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理论下提高薄弱学校音乐教学效益之策略

2016-05-14杨文静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音乐教师

杨文静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那么如何使薄弱学校在不理想的音乐教学环境和条件下,通过有效途径和方式真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益是改变当下现状的关键。提出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设计出适合学生自主、快乐地进行音乐学习的教学设计尝试。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课程标准建构主义理论效果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61

一、引言

农村或部分教育设施较落后的城市中学,音乐教学设备以及投影等多媒体设施都十分缺乏,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较为落后,部分课改意识强的音乐教师想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外地成功教学经验的引入,以改观目前现状,但随着理想和现实差距的拉大,这些教师最终还是放弃了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教学法,回到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上来。他们没有条件或者没有热情去制作课件,上课时就提一台录音机,播放一段音乐,教师带着学生唱,学生则一板一眼地模仿,这种枯燥无味的重复成了薄弱学校音乐课堂的常态。课堂上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欢声笑语,学生也没有表现出那种对于音乐课的热情和兴奋,相反,他们的表现是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有的在课堂上打闹,甚至逃课。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终身健康素养的总目标很难达成。

那么音乐课堂怎么了?面对新的课程改革,薄弱学校的音乐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很大,虽然现在办学条件好多了,但是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与课标要求相差太远:课标要求传承我们民族音乐宝藏,而学生青睐流行音乐;教材要求学生学习一些他们不感兴趣或学不会的乐器,而他们受社会流行音乐元素的影响,有各自所喜爱的乐器;教材要求他们练习广播操,而他们对街舞非常痴迷。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使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经验合拍,是落实好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音乐教学枯燥单一。它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违背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音乐知识呈条块状分割,枯燥干巴,封闭单一,与音乐本身的特点(创造性、生动性)相悖,形式上重讲授,轻参与,重训练,轻体验、表现与鉴赏,重结果,轻愉快过程;评价制度缺乏音乐个性,学校、家庭、社会的音乐教学脱节;与其他学科分离,外来理论与我国实际音乐教育情况不融合。可以说,音乐教学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枯燥单一的状态,这并不符合艺术教育陶冶情操的原则,其结果造成学生,尤其是薄弱学校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不高或不能持久。

与其他学科不同,音乐学习更多的是依赖个人的情感悟性,这就要求音乐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改变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观念,运用先进的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设计,这也是音乐新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的责任。

二、运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音乐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在创设的情境中,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和同伴的指导和互助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1. 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形成学习动机,这是开展并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而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拓展其音乐思维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奥尔夫的节奏旋律练习以及基本形体练习就十分符合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可让学生按照“探索—模仿—即兴—创造”这一流程设计教学就能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先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对所发现的音乐表达的思想情感、讲述的故事以及采用的表现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归纳总结后,让学生模仿,即兴表演,然后再创作,这正符合建构主义学习思想。

2.创设适当情境,激活学习储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一点是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音乐情境中,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体验中的节奏、韵律等都被激活了,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教学内容,就能顺利完成目标。例如,播放一段火车在铁轨上运行的录音,让学生说出是什么节拍,再播放变奏哀乐和电影《大腕》片段,让他们聆听比较和探讨,然后谈谈节奏的变化对情绪变化所起的作用。

3. 同伴交流互动,教师适时点拨

支架式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具体运用,在与同伴互动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学习内容刚好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教师的及时介入能使这种建构式学习质量大为提高。例如,让学生在即兴创作1/4拍曲段的基础上再进行2/4拍创作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及时搭建支架,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三、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激发学习兴趣,发挥主体作用

目前,在教育界被人们提得最多的是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创建,但什么是理想的生态课堂呢?笔者认为理想的生态课堂是学生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学活动使他们十分疲劳,但是兴趣使他们感到愉快,并不感到痛苦,就像他们踢足球,累出一身汗也十分愉快一样。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纽带。兴趣是学生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更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无不表现为兴奋、投入、思维敏捷,这样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更好发挥。因此,无论是新课的导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呈现,都要让学生体验到美、新奇、兴奋,有一种自发想学好音乐的冲动。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取,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了解学生近期最想看到的影视作品有哪些、最想唱的歌曲是什么。这样在教学设计时,可以用他们最想听的乐曲导入新课,用他们最想看到的画面来引导他们准确理解目标音乐的真正思想和情感,用他们最熟悉的乐理知识来理解或训练新授课的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的兴趣得到充分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恭顺温驯者为优秀的保守态度,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七年级学生对乐理概念不是很理解,单纯地讲乐理知识学生又觉得很枯燥乏味,所以笔者让学生自己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为例,说说感觉。由于没有教师一味地灌输讲解,就连平时总是在音乐课上捣蛋的学生也发表了他的看法。学生创造性的比喻,不得不使笔者感到,新课标所提倡的理念是多么正确。

2.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环境

音乐课程标准还指出,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重要的。在美丽的环境中,学生可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表现形式,教师就可轻而易举地把音乐教学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情感艺术教育。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他们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情感渲染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比如教学《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在幻灯片映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然后播放歌曲的演唱录音,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歌中的家乡和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

为了让农村学生感受我国各少数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笔者从网站上下载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舞蹈比赛的片段,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氛围中学生对各少数民族舞蹈的理解更加准确到位。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新授课内容,在电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笔者用音频处理软件Goldwave对音乐进行各种效果处理,然后用自己购买的环绕音箱加低音炮系统再现,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理解多元文化,体会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音乐世界,多媒体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CAI教学软件、投影和录音录像等,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多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当然,要想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教师必须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此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只要坚持,学习的难度也不是很大的,因为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就可以很好地对各种课件进行改编和再创作。例如Powerpoint就有很强大的功能,我们可利用它所提供的各种现成的模板和效果来制作符合上课要求的课件。

3.科学评价,增强信心与成功的喜悦

科学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自信心是成功的种子,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肯定学生,给予学生自信,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上课时,可以给喜爱表演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才艺展示的机会;让有一定乐理基础的学生给全班同学讲解或演示,万一出错也要以鼓励为主,对他的表现大加赞赏。在学习音符的时值时,当教师告诉学生“四分音符唱一拍”时,若有学生说了“四分音符也可以唱两拍的”,教师应该及时向全班学生表扬他。

当然,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其标准最好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教学评价能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益。

四、结束语

音乐课程标准和音乐教学理论的运用不能只局限于口号上,必须真正领会其核心理念。广大音乐教师应该理论结合教学实际,大胆实践,遇到问题再对照相关理论,再实践,直到找到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音乐教师
最美教师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音乐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圆我教师梦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