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耳其政变背后是何种势力?

2016-05-14昝欣

时代报告 2016年8期
关键词:居伦军事政变头巾

昝欣

7月15日晚,土耳其发生军事政变。首都安卡拉、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均发生爆炸和激烈交火。次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伊斯坦布尔向支持者发表演说,称军方政变已经结束,军队无法掌控国家,必须由人民来决定谁统治国家。当日下午消息,军事政变结束后,土耳其全国1563名武装人员遭逮捕。

政变过程不长,但很激烈

据新华社消息,7月15日晚,位于安卡拉的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部传出枪声。土耳其总理耶尔德勒姆随后证实说,土武装部队总参谋部部分军官企图发动军事政变。一度被政变者控制的土耳其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台晚些时候发表了一份政变军人起草的声明。一个自称“祖国和平委员会”的军人团体在声明中说,政变军官已经控制土耳其政府,接管国家治理权,在全国范围实行宵禁并实施军事管制法。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6日凌晨乘专机飞抵伊斯坦布尔机场。埃尔多安随后在机场发表讲话说,军事政变由企图分裂土耳其的“居伦运动”策划,部分土耳其军方高层参与。土耳其政府一直指责流亡国外的土耳其宗教人士居伦领导的“居伦运动”企图推翻土耳其政府。但一个与居伦有关的团体发表声明,否认参与政变。

次日凌晨1时许,新华社记者在安卡拉市区看到,战机在城市上空低空飞行,坦克开上街头,城市各处不时传出巨大的爆炸声和激烈的枪声,土耳其议会部分建筑遭到轰炸。一些情绪激动的市民上街抗议政变。当晚,安卡拉机场被完全关闭,接入社交媒体的网络被切断,伊斯坦布尔的两座主要大桥被关闭,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一度被取消所有航班,不过目前已经恢复;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受政变波及也已被暂停。

土耳其政府宣布,土局势目前“基本上得到控制”,在安卡拉上空设立“禁飞区”,政变分子被逮捕。埃尔多安在伊斯坦布尔机场发表讲话时说,参与政变者将受到惩处,政府各部门仍在运转,已经在军方开展清除政变因素的行动。

政变几成“家常便饭”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土耳其平均每10年就要发生一次军事政变。不算15日的政变,土耳其已经发生至少6次军事政变,其中包括4次成功政變和2次未遂政变。政变多发导致政局动荡,也给土耳其的国家形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土耳其横跨欧亚两大洲,国土包括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和南欧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区。历史上,土耳其是幅员辽阔的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从19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一百多年间,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亚洲、非洲和欧洲地区纷纷独立,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土耳其发生革命,其领导人是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因此这场革命被称为“凯末尔革命”。凯末尔本人是军人出身,早年曾参加主要由军人策动的青年土耳其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因指挥保卫海峡战役击败英法联军而名声大振,成为民族英雄。

从本质上看,“凯末尔革命”具有军事政变的性质。这场革命中诞生了土耳其共和国,而军人一直在共和国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军队实力强大。该国被誉为西亚和中东地区除以色列之外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约,其军队被认为是北约第二大常规部队,总兵力约60万。强大的军事力量一直不甘于置身政治生活之外,这是土耳其屡屡发生军人干政甚至军事政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土耳其的绝大多数国民都信奉伊斯兰教。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历代君主们为了维持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不仅把伊斯兰教奉为国教,采纳政教合一政体,而且在全国推行伊斯兰化教育。凯末尔建立现代土耳其之后,严格执行政教分离,军人也成为政教分离政策的坚定捍卫者。

但是,由于文化和历史传统,宗教对土耳其政治生活的影响一直很大,一些政治人物在成为国家领导人后,或明或暗地企图把一些宗教教义引入施政纲领,从而引发世俗开明派与宗教保守派的斗争,同时触动土耳其军人的敏感神经。这是导致土耳其多次发生军人干政甚至军事政变的另一个原因。

北大历史系副主任、土耳其研究专家昝涛分析指出,在土耳其,过去的军人政变都有比较强的民意支持,因为政变往往发生在社会和政治动荡的时期,人民渴望秩序与稳定。但自1997年的“后现代”军人干政以来,土耳其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已是今非昔比,即使是正发党的反对力量也不愿意看到军队出面干预政治。土耳其人已经形成一个新的共识,即需要常规的文官体制来承担起捍卫民主与世俗主义的重任,而不再是让军队来干预。看一看今天在土耳其的不同派别、政要纷纷及时发表声明反对军人干政,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究竟是“世俗”还是“保守”?

土耳其现代史上第12位总统埃尔多安是正义与发展党(正发党)主席,出身于贫寒穆斯林家庭,早年是职业足球队员,后毕业于马尔马拉大学经贸学院。1998年因当众颂扬宗教诗篇被判刑入狱10个月,2002年大选获胜,2003年底单独组阁至今,土耳其在他的带领下,人均收入翻了三倍,对内镇压库尔德起义,对外激烈反对以色列,并谋求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导者。2011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年度人物。埃尔多安试图恢复奥斯曼帝国,被《经济学家》称为“新时代的苏丹”。

埃尔多安打击利比亚,并且派兵进入伊拉克及叙利亚,且表示不会撤军。埃尔多安及亲属参与走私极端组织的石油,以此手段为其提供资金。此前与普京“硬碰硬”的故事让埃尔多安在中国国内一度成为网红式人物。

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价埃尔多安:他表面上是个世俗派,骨子里是个伊斯兰保守派。他总是西装革履,也主张妇女在公共场合不要蒙面纱,但他的妻子不论什么时候都会用头巾严严实实地裹住自己的头发。在反对派眼中,埃尔多安是一个狂热的宗教主义者。他不抽烟不喝酒,每个星期五到清真寺做祷告。

国父凯末尔规定土耳其是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要土耳其人抛弃阿拉伯文,改用拉丁文;取消一夫多妻制,让男子剃掉胡须,让妇女摘下头巾;甚至规定,妇女在政府机关及学校佩戴头巾为非法。然而,这一规矩遭到埃尔多安夫人和女儿的挑战。她们佩戴传统的头巾出现在各种公开场合。外人或许很难理解一条小小的头巾竟然会成为土耳其政治斗争的焦点,但很多土耳其人的确把头巾看作是“保守”和“世俗”的分水岭。

猜你喜欢

居伦军事政变头巾
尼日尔发生未遂军事政变
猜一猜我的颜色
加蓬经历数小时“军事政变”
基于历史与现实维度审视21世纪初泰国政局动荡的原因
头巾的颜色
头巾的颜色
土法院对居伦下逮捕令
阿拉伯人的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