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道路交通事故被困人员救援方法研究分析

2016-05-14崔文涛苏名港

魅力中国 2016年8期
关键词:交通事故救援方法

崔文涛 苏名港

摘 要:道路交通事故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而实施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已成为我国消防部队的一项重要职责。日益繁重的道路交通事故救援任务对道路交通事故消防救援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消防救援技术还不成熟,还存在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不仅对道路交通事故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一套科学高效救援方法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国消防部队装备人员编制等实际情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救援案例的研究,对这四种类型道路交通事故各种情况下受困人员救援的各个程序及其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交通事故 受困人员 救援 方法

一、绪论

在我国道路交通网越来越完善、汽车越来越普及,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快捷和效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灾难。根据中国交通部公路交通安全工程研究资料显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多年来一直高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在新修订的消防法中,将公安消防部队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写入了法律,明确公安消防部队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要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等十八种抢险救援任务。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困人员实施救援更是在任务范围之内,公安消防部队已成为道路交通事故受困人员救援的主要力量。因此,掌握一套科学高效的救援方法显得尤其关键。

二、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其影响施救因素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道路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偶然发生的。因此,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最主要是分析人、车、路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

(一)员的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

从机动车驾驶员方面分析,驾驶员责任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在行车过程中反应、分析和操作三个环节上出现了错误。

①反应迟钝造成驾驶员反应迟钝的因素有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其中心理因素包括:家庭和工作单位的烦恼;交通阻塞引起的长时间缓慢驾驶:强行超车的烦躁、焦虑驾驶等等。生理原因包括:疲劳过渡、睡眠不足、饮酒过量、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等潜在原因。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是指从发现障碍物(刺激)到制动器起作用,包括反射时间、判断时间、动作时间的总和,其值大约为2.5秒。高速公路上按行驶速度120公里/小时来计算,2.5秒时间内汽车行驶距离大约为83米,所以在正常状况下,两车间距100米以上适当。

②判断失误,由于驾驶员判断失误引起的交通事故,约占交通事故总数的35%。这类事故按其内容可分为以下类型:凭自己的想象判断对方的行为;看错了道路的形状和线形;看错了对方车辆的速度和距离: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过分自信;搞错了自己的汽车的性能、速度等。

③操作错误主要包括:由于驾驶技术不熟练而发生的操作错误;由于情绪不安而发生的操作错误;由于对车辆维护不良,只是制动或回避动作不充分而发生的操作错误等。操作上的错误,大多数与反应、判断的失误或错误有直接关系,这是操作错误肇事的一大特点。

(二)车辆因素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运行工具。车辆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车辆技术性能不良引起的交通事故比例并不大,但这类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的,这类事故的起因通常是由于制动失灵、机件失灵和车辆装载超高、超宽、超载及货物绑扎不牢固所致。另外,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各种机件承受的反复交变负荷,当超过一定数量也会突然发生疲劳而酿成交通事故。除此之外,由于一些单位维护制度不完善、不落实,车辆检验方法落后,致使一些车辆常因带病行驶而肇事,这也是车辆本身造成事故的原因。

(三)道路因素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

道路交通的安全取决于交通过程中人、车、路、环境之间是否保持协调,因此,除了前两个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及交通环境作为构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成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三、常见引起人员受困道路交通事故的形式及其人员受困的特点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类型有很多种,如翻车事故、追尾事故、超车事故、转弯事故等,但是往往许多的道路交通事故并非单一类型的,而是几种类型并存。碰撞类道路交通事故是指交通强者(相对而一言)的正面部分与他方接触,或同类车的正面部分相互碰撞。碰撞主要发生在汽车之间、汽车与非机动车之间、汽车与行人之间,以及汽车与其他物体之间。根据碰撞时的运动情况,汽车之间的碰撞可分为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角度碰撞(斜碰撞)、转弯碰撞和追尾碰撞等。正面碰撞是指相向行驶的车辆正前(含前部左右两角)碰撞。侧面碰撞是指车辆的接触部分有一方是车辆侧面的碰撞。追尾碰撞是指同车道同方向行驶的车辆,追尾车辆的前部与前车尾部的碰撞。碰撞类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对人员造成的伤害大体可分为减速伤、撞击伤、及跌扑伤等,在此类事故中,以减速伤、撞击伤为多。

四、道路交通事故受困人员救援

道路交通事故受困人员救援应由当地人民政府协调公安机关相关部门,组织医院和急救中心,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援。

(一)概要

道路交通事故受困人员紧急救援是指在一体化管理的前提下,利用公安内部资源和杜会资源,以最快的反应能力在最短的时间、最科学、最合理的方法将事故中的受困人员救出,减少人员伤亡。

(二)救援工作现状分析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工作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救援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1)救援力量分散,救援职能交叉;(2)救援反应迟缓,装备落后.

(三)救援队伍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队伍是指救援权限的确定、救援机构的设置以及所形成的组织制度和体系。公安消防部队则担负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工作,解救事故中的受困人员这一神圣使命。

公安消防部队是它有着人员精干、装备精良、经验丰富、全天候值勤备勤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汶川大地震救援和其他抢险救灾工作中,发挥了突击队和主力军的作用,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是人民信赖的专业救援队伍。

(四)道路交通事故受困人员的营救方法分析

(1)做好现场警戒。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位置多是在一些交通要道,为了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必须设立警戒,封锁事故路段的交通,隔离围观群众,严禁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2)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不少官兵思想中认为,参与道路交通事故抢险不需要像灭火行动那样重视现场防护,认为个人防护装备在道路交通事故救援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因而防护意识淡薄,这种思想认识往往导致不必要的伤害。例如,不佩戴消防手套进行作业致使手指被玻璃划伤,没有佩戴消防头盔导致头部碰伤等等。

(3)针对现场实际,确定破拆救援方案。针对被困人员的数量、位置、受伤部位及程度等情况,确定救人需要破拆的部位、途径、方法等。

(4)消除发生次生灾害的隐患。首先应切断事故车辆的电源;迅速对车体内的发动机、储气箱、储油箱、电路、油路、随车危险物等一切可能引起爆炸和引发火灾的隐患进行消除;根据需要对车辆实施加固处理。

(5)对受困人员的心理疏导。在救援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不断观察受困人员的行为及面部表情,猜测受困人员的心理,并及时加以疏导,这对救援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张玉求. 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有效减少事故伤亡. 公安交通科窗.2009.1

[2]刘 清.建立高速公路应急反应体系的设想[J].交通世界,2002,(8):24-27.

[3]李建华. 灾害抢险救援技术[M].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印制, 2005

猜你喜欢

交通事故救援方法
预防交通事故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用对方法才能瘦
救援物资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救援行动
捕鱼
紧急救援
幸福途中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