,赋予其新的内容,新的面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杂技创新、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技巧组合,在不少团体中受到普遍重视。《轻蹬技》,就以巧妙的组合使这个节目显得新颖活泼。应该看到建立在技巧突破基础上的新的组合这一观点,并不是所有团体都给予重视的,常见到的倒是那种不同技巧合并的节目,如“车技花盘”,“车技杂耍”等,一个节目的上演,毁掉了另外两个节目上演的可能,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

杂技是以技巧表演为主的,但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应该而且必须从众多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改造自己不合乎时代要求的、陈旧庸俗的表演程式,以极大的精力去研究和探索包括音乐、舞美、身段、舞台调度、灯光处理、服装道具等综合艺术手段在杂技中的运用问题。这也是杂技创新、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束语

杂技不仅要高超的技艺,还需要打造创新的精品节目,提高杂技节目的质量,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及感染力,推出更多富有想象力的新颖绝活。作为杂技事业的工作者来说,要不断追求、不断创新,让现代杂技艺术开放出多姿多彩的花朵,并结出丰硕的果实,使杂技艺术走向更大的舞台,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杂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高空杂技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体育杂技——太极拳
空中杂技师
谁远谁近?
老鼠演杂技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