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关系取向从《金婚》和《北京青年》看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变迁

2016-05-14董珍

智富时代 2016年9期
关键词:金婚观念婚姻

董珍

【摘 要】文化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核心问题。经济的发展引发中国人价值观的变化显而易见。传统价值观面临挑战,对价值观的变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据Kluckhohn价值取向中的关系取向理论,借助《金婚》和《北京青年》两部贴近生活的电视剧,探讨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变迁。

【关键词】Kluckhohn价值取向理论;关系取向;价值观;变迁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具传承性、稳定性。但由于文化是动态的,所以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人的价值观。《金婚》(以下简称《金》)和《北京青年》(以下简称《北》)是两部非常贴近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电视剧。《金》真实地再现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新世纪初家国50年的变化历程,这生动地展现出中国人价值观的演变与发展。《北》向我们展示了当今中国“主力军”“80、90后”两代人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及行为准则等,这都给本文的文化价值观研究提供了素材。本文以关系取向为基础,通过《金》和《北》,分析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微妙变化。

一、关系取向

1961年,美国人类学家Kluckhohn & Strodtbeck在《价值取向的变奏》一书中提出了五种价值取向模式,即人性取向、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的取向、活动取向、时间取向、和关系取向。他们指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在这五大问题上观念迥异,而这些不同的观念则显著地影响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态度、行为。其中,Kluckhohn & Strodtbeck认为人类在处理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存在三种取向,即个体主义、群体主义和等级制取向。个体主义取向以个人自治为特征,个人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独立个体。在这种取向下,个人的目标与目的优于群体的目标与目的。群体主义取向认为个人是群体的一员,注重人们的群体成员身份而不是具体的人。等级制取向则偏重不同的层次等级。

二、基于关系取向理论的两部剧中价值观的变迁分析

依据Kluckhohn的关系取向,通过对《金》和《北》剧情分析,剧中反映出中国人关系取向的微妙变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自我意识的突显——从重集体利益到追求自我

中国人习惯把自己看成是群体的一员,个人应尽量合群,而不应特立独行。因此,中国文化属于Kluckhohn理论中典型的群体主义。《金》中佟志要求去三线时,一方面考虑自己是个技术员,不去就永远无提升空间,厂里的人会对自己持什么的态度。传统中国人对自我的看法更多是放到集体中去讨论,认为个体是群体的一员,个人离开群体很难生存。“50,60后”受国家上山下乡政策影响,人们积极投入各种祖国建设,集体运动。另一方面,现在正值祖国发展时期,三线既然需要我,我就应该去。在Kluckhohn这一取向中,西方人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首先为自己负责,其次考虑国家、集体的利益。这和佟志代表的群体主义价值观是背道,传统中国文化认为,群体的目标优于个人,当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应牺牲自己的利益保全群体的利益。《北》的片尾曲《存在》则表达了当代“80,90后”的心声,“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从歌词可看出,现代中国人已不完全注重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更想追求自我、个体的表现和突破。改革开放后,“80,90后”一代享受丰裕生活,但也出现了如住房,就业等新的压力,青年开始对个体不满足,渴求和追求梦想。就像这首歌的作词及主唱汪峰说的,“当存在一个时代成为了某种困惑,当存在对于众人成为一种思索时,我们确实应该用一种声音、一种力量、一种发自心底的释放与呼喊来探寻和见证它!”

(二)对婚姻态度的变化——从父母包办到婚姻自由

对于大多中国人而言,婚姻并非一个人的事情,它牵动诸如荣誉、责任和道德等因素。《金》中大庄迫于社会舆论和道德压力,娶了童养媳。传统中国夫妇较少将个人利益置于最核心的位置,他们生活的重心是家庭这个小集体。受群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传统的中国人重家族、血亲,认为自己的任何行为都会给家人带来直接影响。大庄对童养媳的接受,主要担心自己的家人受别人指点。在传统社会里,婚姻被认为是可利用资源,家长包办子女婚姻,希望通过婚姻这条纽带加强合作,以最大限度的巩固政权,维护等级制度。《北》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婚姻观,何东因在结婚前突然发现自己对婚姻和人生的迷茫而选择逃婚。他不是顾及亲戚朋友会怎么看自己,而是开始探索婚姻的意义,这直接打破了传统观念。《金》中父子探讨对婚姻的态度时,佟思博说:“我宁愿做头快乐的猪而不是痛苦的哲学家。”可以看出,婚姻对“80、90后”而言,追求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就像Kluckhohn所倡导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如果你和别人是一样的,那上帝没有必要造你。虽然我们看到了自我的婚姻观,但这正体现年轻人对自己爱情婚姻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

(三)等级观念的变化——从畏惧权威到追求平等

依据Kluckhohn对等级观念的诠释,相对于西方,中国等级意识更强。传统中国文化默认社会等级的自然存在,并认为等级观念是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客观实在。剧中这一取向的变迁主要表现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及夫妻关系上。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中国人长期受儒家学说和“三纲五常”教义的影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平等,父母拥有为孩子做决定的权威。《金》中,在讨论填报高考志愿时,佟志张口就是“坐直了,手放下,你现在是需要你老子跟你训话知道吗?”而《北》中何北经常直呼父亲“何守四”或“何老四”。何守四本人也没有觉得儿子这是什么大不敬的话,反而习以为常,甚至有点“乐在其中”。这种称呼语上的变化体现出中国人等级观念的弱化。受传统孔孟之道的影响,我国是个等级观念较强的国家。从孔孟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开始,中式家庭就被看成是一个團队。家庭中有家长和家规,家长代表权威,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家长的教诲和指导,孩子就得接受,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着顺从的思想,年轻时的佟思博对于佟志的训话是不敢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的。这导致了父子关系的一度紧张。受西方家庭教育价值观念影响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慢慢开启了平等对话模式。现代的父母大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承受过分沉重的压力,而倡导快乐的学习和生活。更多的是希望孩子提高综合实力,今后能从容应对生活。剧中何北没有读过过多的书,何守四也没有认为自己的儿子差。

等级观念的弱化在夫妻关系上也表现尤为突出,《金》中文丽婚后被追求,她非常理智地拒绝了。作为妻子,文丽对丈夫忠实,为婚姻和孩子,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但对于她的付出,大家却觉得理所当然。而对于剧中佟志的负心,大家也觉得“理所当然”。在中国,女人的美德体现在视丈夫为自己生活的中心。妻子应当善良、隐忍、贤惠,勤俭持家。出嫁前孝敬父母,婚后服从丈夫。而《北》中权筝从经济和人格上彻底独立后,不仅获得自由,真正实现自我意识,也收获了爱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以纵式关系(父子关系)为中轴的家庭向以横向关系(夫妇关系)为中轴的核心家庭转变,即传统的父系男权逐渐让位于夫妻平等的家庭制度。夫妻在家庭中具有平等的地位,女性自立能力不断提高。家庭中夫妻关系日趋平等,不再完全尊崇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北》中权筝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透视了现代年轻人不同的婚姻观。

三、结语

《金》和《北》两部剧向我们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两代人的价值观。从中看出,虽然中国人在关系取向上的基本观点变化甚微,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革命的发展,现代中国人在自我意识、等级观念及对待婚姻的态度等方面已发生微妙的变化。同时值得指出的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深深扎根于悠久的文化传统中,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49.

[2]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8,92.

[3]陈晓萍.跨文化管理[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9.

猜你喜欢

金婚观念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光华自在金婚时
光华自在金婚时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浪漫金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