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管理与教学

2016-05-14郭峰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有效管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郭峰

摘 要:“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国内外教育家普遍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过程变量。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有利于维持课堂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保证教学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管理;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5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30

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科学的管理,只有管理工作到位了,教学效率才能得以提高,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多传授知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一、 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新挑战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显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师的管理目标不明确,缺乏教育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在课堂管理上,教师对班级学习氛围的培养没有一个明确的、长远的考虑。在大多数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顾着眼前的一节课或几节课能否顺利完成,学生能否牢固地掌握教师讲的知识。一般情况下,课堂管理只有在课堂上出现问题时才会体现,如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扰乱课堂、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兴趣、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窃窃私语等。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是整顿一下纪律,使学生振作,保证学生不再节外生枝,遵守课堂纪律,粗暴的课堂管理仅此而已。课堂管理就是为了扳平课堂上出现的阻碍教师完成任务的一种工具。对于长远的发展教师是很少考虑的,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教师想着通过长期有效的管理,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学生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关心集体和平等的师生关系等。实际上,有些问题虽然出在课堂上,但是在课堂上却不能完全解决,课堂上的管理效果往往是暂时的、表面的,课后需要大量的工作才能有效地彻底解决出现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对全新的课程功能,传统的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凸显出来。以传递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传统课堂管理模式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 课堂有效管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一天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课堂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不再是课堂行为的控制者、知识的拥有者,而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就是说,课堂管理不再是方便教师完成预定教学任务的工具,而是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情感培养而服务的。既然我们所理解的“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那么教师和学生应该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更应该扮演服务者的角色。事实上,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在学习上的良好表现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自己的学习成绩能够有很大的进步。学生是想学习的,即使是那些暂时不学的人,也大多是在认真听讲,学生是希望得到公平的教育和管理,教师有必要在课堂决策上试试补偿的原则。初中生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教师应努力使学生把自我管理潜能释放出来,满足学生自我控制的愿望。时代的发展使教师在课堂管理上出现了新的困惑,即学生知道的越来越多、希望得到的主权也越来越多。课堂管理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教师的教学。课堂管理实施全员管理的阵地,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应把每个教师都当作班主任,每个任课教师都要把自己当作班主任。此外,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要适当调整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灵活运用激励手段和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活动当中,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翁语文教师也要用心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 具体的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措施

在课堂管理中,要以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终极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避免无效行为的出现,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适度的教学速度。

教学速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成正比,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把握好教学的节奏与速度,从而能有效实现课堂设定的目标。例如,在讲授“父母对子女疼爱”方面的内容时,这种价值观的传递不能是强行的,不要直接向学生灌输,需要间接、循序渐进的渗透。比如说,可以从一些能直接体现父母对子女疼爱的字眼着手,再将这些温情的、充满爱的动作和现实生活中父母用物质鼓励来表达爱意比较,引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还能较好地把控学生接受这种价值观的力度与速度,效果也比较理想。

第二,适当地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师不要奢望在短时间内提高所有学生的素养与能力,而是需要按照科学规律有序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把握学生的思维多样性,不要让他们的思维长时间停留在一个问题、一种形式上,要尽可能地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培养。比如,采取分组讨论、分角色朗读等手段刺激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促使他们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形成概念,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效果,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需要教师从多种因素入手,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和方法,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妥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同时,教师也要循循善诱,掌握一定的规律,因势利导,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会凤,任柏强.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多重师生关系[J].中学语文,2008(30).

[2] [美]凯尼格.课堂纪律问题预防与应对[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 谢海琼.农村初中教师管理有效性研究[D].广两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2008.

[4] 种家宝.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有效管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让管理为教学助跑
技工类院校班主任如何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