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众创空间打造苏州经济发展新引擎对策研究

2016-05-14赵莹璇顾志祎王世文

时代金融 2016年9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经济发展

赵莹璇 顾志祎 王世文

【摘要】目前,苏州众创空间爆发式增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金鸡湖创业长廊、启点咖啡、36氪、XLAB、创客邦、苏大天宫,苏州创客巢等等。这些众创空间依托苏州已有的基础优势,孵化了众多优秀创新企业,取得了一定成绩,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但苏州众创空间还仅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模式单一,提供的服务不够专业和全面,多数创客空间社交、辅导、培训、融资、设计和知识管理等增值服务实效不足,发展模式单一,软实力偏弱,市场化程度低,创新资源集聚功能有限,创新转化创业案例的社会影响力较低。针对苏州众创空间发展的现状,研究认为提升众创空间功效,打造苏州经济“迈上新台阶”的不熄引擎还需提升众创空间的软实力,打造更加完善的创业生态圈;提升科技型大公司及其员工参与众创空间运营的积极性;创新政府服务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弱化直接补贴与投资,强化规范、制度建设,着力创新创业市场环境完善等。

【关键词】众创空间 经济发展 创新政策

一、绪论

2014年9月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做出指示,视察深圳柴火空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打造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引擎”的号召。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8项重点任务,旨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新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4月,江苏省也出台了《“创业中国”苏南创新创业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借助众创空间,大力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城市的重要战略。

苏州多年来打造创新城市,积累了大量的产业创新优势,众多的企业孵化园也为苏州提供了大量经验。近年来,苏州大众创业生态体系不断优化,创业观念与时俱进,出现了海归创业、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众创”现象。随着一系列计划的推出,一批模式新颖、形态多样的众创空间诞生,如启点咖啡、36氪、XLAB、创客邦、苏大天宫,苏州创客巢等,部分“创客”也已“脱壳腾飞”,对激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苏州大众创业仍面临一些问题,全社会对大众创新创业的认识也有待提高,缺乏全国性公认的有影响的案例产生,而且,新式的众创空间模式也区别于苏州以往的孵化器模式,众创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相反,其核心价值在于参与主体的调动和创新创业活动的服务支撑,即最大程度上调动一切创新创业团队和个人,使创业精英大众化,促进各类主体的共同参与、相互帮助,以资源的聚合产生聚变效应。在功能上既服务创业,也服务创新,形成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引领创新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因此,众创空间并不是苏州以往发展的企业孵化和产业集聚模式,而是一种基于创新商业化,综合硬件和软件的循环生态圈。

目前我国众创空间仅有70多家,还处于起步水平,苏州虽具有一定优势,但众创空间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积极总结政策及发展成效,借助国内外先进经验都有助于苏州众创空间的建设与发展,对苏州经济转型,建设创新驱动型城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苏州市众创空间发展环境评价

(一)苏州具有一批创业孵化器及创业园,创业创新基础较好

目前苏州已经具备众多孵化器基础,其中国家级的创意孵化园8个,如工业园区金鸡湖创业长廊、高新区苏州创客峰会、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苏州自主创新广场苏创空间等,已经孵化像同程旅游、苏大维格、元禾创投等行业领头企业,这表明,苏州在众创空间建设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硬件和服务基础,拥有孵化优秀项目的经验。

(二)苏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突出,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

作为新兴发展城市,苏州自身就具有较强的高新技术创新能力。这为苏州市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硬实力。

表2表明,近年来苏州开展科研的企业及科技机构企业数量不断上升,虽在2013年有所下降,但随着创新发展和经济转型,近两年高新科技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这表明苏州具备了较好的科研实力。

(三)苏州私募和风险投资基金快速增长,为苏州大众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苏州打造众创空间,推进经济进一步发展,连接各方生产资源,最主要的是打通资金渠道,保证发展血液的供应,否则会极大的降低创新向创业的转化速度,以及苏州经济结构转型的效率。

苏州早先就成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苏州市发展众创工程,而苏州目前众多的创投基金和私募基金,则更好的结合了民营资本,进一步注入众创空间发展中去,为苏州发展大众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表3表明,2015年上半年,苏州有限合伙型股权投资基金井喷式增长,新设320户,备案截至2015年8月底,备案创投企业已达123户,认缴出资额215.2亿元。

众多创投资本为苏州众创平台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筛选了高质量的创新项目。苏州目前已经建立了苏州创投基金,用以支持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的发展,而民营风投资本更是可以强化服务功效,使创新更有效率。

三、苏州市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分析

众创空间发展是生产方式变革的内在要求,对主动适应当前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苏州众创空间虽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激发了全市的创新创业氛围,积极支持了创业项目的发展。但是,苏州众创空间发展还仅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模式单一,运作机制市场化程度低,创新资源集聚功能发挥有限,对转型升级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缺乏。

(一)基于众创空间角度的问题分析

1.难以保持持续盈利。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众创空间基本以政府资助的方式运作。在发展初期,其主要盈利方式仅仅来源于平台咖啡馆或租金的微薄收入。庞大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生存盈利仅依靠咖啡馆或租金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2.规模扩张后的管理效率不足。调研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苏州市众多发展已初步成型的众创空间面临着扩张后的管理问题。只要有点子、有想法就可以加入众创空间使得平台服务对象的数量快速增长。然而后期的服务管理跟不上降低了平台的创业成功率。

3.众创空间发展参差不齐,缺少资源合力。在基础创新体系尚不够完善的社会中,众创空间需要创造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生态微环境”,对单个平台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常常在基础服务、常规服务上牵扯精力,难以在专业领域中更精深;另一方面,机构之间也尚未形成稳定有序的外包合作和结算机制,空间与园区、新区重点区域的开发结合紧密度不够,尚未形成稳定的“孵化+生产基地”的联动机制。

(二)基于创客角度的问题分析

1.技术原创能力有限,产业分布单一。苏州现有众创平台上的企业互联网公司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缺少数据)。当前中国正处于互联网大数据蓬勃发展的时期,创业者喜欢扎堆互联网,然而行业的竞争力大、可施展的行业空间较小也成为重要的问题。缺少能够在互联网、生物制药、新能源、媒体、餐饮等多领域自由发挥创意的创新创业氛围。与此同时,与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相比苏州的创客们更侧重市场而非核心的技术研发。更重要的是,虽然苏州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企业但是像美国创业者的产品和服务一样都具全球性和高科技性的很少,苏州的创客大部分盘踞于中国市场,很少有影响世界的创新项目。

2.实质性人才的缺乏。据统计,苏州市创业者的平均年龄为(缺少统计数据),较发展相对成熟地区偏大。家庭不支持孩子走出校门摸索创业接触市场,不支持孩子上学期间休学或退学创业。因此,导致创客人群出现了人才不足、专业知识欠缺的难题。

3.缺乏先进有效的管理经验。苏州市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中欠缺优秀的导师体制,教育制度单一缺乏创新性。多数众创空间在产业化及公司治理方面的咨询很少,无法满足创客对自己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咨询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客创业的进度和成功的概率。

四、促进苏州市“众创空间”发展的建议

基于对苏州众创空间发展情况的调研,结合苏州众创空间发展的分析和存在的不足,研究认为提升众创空间发展实效,当前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提升软实力,打造完善创业生态圈

众创空间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其核心关键在于空间的功能,能够方便普通大众实现创新创业。面对缺乏技术和商业经验的普通大众,要提高创业效率,创客空间则必须具备非同一般的软实力,打造完整的创业生态圈。提升众创空间发展软实力,当前需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1.在制定和执行支持政策时,突出软实力的考核与支持,关注其落实发挥的真实情况。对某些软实力不强,甚至抱着投机而来的众创空间及创客,应及时取消支持。

2.以专业定位提升众创空间软实力。在大力发展普适型众创空间的同时,苏州市应适度支持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重点支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划与代表未来产业主流趋势众创空间的发展,及支持能够发挥现有产业研发优势的众创空间。

3.借助互联网打造创业生态圈。依托于互联网进行资源优化整合是众创空间优势形成的客观基础。打造创业生态圈,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优化增量存量资源,实现1+1大于2效应。例如,因特尔就借助互联网打造了“联合众创空间+开放的线上创新中心+创投与产业孵化”三级推动模式。该模式借助互联网能够实现8个众创空间的社交互动,撮合项目开发团队,提供项目知识管理。并借助互联网创客还能获得英特尔工程师的技术支持,利用英特尔庞大的知识库和供应链等资源。

(二)提升科技型大公司参与众创空间运营的积极性

目前,苏州众创空间部分由原有创业园按照众创空间模式改造而来,还有是在科技创业园和孵化器中新辟空间新建而来,也有部分是商业地产开发商改建而来,而科技型大公司创建的内部创客空间或面向社会公众的众创空间则比较罕见。尽管,政府建设的众创空间也是面向社会招聘管理团队进行运营,但是,同政府还是关系过于密切,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培育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目前,苏州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339家,上市公司97家,新三板挂牌125家,构成了众创空间发展的优质资源。有关部门应引导这些企业建立内部创客空间,鼓励企业及企业高管参与众创空间建设、运营和服务,提升现有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破解众创空间同质化发展难题,以及弥补苏州研究院所不足的劣势。

(三)创新政府服务众创空间发展的模式

支持创客空间发展,有关部门宜以规划引导,完善制度,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和创业生态圈为工作重点,而对众创空间创建和引进创客项目的补贴宜逐步缩减。当前应重点关注:

1.加快顶层设计。在《江苏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制定适宜本苏州地实际情况的创客空间发展措施和行动计划,系统和前瞻谋划创客空间发展,完善具体有效扶持措施。

2.优化创业环境。如果对创客空间和创客的补贴方案重量不重质,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补贴金额偏低对优质创客空间投资者和创客项目缺乏吸引力,而普惠式的补贴又很容易造成滥竽充数、半途而废,甚至创客项目改头换面后多地重复申报。政府应以集聚优质创业创新资源为目的,以创业生态圈建设的大视野开展工作,以优化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建设为工作重点。苏州可以做多方面的创新,例如,建立创客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杠作用。在科技局科技服务系统添加创客空间模块,利用大数据整合众创空间及相关科技资源,提升科技资源供求配置的便利性;加大对创新产品服务的采购力度,以市场化手段激励创客空间发展。

3.加强创新文化培育。国外创客空间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那些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乐于将创意变为现实创客们的需求。众创空间的兴衰和区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当前,苏州众创空间爆发式增长,但是,“有店无客”现象也较普遍。创客少,优质项目更少,固然和苏州科研院所少有关,但是,苏州有着庞大的制造业和企业研发人才,如果激发全社会的创新与冒险精神,提升创新创业价值观的社会认同度,将有利于改变这一现状。为了加强创客文化培育,苏州在“五四青年奖章”、“五一劳动奖章”及其他表彰活动中,应对创新创业优秀人才适当倾斜。在新闻媒体宣传中,对创新创业精神也宜加强引导,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发展的城市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2015 10332055X”(编号201510332055X)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莹璇(1995-),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顾志祎(1994-),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王世文(1969-),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金融市场。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经济发展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