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诗人”舒曼的故事(二)

2016-05-14李建华

琴童 2016年8期
关键词:舒曼爸爸音乐

李建华

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 ,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当时德国音乐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 ,艺术歌曲《月夜》《奉献》《核桃树》等。

拐腿的“大狗熊”

莫舍勒斯的音乐会始终激励着舒曼,他更加勤奋地练琴,进步非常快。

1820年9月,爸爸又把他送到茨维考中学读书。茨维考中学是一所艺术氛围非常浓郁的学校,学校里经常开展一些文艺活动。这对舒曼来说可谓“如鱼得水”,学校师生也都喜欢这个会弹钢琴的同学。

舒曼学校里有一个叫杜曼特的同学,家境贫寒,忠厚老实,说话有点结巴;还有一个叫库涅的,是一个富商的儿子,胖乎乎的,一条腿有毛病,走路一瘸一拐。库涅却经常欺负杜曼特,包括舒曼在内的许多同学对库涅很不满,也很同情杜曼特。

这一天,同学们又嚷嚷着让舒曼弹琴。舒曼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想用音乐“挖苦”一下库涅。他想了想,在钢琴上奏出一个笨拙而又忽高忽低的乐句,接着,又弹出一个慢速的附点音符。随后,两个乐句交替呈现,最后,附点音符在和弦音的配合下,逐渐占了上风。

弹奏一结束,同学们就乐了,这不正是库涅和杜曼特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音乐里的两个形象:一个拐腿的大狗熊,正在伤害一只小山羊,这准是库涅在欺侮杜曼特。

这件事一传开,很快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从此,只要库涅一欺侮杜曼特,同学们就对他唱出代表拐腿大狗熊的音调,库涅再也不敢欺负杜曼特了。

第一场演出

有一回,黎伊尼的歌剧《泰加玛》序曲的总谱阴差阳错地寄到了舒曼家的书店里。伙计正要退回去,舒曼叫了一声:“别忙,让我先演奏一遍再说。”

舒曼在钢琴上试奏一遍,觉得很有意思,只不过管弦乐曲在钢琴上演奏,很不过瘾。他想:要是能有一个乐队,那该有多好啊!

第二天,他来到学校,找到几个会乐器的同学。几个孩子一拍即合,没过几天,一个由两支长笛、两把小提琴、一支单簧管、两把长号组成的小乐队就这样成立了。

根据各自的分工,小乐手们开始了练习,妈妈和邻居们可“遭殃”了,七八个孩子“吱吱嘎嘎”的嘈杂声简直让他们受不了。

妈妈一百个不乐意,倒是爸爸乐此不疲,他跑前跑后,到处张罗着孩子们的演出,还给小乐队添置了谱架。

这一天,舒曼家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的人,因为小乐队要开演啦。当然,这些观众大多都是对演出要求并不高的爸爸妈妈们。有的邻居听说了,也来到现场。就连街上鲜花铺的老板娘,也抱着一捧鲜花兴致勃勃地来看孩子的演出。

看到院子里来了这么多人,孩子们备受鼓舞,他们一气呵成,完整地演奏了全部的序曲。奏毕,院落里死一般的寂静,舒曼很郁闷:完了,看来演得不好。但他还是像模像样地走到台前,鞠了一躬。恍惚之间,家长们如梦初醒,小院里立马响起了一阵阵的掌声。妈妈跑到台上,噙(qín)着泪水将舒曼搂在怀里,哽咽着说:“宝贝,你表演得太好了,你是好样的!”说完,还在他的额头上轻轻地吻了一下。

一束束鲜花递到了孩子的手中,家长们个个喜形于色,不断称赞着孩子们。

命运的转变

1826年,老舒曼因病去世,家里顿时变得举步维艰,舒曼的命运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一天晚上,妈妈推开舒曼的房门:“儿子,我们能谈谈吗?”

舒曼望了一眼妈妈忧郁的眼神,不知所措地来到妈妈的房间,房间里还坐着舒曼的监护人鲁杰尔以及几个哥哥。

“年轻人,你不能整天学音乐。”鲁杰尔首先开了口:“我和你妈妈正在研究你死去的爸爸的事,他留下的财产并不多,以后你得靠自己赚钱来维持生活。你最好努力学习,来年考个好成绩,到莱比锡大学读法律。”

“原来是这样啊!让我学法律吗?”舒曼扫视了一眼,他碰到了妈妈几乎是渴求的目光。“妈妈,可爸爸是一直支持我学音乐的啊!”

“你爸爸是个空想家!”鲁杰尔严厉地打断了舒曼的话,“你看看他自己靠文学也没能取得多少成就。”

妈妈急忙站起来,说:“放心吧,亲爱的鲁杰尔,不要生我儿子的气。我知道他是个懂事的孩子,他会为妈妈分担的。我亲爱的罗伯特,妈妈并不反对你弹琴,可妈妈只是想让你打消你那满脑子都是当音乐家的念头。”

舒曼的脑海里一片空白,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回到房间的。他长久地伫立在窗前,凝视着星光闪烁的夜空……这一晚,他哭了整整一夜。

猜你喜欢

舒曼爸爸音乐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我和爸爸
爸爸
音乐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2014德国法兰克福展看舒曼钢琴华丽蜕变
音乐
秋夜的音乐
音乐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