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名叫响“大名城”

2016-05-14张新来青素娟

时代报告 2016年8期
关键词:名城工区甲方

张新 来青 素娟

兰州,是位居我国西部的一座名城,古老的黄河从市区穿城而过,夹带着浑黄的泥沙向东奔流。也许是丰厚的黄土更具黄金的质感,这块放眼一望就见黄土塬的地方,历史上曾有“金城”之称。但是,“金城”毕竟偏居于资源短缺的大西北,当时光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北上广深大片高档居民小区已司空见惯,作为甘肃省会的兰州市还没有一处高大上的居民区。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鼓荡下,不甘永久落伍的兰州人就有了大手笔。由兰州市与当地知名房产商名城企业集团合作筹建的蘭州东部科技新城(起步区)项目,后被冠之以“大名城”的高档住宅区便应运而生。这也是中建七局自成立60多年来首次拿到的特大房建与市政项目。

“大名城”距兰州市区12公里,位于规划控制面积达136平方公里的兰州东部科技新城西大门黄金位置,合同额为68亿元,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在占地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施工规划区里,设计者划分了7个区块,其中,1-4号地块分别布局着33层、18层和11层的现代高层建筑群;5号地块将建一座5星级豪华酒店;6-7号地块则为展示中心和数十栋单体或联排别墅。

凝视着由绿草碧水和宽阔的市政道路连缀在一起,建成后将集吃、住、游、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园林式工程效果图,彼时,时任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总经理陈胜文(现为公司董事长)异常清楚,做起这个宏大项目来,远比刺绣出一幅精美的大画要艰巨得多,总承包公司将要打响一场从未遇到的硬仗。

中建七局领导向陈胜文嘱托:“这个特大项目由你们承建,必须格外重视。此役只能胜,不许败!”

调兵遣将,打响开局战

这可真是一场空前的硬仗。暂不说施工高峰时需调集1万多人的施工队伍展开大兵团协同战,其所需的设备,就要80多台塔吊、30多台挖掘机、200余辆运输车;所需材料,则为23万多立方米混凝土、2.6万吨钢筋、68万多平方米的模板、260多万个扣件……这些,都要在短短两个月内全部进场。

要确保大战胜利,必须有精兵强将冲锋陷阵。总部设在郑州的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以下简称总承包公司),迅疾着手组建“西部远征军”。

经领导班子集体商议,时任公司副总经理兼西北分公司总经理苏方毅(现任公司总经理),成为兰州东部科技新城(起步区)项目(以下简称科技新城项目)指挥部指挥长。年近40的李合清,刚过而立之年的陈浩峰,具有国家注册造价师资格、年方30的闫立超,三位实力型人才出任副指挥长。为抓好党建促生产,公司还特派从事多年党务工作的王洪林担任指挥部党总支书记。7个地块被定为7个以英文字母为标志的工区,又在全公司调兵遣将,分别委任了7名工区主任,并分别组建起平均年龄才30出头的管理团队,在财务、商务、材料三大主要业务归指挥部统管的构架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规模浩大的战前准备。

夏秋之交,指挥部和各工区的100多名管理骨干分别从河南、湖北、陕西、甘肃等地业已熟悉且舒适的工作环境里整装启程,挥手告别亲友,带着“西出阳关”的几多豪情,汇聚到了放眼满山梁黄土,近瞧荒草丛生的目的地;大批跟进的,是列在优秀分包商名单中的6家劳务队伍。

刚到工地,这些“先遣队”尚无住所,借住在一家废弃的养猪场里,八九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吃饭也没有食堂。中午,热浪袭人,大伙端着大瓷碗蹲在仅有电扇的小砖房里吃午饭,还常遇停电,大家由此戏称小屋为“桑拿房”。

像大多数房建项目一样,科技新城项目因占地广,不仅涉及4家企业的动迁,还涉及六七个村子,两三千村民的拆迁补偿难题。就是几分地的丁香树苗,也有人搬出了类似于“鸡生蛋蛋生鸡”的补偿逻辑来,为达目的,鼓动三亲四友阻挡车道,甚至在荒地搭建窝棚,摆开和施工队伍打持久战的架势。“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我们哪个大神也得罪不起呀!”李合清苦笑着回忆,“刚进场时,我们的测量员甚至还被一家保密单位当作收集情报的被扣下盘问呢。”

为尽快消除阻力,项目指挥部领导一面带队与当地村支部、村委会主动交流,走村串户宣传项目建设的意义;一面恳请当地政府与甲方出面协调。同时,采取游击战术,“敌退我进”,趁夜间施工。道路建设负责人周建伟笑着说:“我们修路打前站的,是露天作业,大家戴口罩又嫌闷热,呼吸不畅,就整天弄得灰头土脸的,一说话满嘴细沙硌牙。”

尽管一到大西北就遇到不少“拦路虎”,但总承包公司的先遣军将士们在被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晒得蜕了几层皮后,还是布设出了大部临建设施,开通了施工的道路,并加紧使基本的施工条件尽快就绪。

排兵布阵,拿下攻坚战

鼓乐喧天,鞭炮动人,2013年9月26日,总承包公司与造“城”心切的甲方,联合举办了气氛热烈的科技新城项目开工典礼。缘于西部地区冬季强制停工的硬性规定,甲方急切要求,在开工后至当年的12月15日,施工方必须完成3个亿的工程量,否则,不支付工程款,罚款1000万元!

3亿元工程量,意味着要在3个月内,赶出29.8万平方米的基础浇筑面积。按正常施工,半年也难完成任务。面对员工的犹疑,苏方毅在动员大会上掷地有声地强调:“公司选调我们来,就是要打胜硬仗的。我们只要抱定必胜信心,就一定有攻坚克难的办法。”

群情激昂中,各工区的基础工程施工全面铺开,4000多名劳务工人的快速加盟,旋即使亘古沉寂的黄土地一片喧哗。

大干不久,指挥部却接到了告急电话:混凝土供应方的预算与施工需求出现偏差,多个工区混凝土供应严重不足。苏方毅一听“军情”,立马冲出办公室,喊来了指挥部材料负责人谢节好。按苏方毅的推算,项目全部工区高峰时一天至少需混凝土七八千方,但已有的供应商一天却只能提供3000方左右。为补齐供应缺口,苏方毅即刻带队驱车出外“找米下锅”,两天时间,跑遍了驻地周边20公里内的混凝土供应点。有道是“上杆子不是买卖”,6家混凝土新供货商一看要货急切,便一致要求先付款再供货,导致指挥部资金缺口近三千万元。好在赶到兰州蹲点的陈胜文总经理接到报告后,立即想法筹措,不到3天就解了燃眉之急。

当年10月中旬,随着施工的快速推进,不少工区劳务工人紧缺。总承包公司总部急指挥部所急,短短两天就从郑州、西安等地调入3个劳务队共1200余人,急援兰州。

进入11月,日渐寒冷,为赶在冬季休工前实现节点计划,科技新城的各大工区铆足了劲儿抢工期。此时,施工用水却供不应求。按施工进度,现场每天需水4000多立方,而与工地临近的一个自来水厂日最大供水量仅为2800多立方。好在原养猪场是D区的工区,有一眼生活用井可供采水,其他工区就到D区昼夜排队拉水。在取水井更换了16次冻坏的取水软管后,施工用水基本满足了生产需求。

严寒中,各工区在想方设法齐头并进。但12月5日,苏方毅还是接到了C区的告急电话,由于地质结构和施工图变更等因素,该区原计划在“12·15”要完成的正负零工程量,尚有2万平方米没浇筑,原计划几乎无望实现!此时,离全线完成基础工程节点任务只剩9天,这就意味着,C区要在9天内抢出正常施工一个多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急速盘算后,苏方毅果断决定,抽调其他工区的骨干增援C区。为统筹协调方便,他还特意往施工现场吊装了一个活动房,作为前线指挥所。

12月的大西北,风雪肆虐,气温最低降至零下28度。为保障浇筑的混凝土不受冰冻影响强度,各工区都购买了大批棉被,覆盖混凝土面层,还购买了700多个火炉,人为增温防冻。几千名施工人员昼夜轮班大干,各工区的管理人员见苏方毅也吃住在工地,自然都不下“火线”。为防止煤气中毒和过度劳累出现安全事故,工地安管部门拿着大喇叭,组成安全巡逻小组四处巡视,不停喊话。在拼抢工期的劳动竞赛中,大家不愿去食堂吃饭浪费时间,大桶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就成了标配的工地快餐。连轴转似的操劳,加上食用的多是缺少维生素、容易“上火”的快餐,导致许多现场管理人员两眼红丝,双唇干裂。苏方毅更是急火攻心,连鼻翼也被“烧”得溃烂,但他依然坚持在工地边输液边指挥施工。

苦打硬拼到了12月13日,有个劳务队的领班见到苏方毅,还是瘫坐在沙发上低沉地嘟囔:“估计是完不成(任务)了!”苏方毅撑着病体嘶哑着嗓门对他说:“还有两天才到决胜时刻,有一线希望,咱就不能放弃!”为兑现承诺,苏方毅带着几位干将,倒排工作计划,按小时为单位,分秒必争。

C区工期太紧,劳务工即使一个班干十五六个小时,站起来冰渣子哗啦啦从裤管上往下掉,仍完不成太多的工作量。正好,13日这天,H 区的施工任务已基本完成,刚松口气的100 余名劳务工人,换下工装就上了两辆大巴,欲回家过春节。指挥部当即好言挽留,但返乡心切的老乡们即使对高额的报酬也无动于衷了。情急之下,在C区施工的一个劳务队干脆开来两辆铲车,堵车“留客”。欲返乡的工友们也理解同行的苦心,只好留下来一同攻坚。

历经无数次协调攻坚后,总承包公司这支直赴兰州的“西部远征军”,不仅超额完成了“12·15”施工任务,产值也高达5.8亿元!

同心合力,打赢歼灭战

春风一缕荡柳烟。2014年3月,建设者们正陆续返回乍暖还寒的科技新城工地,就在当月底接到了甲方一道硬性指令:两个月内必须建设一处供甲方售楼、管理人员入住的永久性宿舍。这栋4层宿舍,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尽管施工技术含量平常,却有较高的内外装修要求,要在两个月内建成且“拎包入住”,已相当困难。但指挥部猜准了甲方的急切心思,经集思广益,朝甲方放出了35天建成交验的豪言。甲方一听喜上眉梢,但没人敢相信这异常承诺的可靠度。甲方一名负责人甚至半开玩笑地对苏方毅说:“你们要能说到做到,到时就挖个坑把我埋了!”

既然许下了庄严的承诺,岂不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古训?面对着甲方管理人员多为观望的眼神,4月7日,做好了战前动员准备的科技新城项目指挥部,在各工区选出能工巧匠,组成了一支誓要打赢歼灭战的“联军”,拉开了一场被大家命名为抢建“疯人院”之战的战幕。

4台挖掘机、2 辆铲车、310 多名建筑工同时行动,一时间,指挥部用比平时多两倍的机械、人员投入,定要做出个“快速建造”典范给甲方见识一番。

帮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二次结构施工,内外部装修……24 小时不间断地交叉作业……有的工人甚至把被子抱到作业面,累了就歇一两个小时,醒来继续奋战。

“工人们常说,干别的活是挣钱,干这个活是要命!要不是为传扬咱中建七局的铁军精神,挣再多的钱也不这样干!那段时间,兄弟们的眼都红肿着,看着心疼!”来自湖北一个劳务公司的李道木实话实说。

事实和实力是最好的答辩词。5月11日,“疯人院”仅用34天圆满交付甲方,提前一天兑现承诺!甲方那位曾戏言“埋掉”的负责人,由此成为了“西部远征军”的义务宣传员,逢人便夸:“七局人真厉害,我是彻底服啦!”

“服啦”的甲方,却因为总想把在建的项目打造得别出心裁,在2014年春将科技新城项目冠名为“大名城”后,隔三差五就会变更施工图纸,由此搞得各施工区苦不堪言。

“我干了几十个工程,从来没碰到图纸更改这么频繁的项目!”苏方毅直言。

按照施工计划,D 区的栋楼须赶在 7 月 30 号前封顶,但因甲方变更图纸,就延误一周宝贵时间,该区只能用劲抢回。“2#楼的一个劳务工人为抢工期,凌晨两点多还在作业面上忙活,他睡一会儿干一会儿,基本上钉在工地不间断施工!”D 区办公室主任郭兆兵说起难忘的一幕,还打心眼里钦敬这位农民工。

“项目施工期间,所有工区的图纸都遇到了甲方的更改,内容涉及增加剪力墻厚度、增补钢筋、更改线路,甚至改变建筑物外形,等等。”F 区的工区主任刘须龙说,他带10 名工人打了一天的素石砼景观,当晚就被拆掉;费劲做好的别墅屋顶和门厅构造,第二天就得按照新图纸打掉重建。有人专门作了粗略统计,科技新城开工后,图纸更改达 400 余次!

甲方变更图纸,各工区只能全力配合;遇到各工区发现的图纸偏差,找甲方修订却颇不顺畅。2014 年 5 月中旬,H 区在别墅施工中发现,27#楼的设计图中没有下水预留洞,无法安装雨水管,也影响墙体施工。时不我待,施工人员只好隔过此楼,先到其他楼栋施工,并迅速向甲方提出更改图纸要求。但等了近半个月,甲方仍无回音。眼看27#楼将影响整个工区的交工步伐,5 月 29 日上午,H 区工区主任柳振洋、总工刘志海等一咬牙,“闯”了甲方现场负责人办公室,这一“闯”,方才化解了难题。

“说句实在话,任何苦战,到了复述回忆时都是苍白的。”陈胜文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方毅老总刚到兰州满头青丝,三年后‘大名城交工时,已是白发丛生了。还有那么多员工,都付出了太多太多,才铸就了敢于争先超越的‘兰州精神,我要代表公司,向他们致敬!”

回望来路,科技新城的建设历程艰巨而非凡,但令人欣慰的是,这座“大名城”在施工期间,多次迎接了包括甘肃省、兰州市主要领导的现场视察,其施工质量、标准化的现场安全文明管理及快速高效的施工进度等均受到高度赞扬,当地主流媒体也持续对这个“明星项目”的施工过程给予热情的推介。因此,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这支“西部远征军”在兰州享有美名。

2015年秋,“大名城”如期交工,成为兰州热销楼盘。每到节假日,还成为了兰州市民休闲游玩的新景点,常有情侣到此取景拍婚纱照。而今,这支叫响“大名城”的“西部远征军”,在完成了项目的售后维保后,正转向新的战场。我们有理由坚信,这支拥有“兰州精神”的建筑劲旅,必将在祖国的大西北,铸就更多闪耀金光的恢弘丰碑!

猜你喜欢

名城工区甲方
破产千金倒追落魄甲方:所有的好,不如刚好
“生命禁区”的平凡与坚守
北威州名城名展
设计
铁路线上别样的春节
采油作业区工区管理机制探究
婚后协议
会展名城
家庭劳动小岗位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