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研经费成为创新助推器

2016-05-14张洪瑞

中国报道 2016年9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科研人员管理

张洪瑞

“松绑+激励”措施为科研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有助于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及科技强国的建设。

“我听一些科研人员反映,因为许多繁琐规章,他们大部分时间没法待在实验室,而是用来搞‘内政外交,每年填写各种表格就会浪费不少精力。”2015年7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的一席话引发了大家的“共鸣”。长期以来,我国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行政化弊端,一些制度流程过于死板,亟须为科研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部分经费自主调剂

7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合并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后的总费用不超过直接费用的10%,不再需要提供预算依据,可根据工作需要编制预算并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同时,直接费用中的多数科目预算可由项目承担单位自主调剂。

从《意见》中可以看出我国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松绑”,给了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支配权,科研经费管理将变得更加灵活,更好地适应科研活动规律和实际需求。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让科技人员能够集中精力搞科研、出成果,自主创新。”

“以往一个项目的预算分为几个大项,每个大项下面又有三四个小项,根据学校规定,每一个小项都有一个占总经费的百分比限额。超过这个限额,预算就批不下来。就算批下来,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严格依据预算方案执行,没有什么灵活性,尽管预算做得详细,也难免遇见临时因项目需要增减开支的情况。比如说预算中住宿费500元/次,那么超出了就要自己掏腰包,这次新政之后就可以用打车费支付住宿费,大家感觉好多了,在制定预算时也更加游刃有余。”辽宁大学传播系主任、中国广告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宋玉书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科研创新双助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相继制定过《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试行)》《八六三计划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但这个时期的科研经费管理主要是针对某项科技发展计划而制定的相关配套措施。2001年12月20日,我国又发布了《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行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其管理原则的核心是经费管理。一些科研人员反映科研类目事无巨细均需填表申报,科研激励机制长期停摆,项目经费管理过于死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曾是中美学术项目主持者。在说到这两个国家科研经费使用时,尹鸿最大的感触就是美国科研经费管理多元化,在使用时简单。中国由于是财政拨付需要对每个小项做详细预算,使用起来比较繁杂。“以一个项目的科研经费预算来说,美国一个项目的预算只须罗列出一些大致的开支即可,花销就卡一个总数,超过总数要打报告,不超总数,随你怎么分配,只要科研进度符合此前签订的合同就行。”他说。

科研工作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美国用于科研人员的劳务支出占科研经费的大部分比重,但我国多年来“重物轻人”现象是科研经费使用最主要的特征。“比如说国家社科基金劳务费为10%,但是课题组内的专家和学者是没有的。你想想别人下班就休息、享受生活,科研人员牺牲大量休息时间搞科研,却拿不到应得的劳务费。这样就抑制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尹鸿对本刊记者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瑞表示:“此次《意见》的出台改变以往我国重在预算管理和过程管理,加大了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取消了绩效支出比例限制。这有助于提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转变。”

谨防科研经费成为“提款机”

2014年,教育部通报了四起科研经费使用违规违纪典型案件,五名大学教师骗取科研经费1600多万元。2015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4万亿元。万亿元经费要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发生,除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还要完善对科研人员同行评价评议机制,加强科研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

美国研究人员在申请科研经费时,通常会设立一个第三方独立项目评议机构,对申请项目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估。据密歇根州立大学一位疟疾研究专家介绍,他申请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经费,评议小组成员都是业内同行,“你的研究水平与成果到底什么样,这些人都十分清楚。”严格的同行评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欺诈项目”和“人情项目”。

与此同时,我国科研项目间接费用与美国等国家相比比例偏低,美国间接费用比例一般可以达到50%以上。经费开支的一大部分是用来支付科研人员自己及其团队的工资与福利。至于真正用于科研的费用,实际上只占总金额的15%,这些费用主要用来购买设备、发表论文、住宿、交通、学术交流等。因此,我国科研经费也应该根据各地区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具体情况来分摊,加大间接经费的比例。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形成了“333”分配,即三分之一收入归发明人,三分之一归科研单位,三分之一用来支付各种转化费用。美国允许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并转让,科研成果专利化保证了研发的独享权。美国《拜杜法案》(实为“放权法案”)规定,所有大学和研究机构可以将因联邦经费所获得的成果申请专利,且有权有偿转让,利润由大学或科研机构自享。因此,丰厚的报酬激励着科研人员创新创造。

让巨额科研经费真正发挥效用,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创新是关键。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法律制度,使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切实增强科研人员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未来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仅为想有所作为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将经费挪作他用也将越来越没有可能。”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说。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科研人员管理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