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李婧

魅力中国 2016年8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想象多媒体

李婧

所谓“情感体验”,就是个体积极主动的用亲身经历,来验证文本中描述的或真实或虚拟的事件,将从此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纳入自身的认知体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更是密不可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1华东师范大学著名的教育专家方智苑老师曾说过,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与学生切身实际相似的体验情境,以便让学生自觉的调动自身的储备、生活经验来更好理解文本,提升语文素养。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以“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境再现式阅读教学

虽然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通常会遇到许多用语言无法准确表述的情形,运用情境再现的方式,学生能更加清晰地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例如在学习魏巍的《我的老师》时,其中让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生提出“蔡老师从不打骂我们”这件事写的好,好在什么地方却又说不清。“她从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怕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首先我要求学生找出这段话中作者用到的动词,不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作答。“落”、“迎”、“敲”以及两个“笑”。这时我让学生试着感受一下,亲身试试这几个动作。同时又提示学生,感受“落”与“拍”、“迎”与“挡”、“敲”与“劈”之间的区别。随后,学生经过此类情景再现,更加清晰地领悟了这件事中动作描写的细致与巧妙。又如,在讲授《背影》一课中,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背影》的朗诵和情景再现,引学生进入预设的情景。后又在精读语段“望父买橘”情景时,通过“目送父亲去,目迎父亲回”的想象,描写了父亲逐渐远去的背影,唤起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父母亲人的回忆与描述,并要求学生试着写一个片段来展现父母爱子女之深、之切。学生在与课文描述的情境产生的共鸣中更能理解和体会人世间的至爱亲情。

二、角色扮演式阅读教学

角色扮演,顾名思义,就是用表演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角色的想象、加工和再生成,亲身感受文本中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更喜欢用这种表现自我的方式,缘于其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对童话、寓言故事之类的文学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年龄小,阅历浅,心理不成熟,分析判断能力不强,所以在阅读童话作品时,容易被其中曲折离奇的情节和生动有趣的语言所吸引,进而陷入“好读书不求甚解”、追求表面热闹的误区。而优势恰恰是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天性和争强好胜、乐于表现、善于创新。对分角色朗读、编演课本剧等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积极踊跃并乐此不疲。因此,在讲授这一课时,我设计了“秀演技”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由结合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小短剧,精心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表演。而随后的事实也证明,这种角色扮演的牛刀小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连平时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也主动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抽象的文本的理解,更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进行角色扮演,这无形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可以张扬个性,尽显创造性才能的平台。而活动的结果也充分显示,学生通过这种加入了自己心血的再创造活动,即实现了“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的读写迁移,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图画展现式阅读教学

图画展现法,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或联想对文本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使理性的文字成为感性的画面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主要适用于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文。如朱自清的《春》一文向我们呈现出五幅春景图,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迎春图等。在讲读这篇优美的散文时,让学生任选其中的片段通过想象、联想用图画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学生读的细致、想的认真、画的用心,学的自然就有成效。比如我在教授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对春的独特感悟,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景图”。运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推选后展示,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率前所未有。采用图片展现式阅读教学策略将枯燥的精读分析转变成富有乐趣的竞赛比拼,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把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入到枯燥乏味的课堂上来,不仅符合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还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热情。

四、想象假设式阅读教学

“语言艺术是不具备形象的物质形态,欣赏者凭感官直观不到任何形象,而需要通过语言符号在想象中感受艺术形象。”2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象,引入意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授鲁迅的《故乡》一文时,课文中以第一人称写“我”回到故乡,见到朝思暮想的童年小伙伴时,却惊讶地发现已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地位的悬殊使得童年时亲密无间的玩伴已经产生了隔膜。在课堂上,通过对文本内容的讲述对学生的情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领悟。也可让学生讲讲自己童年的伙伴和童年趣事。同时,联系课文中“我”小时候和闰土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轨迹的变化,使得彼此陌生而又有了无形的隔膜。这时,要启发学生去想象,是否十年二十年后,我们这些同窗好友是否也会因为时空的差距,而逐渐从熟悉走向陌生呢?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假设,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从文本中折射出来的社会地位来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生活,完成一次超越时空的对话和交流。

五、多媒体辅助式阅读教学

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即借助多媒体手段,为教学实践提供便利。比如说,把课文内容涉及到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使抽象的文本变得具体,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授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在向学生描述他们时时可见的春景时,学生往往会联想到的自己见过的春天里的事物或景色,任教师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引导和扩展也想不出其他的景致来。若利用多媒体把世界各地的春色展现给学生看,并根据图片讲解其所处的地区和风土人情,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描写春天的音乐名曲,并简要介绍这些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经历,让学生充分地了解知识,同时也实现的积累知识的意图,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体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注意培养能力,更讲究在这一过程形成的价值观。运用情感体验教学,运用情感的共鸣作用,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体验高度吻合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对改变沿袭至今的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这一现状有极大的改观。

注释:

1.袁燕.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思路新探[J]. 考试周刊, 2014.1.4.

2.叶小芬.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熏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7-15.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想象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快乐的想象
一生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