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统计学视角观察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

2016-05-14何湘虹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综合评价

何湘虹

摘 要:引入过程性考核是近年来自学考试改革的综合举措之一。形成多元综合评价体系,符合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是加强自学考试内涵建设,完善教育制度的新思路。在试点过程中,由于各试点方案不同引发了一些异议。本文从统计学原理视角分析,辨析过程性考核能有效解决单一测试对客观事实反映的局限性,而且具备优良的实操、可控和扩展性能。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考试测量;综合评价;自学考试

中图分类号:G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2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42

自学考试制度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统考相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从建立至今三十年一直沿用国家统考来测量学科成绩,这种统一标准的人才评价方法在我国教育发展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持续发展中由于存在重考轻教、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受教者难以知行结合,普遍能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学习过程,形成多元综合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就成为了自学考试制度综合改革的驱使力。

一、过程性考核的引入

过程性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方法、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量化值与统考成绩按权重综合出总成绩,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全国从2008年起有部分省市率先开展试点,试点中过程性评价权重一般设置在25%∽30%,即学科成绩=终结性考试成绩×75%∽70%+过程性考核成绩×25%∽30%(按百分制计算)。有的试点单位将实施过程性考核的课程限制在专业核心课程内,占学科考试计划总学分的40%∽55%。根据试点情况综合来看,过程性考核体系指标及指标权重一般设置为:(1)到课率及学习时长(30%∽33%);(2)作业练习和阶段测评(30%∽33%);(3)综合测评(30%∽34%);(4)学科扩展思考(10%∽0%)。实施方法分网络教学和实体教学两种。在网络教学中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学习时长、知识点回答正确率、作业提交次数和成绩、测试成绩、答疑和互动活跃度。在实体教学中记录或客观评价者有学生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学督导。通过多试点单位实践,当过程性考核成绩权重设置在30%时,能有效提高单门课程通过率8%∽9%。

过程性考核的引入是自学考试学习评价由唯一标准、单一形式的教育测量朝多元、全面、客观的教育评价发展的标志,能够有效解决三个问题。(1)自学考试制度与教育形式的矛盾。长期以来,人们争论自学考试究竟是一种考试制度还是一种教育制度,以统考成绩为最终结论使得自学考试教育朝“应试”方向偏移,导致考生和助学单位以研究考题作为学习目的,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容易滋生出“助考不助学”“考前押题”“舞弊”等投机行为。(2)教育手段简单、陈旧,无法跟进“终身教育”理念。国家统考采取笔试作为唯一测验方法,偏重于理论和考试技巧而忽视考生在技能、实践操作、实际运用、创新能力、人文素养上的提高。传统面授方式也存在工学矛盾突出而难被广大求学者接受的问题,需要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完善现代学习方法;(3)反馈机制不全,学生认知情况不能及时反馈。以考试结果来作为考生的认知诊断有滞后性且结论单一,考生不能正确把握考试大纲中“识记”“领会”“应用”的要求标准,无法及时得到自身学习状态和知识结构状况的信息,也不利于自学考试专任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使得自考教育存在知识系统性和学习效果差的缺陷,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二、从统计学视角观察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

(一)单一测试中“信度”和“效度”提高的局限性

以测试方法测量学生学习质量,试卷需要通过“信度” “效度”“区分度”和“难度”分析。其中“信度”是衡量考试结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效度”是衡量考试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在测试过程中,一份测试试卷相当于一个抽样样本,它相对于该学科所有知识点的总体而言,样本容量越大则抽样误差越小,由于试卷题量有限,所以客观存在的代表性误差制约着测试的“效度”。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很难准确评价一次性试卷的“效度”,因为我们作为评价标准的真实量正是我们需要测量的量,而一次性考试存在的局限还不仅是测量信息滞后,考生由于心理素质、偶然身体因素等主观原因或者采取一些不合法的考试投机行为也会影响测试的“信度”,造成一定的失真,影响抽样估计的优良性。

(二)点估计存在偏移现象

自学考试属于“一次性过关型考试”,以60分值为估计参照点:60分及以上为及格,表示通过该门课程测试达到标准;60分以下为不合格;表示未通过该门课程需要重新学习。“60分”作为估计参照点应具有优良性,体现出估计点的“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但由于上述失真的影响,估计参照点会出现一定的偏移,以至于产生学习者实际学习状况、学科成果与考试结果不对等的现象。

(三)过程性考核有效提高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过程性考核的引入可以修正代表性误差,在实践中每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基本综合了学生10次以上的到课记录、5次以上作业情况、5次小测试和1次综合测试、学科扩展思考记录,而多个样本平均值可以减小代表性误差,提高测试“效度”。过程性考核评价由多个个体提供,比较客观全面,弥补了测试者单方数据出现的“信度”失真问题。

(四)过程性考核修正估计点偏移

根据点估计来判断整体水平而完全没有误差,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给予一个区间估计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如下图。

根据试点单位设置的权重(以30%为例),可以计算出综合了过程性考核成绩后,点估计由60分扩大成估计区间60-60×2/7≤X×60+60×2/7,?X=t?x=17,使得抽样平均数落入区间概率增大,但是考虑到一些考生没有参加过程性考核或只参加课程部分的过程考核阶段,该部分学生学业成果只能依据国家统考成绩来进行衡量,所以估计区间上限只宜为60,则估计区间为:60-60×2/7≤X≤60,落入区间的抽样平均数均可认为达到考试合格标准。

三、合理设置过程性考核方案

以过程性考核成绩修正国家统考成绩,须建立科学严密方案,防止出现纳伪错误。(1)需要建立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进行保护;(2)遵循考生自愿原则;(3)慎重设置过程性考核的权重,不宜过大或太小,以免对国考权威性和精确度产生负面影响;(4)充分发挥主考院校作用,结合专业发展动态改革课程内容,大力发展专业建设;(5)合理构局过程性考核指标构成和分配,重点体现专业知识点检测,应做到基本知识点全覆盖,进一步减小抽样误差;(6)建立监督及责任人制度,对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提供、登记、汇总、上报要多次复核,慎防出现登记性误差。

四、科学导向过程性考核的发展

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科学指导,持续推进,以点带面逐步发展。

首先,各级主管部门要正确分析和看待过程性考核涉及公平问题的异议,通过试点反复测试自学考试“四度”和估计区间取值范围,深入研究过程性考核的构成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衡量过程性考核和国家统一考试的权重分配,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自学考试评价综合体系。

其次,主考院校要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开发和建设网络课程,适当扩大过程性考核课程覆盖面,打造一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服务于社会,从关注社会效益、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出发为自考考生提供方便、高效、低费、课程全覆盖的网络学习途径。在考核方案中增加专业实践及技能测试,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达到工学结合和知行合一。

再次,助学单位应当明确过程性考核在完善自学考试教育制度上所发挥的核心作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按照考核方案公平公正地对自考学生进行学习记录,并逐级汇总、上报真实、有效的考生成绩。

最后,考生要传承和发扬自学考试优良的学习传统,在学习中锻炼意志品质,摸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生存技能。

五、结语

引入过程性考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学考试持续发展中的新思路,需要加以理论分析和实践论证,这样才能使自学考试向终身教育转型,保持自学考试在继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李洁明.统计学原理第四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杨小川.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的科学性分析[J].中国考试,2011(6).

[责任编辑 房晓伟]

猜你喜欢

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综合评价
自学考试学习成果评价多元化研究
江西省民办高校自学考试综合改革与创新探析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个人成本与收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