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响文学的礼赞

2016-05-14尼坤

琴童 2016年8期
关键词:拉格泰戈尔印度

尼坤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泰戈尔是著名的诗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他的《飞鸟集》极为熟悉。但很少人知道他其实还是一个音乐家,曾创作2000余首歌曲,20余种戏剧,其中还有多部歌曲集、音乐剧,其中印度国歌《人民的意志》、孟加拉国歌《金色的孟加拉》都是他创作的。假如说他的文学作品是他留给人类的瑰宝,那么音乐是研读他灵魂的武器。

热爱音乐来自家庭熏陶

泰戈尔出生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的一个富商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革命的积极推动者。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泰戈尔整个家族都深受艺术的熏陶,家庭成员几乎个个都是音乐家,他们或善于演唱,或善于弹奏。比如:泰戈尔的父亲音乐知识面很广;他的大哥不仅是大学者、诗人,而且据说是第一位将钢琴引入孟加拉音乐的音乐家;除了大哥,他的两位妹妹,甚至侄子、侄女都是音乐爱好者、印度知名的文人。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中,泰戈尔自然而然会喜欢上音乐。除了环境外,他自身天赋也是功不可没。从小,他声色就十分突出,并且记谱能力超群,基本上只要听过的,他就能记下来。

为了培养泰戈尔侄女的音乐才能,家里请了很多音乐专家来教导她音乐知识。这时,在家学习的泰戈尔也随着侄女一起学习,其中有位极负盛名的歌手吉拉·帕特对泰戈尔指导最多。在这位老师这里,泰戈尔学了不少乐理知识,为他之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留学经历激发音乐创作

熟知泰戈尔学习经历的人都知道,他7岁时进入师范学校学习,然而几年后,他觉得学校生活枯燥无趣,就不再去学校了。之后,他在家接受父亲与大哥的教育。在这段时间里,他将文学与音乐结合,潜心创作,并写出了他人生第一首歌曲。17岁时,他的父亲为了他的前途考虑,让他随着兄长去英国留学。

成就伟大,必不可少的是自己对人生独特的见解,泰戈尔就是如此。极有主见的泰戈尔,在英国最初学的是法律,然而这不是他的兴趣,他便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进入伦敦大学后,泰戈尔寄宿在司各脱教授家。就是这次寄宿,让泰戈尔更加全面地接触到音乐,接触到西方文化,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因为司各脱教授的三女儿弹得一手好钢琴,又与泰戈尔年龄相仿,所以她教会了泰戈尔不少英格兰、苏格兰民谣。当1880年,泰戈尔回到印度后,他便创作了他人生的第一部音乐剧《瓦尔米基天才》,并且在印度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革新,在传统音乐里加入了英国民歌元素。这部音乐剧一经演出,大获全胜,也成功开启了泰戈尔将印度古典音乐、民间宗教音乐、欧洲民间音乐三者结合的全新创作格局。

在1912年,他以《人民的意志》为题创作了一首歌,这首歌在1950年被确定为印度国歌。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歌之花环》《颂歌》等歌曲集。那时,印度到处传唱着他创作的歌曲,在音乐厅、教堂,甚至在山村的田野里。这些诗般的曲子像插上翅膀一般,带着泰戈尔的思想传到印度的大江南北。即使在他身体饱受疾病困扰的10多年里,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创作歌舞剧。他曾经拖着病躯,带着演员与歌唱家到处去表演他的歌舞剧《湿婆时令之怀》《雨季的吉祥》。在他看来,这些歌舞剧除了能给观众带来乐趣,最重要的是传递剧中对人民的教育作用。

音乐与文学创作相融合

翻开泰戈尔的诗集、随笔,其中关于音乐的痕迹比比皆是。的确,他是热爱音乐,用音乐宣泄着他对感情、人生的独到见解。正如,泰戈尔说的那样:创作一首歌曲给他带来的喜悦超过其他事情,并且带给他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在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吉檀迦利》中,我们也随处可见他在音乐世界里的呼唤:“我知道你欢喜我的歌唱。我知道只因为我是个歌者,才能走到你的面前……你的音乐的光辉照亮了世界。你的音乐的气息透彻诸天。你的音乐的圣泉冲过一切阻挡的岩石,向前奔涌。”

在音乐思想上,泰戈尔与法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 罗兰不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经常书信往来,互相探讨对音乐的理解。泰戈尔认为音乐是人的一部分,随自然而来,随人而在。正如1926年他与罗曼·罗兰的谈话中提到的那样:诗、绘画或音乐这些艺术的起点是呼吸即人体内固有的节奏,它到处都一样,所以具有普遍性。在他著名的歌曲《世界、欢乐、艺术》中,他也说道:“我举目漫望着各处,尽情地感受美的世界,在我视力所及的地方充满了弥漫在天地之间的乐曲。”所以,在他文学创作中,音乐会是爱情的象征,是世界一切美好事物的审美表达。想必,这大概是一位文学家对音乐的最高礼赞吧!

打破印度音乐的传统

真正要谈及泰戈尔对印度音乐的贡献,其实不是他创作了那么多的歌曲或歌剧,而是他对印度音乐传统的革新。在泰戈尔一生中,他既不断研究西方音乐,之后又走到山间、村落去吸收孟加拉诸邦的民间歌曲及音调。大概在44岁时,他开始真正将这种质朴的音乐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在传统的印度音乐中,因为民族的风俗,基本上是即兴或是口口相传的演唱方式,并且一首乐曲中是不能使用不同拉格(一种旋律的框架)。然而,泰戈尔的音乐作曲都是完成了的艺术,没有即兴的表演成分,只有固定的演唱方式,并且他的作品中常从一个拉格转向另一个拉格,在他早期的作品中甚至有80多种拉格。他喜欢用拉格间的转换来表达他歌曲中多样的情绪变化。因此,泰戈尔的创作是多样的,你可以在他的作品找到所有情感的表达,有热切的爱情、真挚的爱国情怀、欢快的节日庆祝、多变的季节等。在变革的过程,他还对西方音乐与印度音乐的差异性有过精准的分析。正如,泰戈尔曾对爱因斯坦说过:“欧洲音乐在节拍上有相对的选择自由,而在旋律上则没有。在印度音乐里,我们在旋律上有自由,而在节拍上则没有自由。”

音乐,是文学的礼赞,是艺术的表达,是人情感的出口,在泰戈尔的作品有着完美的诠释。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热爱音乐的缘故,泰戈尔才能写出那么美的诗篇,刻画出那么动人深刻的情感。

猜你喜欢

拉格泰戈尔印度
十二点钟
卑微背后的高尚人性
金色花
今日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卡尔·拉格斐:落幕的时尚教父
卡尔·拉格斐:落幕的时尚教父
卡尔·拉格斐并没有标志性设计——但他创造了一类新的设计师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