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历史课上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2016-05-14屈凤培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爱国历史教育

屈凤培

摘 要:虽然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手段还是比较单一,应试教育的毒瘤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和长效发展。教师忙于给学生归纳、概括知识点,教给学生应考的方式和方法,唯独没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将严重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

关键词:历史;学生;爱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48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开始改变。尤其教改委提出的三维目标的实行,对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最高目标,而在以前这些是根本不被重视的。初中历史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以及世界以前的事情还可以让学生全面认识中国的辉煌历史,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无限热爱的伟大情感。所以,笔者以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那么,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高教育目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开展的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民对世界作出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有最早的甲骨文,大量的青铜器,有早于其他国家的四大发明,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万里长城,还有流传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唐诗宋词元曲及明代的小说……中国的文明带着她的东方韵味,屹立于世界之林。它璀璨的文化让我们目不暇接;它创下的高峰,让他人无法超越,中国人民正在用惊人的毅力和突出的贡献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令世界兴叹。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给学生传授这些思想,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古代的中国让世界瞩目,近代的中华更加璀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更加耀眼的成绩,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豪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悄然生成。同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告诫学生,祖先为我们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未来的中国还要靠我们去发展、去创造、去努力,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师在历史课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气节的民族,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从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英雄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崛起,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都是中国人的榜样,都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和荣誉为后人做出了表率。比如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以后,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比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百日维新失败以后宁死不屈的谭嗣同,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孙中山先生,还有不畏强权以笔为剑的鲁迅先生,他的文章一针见血令敌人闻风丧胆,再有抗日英雄张自忠等,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数先烈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人是真正的人民英雄,他们的伟大品质和英雄事迹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华民族之魂。作为历史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感受英雄的力量,从小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伟大的民族气节。不光在战争年代有英雄,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同样有很多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人物,这些人我们也要记住他。比如,钱学森教授面对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甚至是关押、软禁等政策毫不退缩,依然坚持要回国,最终在我国政府的帮助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华罗庚教授同样是在美国生活,听说新中国成立后,人才匮乏,国家正是用人的时候,他依然放弃了美国丰厚的收入,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中国;还有李四光、钱三强等人,他们都是为了祖国的发展、壮大,放弃了在国外优厚的待遇、丰厚的回报以及大好的发展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母亲的身边。这些人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和强烈的爱国品质,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和富强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现在的很多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目中无人、心胸狭窄、自私冷漠,没有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责任感。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要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及时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

三、培养学生忠心报国、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

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是狼烟滚滚的古代,还是暗流涌动的今日,帝国主义贼心不死,试图瓦解和分裂我们,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向一切不利于祖国安定团结的势力做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无论是旧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还是和平时期的反西藏独立、反台湾独立等都充分显示了维护祖国统一的强大决心和爱国情感。

四、以史为鉴,对学生进行竞争和忧患意识教育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今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加上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溺爱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生形成了经不起风雨,不善于与人合作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反复地观察和品味。大凡每一个朝代开国君主都能励精图治,使其统治下的封建王朝出现兴盛局面,其原因在于他们知道江山来之不易,只有励精图治,才能使其统治长治久安。而每一个朝代发展到了后期,统治者大都贪图享乐,政治腐败,最终走向灭亡。等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思考: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不具备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肯定被淘汰。那么怎样才能避免遭到淘汰呢?学生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可见,历史课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利用历史学科的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爱国历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