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琴童需要独立思维

2016-05-14宋缨芮

琴童 2016年8期
关键词:金辉交响乐团小提琴

宋缨芮

金辉 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弦乐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泰国吞武里大学博士生导师,朝鲜音乐家音乐研究会常务理事。

金辉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自小随父亲金仲平(小提琴教育家)学习小提琴。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并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到中央音乐学院读本科,师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王振山。之后游学于加拿大和美国,于1995年获加拿大魁北克音乐学院硕士学位。

在国内学习期间,金辉于1988年2月荣获全国第3届小提琴比赛青年组第一名及中国作品奖;被文化部派往波兰参加维尼亚夫斯基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及芬兰赫尔辛基第6届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均荣获大奖,并获文化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在国外期间,1998年,金辉担任美国Biloit Janesville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1999年任职于美国圣路易斯交响乐团;2000年, 任职于美国十大响乐团之一的底特律响乐团;2004年, 受聘为澳大利亚的阿特雷德响乐团客座首席小提琴;2006年受聘于底特律市维斯顿大学音乐系,教授小提琴。在美国期间他受邀指挥南亚利桑那交响乐团、贝罗伊特交响乐团、底特律青年交响乐团。2006年担任著名的底特律合唱团音乐总监。

怀着对祖国音乐事业的回报之情,金辉于2008年回国,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他是于演奏和教学为一身的小提琴家,演出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作为独奏,他先后受邀同多国交响乐团等合作演出。2010年,金辉随中国青年爱乐交响乐团赴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同二胡演奏家宋飞合作演奏《梁祝》并灌制DVD。2010和2011年受邀参加文化部春节联欢晚会演出。2012年由人民音乐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辑《爱之歌》和《马思聪作品专辑》。《人民日报》将他评价为“用心来演奏的小提琴家”。

在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同时,金辉还活跃在指挥的舞台上。回国后,先后指挥过青年交响乐团、青年爱乐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武汉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等。2013年金辉带领陕西爱乐室内乐乐团参加了在法国的巴黎艺术节,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凤凰台专题报道了演出的实况。同年,指挥陕西爱乐乐团参加了第2届西北交响乐周的演出,被《中国艺术报》评为此次交响乐周“表现出色的指挥家”。金辉现任陕西爱乐乐团艺术指导及室内乐乐团音乐总监。

作为教育家,金辉曾先后多次为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做小提琴艺术与演奏讲座。作为国内、国际重大比赛的评委,他于2009、2012年担任第9届和第10届文华奖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评委,2011年第8届中国音协金钟奖评委,2011、2012年香港国际小提琴大赛评委,2011、2014年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评委,2012年美国Cooper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2013年北京紫禁城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会主席。

也许国内的人对金辉的名字并不熟悉,但翻开他的艺术履历就会看到他在业内有不容小觑的成绩,是一位非常全面的艺术家。

金辉现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是弦乐教研室主任。他出生在音乐世家,父亲金仲平是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他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古典音乐教育。家庭的氛围和天生良好的音乐感,让他的音乐启蒙之路一帆风顺。

金教授说:“我从5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琴。小时候练琴还真没有挨过打。也许是我父亲本身就是小提琴教育家,他对我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加上可能我在母亲肚子里就接受了音乐的胎教,所以一出生就喜欢音乐。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认定了音乐这条路了。不过毕竟是小男孩,还是有点调皮的。那时候主要是母亲管我最多,她对我最大的惩罚就是,如果不好好练琴,就把琴放到我够不到的地方,我就一直哭,哭到我母亲心软为止,她才把琴还给我。我经常看父亲给他的学生上课,会根据他对学生的要求来对照自己的演奏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问题。记得那个时候,我父亲总是提醒我不要拉得太快,不要走得太快,要想作为一位演奏家,需要把功夫打得扎实些。我是70年代出生的,1975年正式学琴,那时中国的文化氛围很单一,文化环境也相对单纯,这样有利有弊。从有利的方面来说,我们在学琴时不被外界打扰,更专心,更执着于自己的业务。”

好学生的青春期叛逆

金辉说,每个孩子的学琴过程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也会不同。有的学生小时候很用功,拉得也不错,但也许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有了疲劳感,就会失去对音乐的兴趣。有的小孩,起初表现平平,但是因为一次音乐会或者一部作品被深深感动,突然就对音乐有了爆发式的热爱和痴迷,就变得很用功。

虽然在读书期间,金辉的学习成绩一直出色,但曾经也有过叛逆期。据他回忆:“我小学五年级考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那时候没有四年级,五年级是全校最小的。我们班里就10个孩子,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专业上我比较轻松,一下有了‘解放的感觉。我就开始拼命地玩,找一切机会,甚至不惜撒谎。有一天下午有课,但我和小伙伴约好了下午要踢球,就在附中红楼旁边的小篮球场里。那时王振山老师是我的老师,我就让吕思清帮我说谎请假,因为他正好在我后面上课。我跟吕思清说,假如老师问起来,就说我发烧起不来了。吕思清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我想让他帮忙撒谎一定没问题。吕思清就照我的话跟老师说了,王老师一下子就火了,‘胡说,我刚看到他在球场上踢球呢!结果我俩都被王老师臭骂一顿。王老师的严厉是出了名的,他叫王振山,学生都背地里叫他‘振山王。等我都上大学了,个头儿比王老师高一个头的时候,还是挺怕王老师发火的。

那时候我正值青春期,生活上有点懒散,每天起床很困难。为了强迫自己早起,我主动要求为王老师打开水,要在早晨7点前把开水送到王老师那里。结果每次都是王老师拿着暖水壶过来掀我的被子,问我‘我的热水呢。”谈起这些,金教授浮现出了孩子般灿烂的笑容。

国外的老师只讲三遍

20岁前的金辉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未来的远景似乎就在眼前。但母亲的一个决定,让他的音乐之路有了更多的起伏和滋味。他说,生活的改变是突然的。当时他并不想出国,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成绩还可以,比赛、活动都有他的身影。在他出国参加比赛的时候,母亲替他把学退了,突然让他出国留学的。去了加拿大的魁北克法语区,金辉一下飞机就全懵了,什么也听不懂,那时英语也不行,他的生活从云端一下跌倒了谷底,在机场呆了5个小时,身上就500美金,是比赛的奖金,这500美金连买一张回国的机票都不够,也就只好呆着了。

“我在国外留学、生活了19年,在加拿大、美国都上过学,国内和国外教学方式有很大差异,中国的老师会不厌其烦地告诉自己的学生,不要犯这个问题,不要出那个错误。国外的老师一般只说3遍,讲第一遍是你不知道;讲第二遍就是你不想改,有惰性;再讲第3遍就表示你根本不想学了。学生只有3次犯错误的机会。而中国的学生讲多少次都不改,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的方式比较多,骂也是必要的。”金老师幽默地说,“我认为这是中国教育造成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性太强了,有用的才学。学生总是想我要出国了,我要比赛了,我要演出了。而外国学生就不一样,他们完全发自内心的。外国学生会明确地告诉你,拉琴是我的最大的爱好,不走职业道路,想做高尚的、有品位的人。”

别把音乐当任务

金辉是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他能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到本质,特别对于琴童学琴的态度,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我初一的时候,拉琴不用功,主要是觉得拉琴对我不是个难事,我把它当作任务去完成。我总是跟学生说,音乐真的比文化课难,音乐需要比文化课严谨、认真,要透过纸面的东西体会内涵,不是眼前掌握了什么东西。这个说法比较抽象,音乐没办法量化,是好是坏要看你的标准,与你热爱到什么程度,你想去体会多少音乐有关。”

很多小孩起初是爱音乐的,后来把音乐当成了任务,变成被逼迫着学习。因此,金教授提倡把音乐当作背景音乐去欣赏。比如吃饭的时候,放上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乐的熏染,让孩子感到他们不是被迫要听这些音乐的。

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今年是金教授回国的第8个年头。他曾在国外呆了19年,对比中外的学校和教学后,发现中国的孩子缺乏独立的能力,包括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处理自己的各种问题。

“我在国外也教学,我认为中国孩子学音乐遇到的最关键问题就是缺乏独立的能力。国外的家长鼓励孩子自我思考。一件事情孩子无论做得对或错,家长都要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不把孩子当孩子,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让孩子顺着谁的意思,要孩子‘乖。说实话,音乐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对世界、人等理解,是诠释者发自内心真诚的表现。现在国际大赛上,我们的学生跟韩国、日本的学生差距就体现在这里。原来我想说是教育系统的问题,但我越来越发觉很多不合适是从家长的教育开始的。”

“我现在从博士、研究生、本科生到初中的学生都有,我还教一些业余学生。其实我比较担忧的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越学越变得木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更愿意多说说家长。曾经有个要考本科的学生找我上课,父母都是博士,都是高学历的,陪着孩子一起上课。每次我问这个学生问题,她就看着她父母,她妈妈就说‘你知道的,说啊。看得出这个孩子平时所有问题都是父母帮忙解决的。3个月后,这个孩子的演奏没有一点进步,我有点着急了。我就想办法,首先劝她父母回老家继续工作,留孩子一个人在北京生活、学习。她的母亲自然不放心,嘱咐我经常关心她。我直接跟她母亲说了,她现在需要学会独立、学会关心别人、学会沟通。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她每天给我打一个电话,让她学会关心老师。第一天她给我打电话,她一句话不说。我说你怎么不说话,她说不知道怎么说,我就一句句教她,我说一句她学一句。就这样,她每天坚持给我打电话。我平时在上课时对学生很严格,下课后通过这种方式跟学生有个彼此了解的过程。3个月后这个学生变化很大,她学会了做饭,还给我做了一份鸡蛋炒西红柿,体会了生活的滋味。她对音乐有内心的体会,进步很大。”金教授说。

保护好孩子的音乐天性

在不断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金老师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家长要鼓励孩子自主考虑问题,大胆去做。在他的学生中,有些年龄很小的孩子最初的音乐才能很高,但几年后,莫名其妙地,孩子的才气就没有了,对音乐的表达力也没了。原本,金教授很自责,觉得是他教学的问题,后来慢慢发现孩子之所以这样是在音乐上缺乏自我意识,没有强烈的‘我想,都是家长强加的。他指出这个问题,现在也是中国教育中最大的障碍。

金教授说:“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我总是不停地问学生,他们的回答也都一本正经,必须正确,没有幽默感。但中国孩子很聪明,他们的换位思考能力很强。比如,我会按照他们的方式拉琴,让他们从我身上找问题,他们很聪明,都能发觉问题在哪里,我甚至觉得他们聪明到都可以不用老师来教了。然而,同时他们缺乏自我意识,所以在音乐的表达上就不如外国学生那样有想法。”

从小建立音乐的审美

回国8年里,金老师在工作中感受到了中国基层小提琴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他说:“业余的琴童,我见过挺多,那些基层提琴教师很令我感动,我在心里给他们大写的赞,毕竟启蒙教育是最难的、最花心血的。但我有一丝隐忧,尤其是看到那些5、6岁的孩子,东西的确学了很多,拉琴却像个小机器人,孩子演奏时就是注重运弓、持琴、换把,连摆的姿势都一模一样,看不出音乐上的自我表现。所以,我一直都在向基层老师呼吁,孩子有了音乐审美,才会提高技术。艺术不是没有好与坏,一定是有好坏之分的,不过是在你心目中,我没法告诉你,只能根据你自己的修养来找到。其实,你不给孩子建立音乐审美,他永远就没有审美。”

在采访和拍摄过程中,金辉老师用幽默和务实的语言直白地指出中国琴童存在的问题,这是音乐工作者对音乐的热爱,更是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拳拳深情。最后,让我们祝愿他近日刚刚录制的《爱之歌》小提琴专辑收获好的成绩吧!

封面小琴童:徐钦业(北京市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金辉交响乐团小提琴
一场极致的“生与死”的体验——评邹翔指挥长沙交响乐团演奏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
编辑爱用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交响乐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
Pear Concert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
Slow driving control of tracked vehicles with 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based on fuzzy logic
文心兰新品系“金辉”切花设施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