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长治方言中的提顿词“佬”

2016-05-14王姣姣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9期
关键词:拷贝长治短语

摘 要:立足于长治方言中的提顿词“佬”的共时用法及其历时演变。“佬”在长治方言的共时平面中共有四种用法,而提顿词“佬4”是在“佬”的动词,重叠动词,完成体标记的用法基础上慢慢发展而来的,并考察了提顿词“佬”的分布情况及其拷贝式结构的一些用法。

关键词:长治方言 提顿词 佬

山西晋语中有大量的话题结构,而“提顿词”是使晋语大量的话题结构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笔者采用“提顿词”(徐烈炯、刘丹青,1998)这个术语而不是“话题标记”。是因为郭校珍[1](2008)认为:“所谓‘提顿词,‘提表示提示话题,暗含了它对于话题成立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顿表示停顿,反映了晋语中‘佬‘来等词在语流中的实际的作用。”“佬”“来”是晋语中广泛使用的提顿词,“来”的读音大体相似,而“佬”的读音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而不相同。

在上党片中“佬”的长治方言读音为[l?535],此外,在大包片、五台片、并州片、吕梁片、甘新片中“佬”的读音也各不相同。

一、“佬”在长治方言中的四种用法

晋语中的提顿词“佬”同源于动词“了”,在晋语中“了”作动词基本都读[li?u],保留了终结,结束的意思。

(1)公安局把他家的案子了咧。

(2)今年的麦子可算是了啦。

为下文行文的方便,我们把提顿词“佬”记为“佬4”,以区别于晋语中未完全虚化的“佬1”“佬2”和标记体的“佬3”。

(一)“佬1”作结果补语

“了”作结果补语,最典型的用法是构成“V佬”和“V不佬”的结构,这里的动词往往是一些有界动词,有起始点和终点的动词,这个和魏晋时期动词“了”的用法很一致。

(3)“奉每来饮食,或忽如飞鸟腾空而来,坐食了飞去,人每不知”。(晋·葛洪《神仙传》)

(4)把饭吃佬哩。

(5)这碗饭我吃不佬哩。

(6)那个谁说他来不佬啦。

(7)我吃撑了,实在是吃不佬啦。

在长治方言中,“佬1”仍然和动词“了”意义上表示一致,都是结束、完成的意思,但用法已经逐渐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动词,而是紧跟在另一个动词之后,但这两个动词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另一个动词往往比“了”更具有动词性的特征,长此以往后,“了”就成为紧跟着动词的一个结果补语,这个结果补语来表示结束或完成之意。

(二)“佬2”用在重叠动词之后

在宋元话本里,“了”用在动词重叠之后的例子比比解是。例如:

(8)“小厮儿,猖猖狂狂,探探了便走。” (话本《简帖和尚》)

晋语中的“佬2”没有像“佬1”一样要紧跟在动词之后,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对动词的限制性比较弱,主要用在重叠动词之后来表示时间概念“在……之后”。“佬2”的语法化程度要深于“佬1”,它对动词的限制性更低,可用在重叠动词之后。

(9)看看佬再说吧。

(10)歇歇佬才能缓过气来嘞。

(11)出去走走佬回来吃饭啊。

(12)念念佬我再给你讲。

(13)逛逛佬我们再去吃饭。

“佬2”用在重叠之后和宋元话本里的例子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在重叠动词之后表示时间的,即这个动词之后的时间动作行为才会发生或继续。

(三)“佬3”作完成体的标记

随着“了”的进一步语法化,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终结义或者放在动词后面表时间了,而是附着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起点的实现。“佬3”此时就成了完成体的标记,不再表示终结义,而是进一步表示完成体的实现。

(14)门口挤佬能些人嘞。

(15)看佬电影再吃饭就迟啦。

(16)你刚吃佬药,不要喝茶。

(17)他知道佬我的事哩。

由此可见,“佬3”已经进一步虚化成完成体的标志。

(四)“佬4”作提顿词

作为提顿词的“佬4”已经没有任何的实际上的终结的意义,也不同于体标记的“佬3”,“佬4”既不做句子的谓语,对动词的附着性也不是很强,甚至即使没有“佬4”,也不会影响句子的实际意义。在某种程度上,经历一系列的重新分析和泛化的类推后,我们可以说“佬4”已经完成了“佬”的语法化。

(18)你叫我喝佬,就喝上些哇。

(19)一碗饭佬不够,两碗就差不多啦。

(20)她在家佬,甚也干不成。

(21)要不是明儿个有事佬,我就替你去啦。

(22)你快去买吧,不佬佬,就么呢啦。

由此可见,“佬4”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只是表示停顿,提示话题的作用,即使没有“佬4”,句子仍然是成立的。“佬4”更多的是话题的标记的作用。

二、提顿词“佬”的分布情况

(一)出现在名词性成分及其短语后,构成NP佬 VP……

名词性成分最容易成为话题,山西晋语中也不例外,提顿词可以自由出现在这些名词之后起到话题标记的作用。

(23)饭佬,今天晚上我可不吃。

(24)人佬,还行,就是家穷。

(25)老张佬,孩儿才争气勒。

(26)后咦个佬,他就来家了。

(27)这本书佬,根本就没人看。

由名词及其短语充当的话题成分,往往会是述题部分里主要动词的论元,可以在述题部分找到其相对应的复指成分或空位。

(28)春兰佬,(她)是三好学生。

(29)小张,(他)爹很有钱。

尽管在名词性成分充当话题的句子里往往会出现空位现象,但这个空位是很容易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出来的。

(二)出现在谓词及其短语之后

出现在谓词及其短语之后有四种情况:“VP1 佬VP2……”“VP佬NP……”“VP佬VP……”“S佬VP……”

(30)叫我说佬,他才不会来嘞。

(31)不赶时间佬,我替你做哇。

(32)做饭佬,我的事

(33)吃佬,他的事。

(34)好佬能好佬嘞,就是费事儿。

(35)好看佬好看,就是不耐穿。

(36)你上街佬,就替我打听打听行情。

(37)你要背下来佬,明天就可以玩啦。

例(30)和(31)属于“VP1 佬VP2……”,例(32)和(33)属于“VP佬NP……”,(31)和(32)是“VP佬VP……”,例(36)和(37)属于“S佬VP……”。“佬”作为提顿词出现在谓词性成分、短语或小句之后,无外乎这么几种情况。有时话题为提顿词“佬”后的核心动词成分提供了假设条件,例(29)中,“不赶时间佬,我替你做哇”,不赶时间是这个句子的假设条件,只有“我”符合这个假设条件,“我”才会去做后面句子的这件事;有时话题成分为提顿词“佬”后的核心动词成分提供了背景,例(36)中,上街就是打听行情的话语背景,这种话语背景为后面的句子甚至接下来的谈话内容做了前提假设。

(三)出现在数量词及其短语之后

在晋语中,有大量的出现在数量词之后来作为话题提示成分的,我们记作“NCNP佬……”,例如:

(38)两瓶汾酒佬,我是真真地喝不佬。

(39)一碗饭佬不够,两碗又多了。

刘丹青(2001)认为:“论元分裂式话题结构是由充当宾语的受事论元经部分话题化形成的。部分话题化的结果是一个受事类论元分裂成两个句法成分,一个在位于核心动词前充当话题,一个在其后充当宾语,如‘衬衫他买了三件/他衬衫买了格子的。”在晋语中,也存在“分裂式话题结构”例如:

(40)你想买甚衣裳呢?

袄佬,想买格格的;裤佬,想买道道的。

此外,对于全量的表达,晋语中常常用名词的重叠来表达:

(41)回回他都背不下来。

(42)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人人都得来。

(43)次次他都出错。

(四)出现在介词短语之后

晋语中的提顿词“佬”还可以出现在介词短语之后,记作“PNP佬……”,时间词和地点词不加介词的时候常做话题,但介词短语本身能不能做话题确是学界广泛争论的问题。但在晋语中,介词短语在使用上较为广泛,也常常需要“佬”这种话题标记来为下面句子提示话题,表示停顿,所以笔者认为在晋语中,介词短语是可以充当话题成分的。例如:

(44)从长治到广州佬,得在郑州倒车哩。

(45)把你佬扔到河里去圪呀,一下子也不听说。

(五)出现在副词之后

像北京话、上海话中,副词一般不出现在提顿词之后,但在晋语中,“佬”却可出现在副词之后来表示停顿,提示话题的作用。例如:

(46)你快点写你的作业吧,不佬,一会儿天就黑了。

(47)那本书一直佬就在那儿放的来,怎么么呢了类?

“不佬”在话题结构之前,必须有一个背景出现,在例(44)中,你快点写作业就是整个句子的前提,“不”和“佬”之间有一空位,这个空位可以补充第一个分句的相关的动词,“不佬”的意思就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不然的话。“一直”后接“佬”并没有停顿,而且语义指向也指向后面句子的动词“放”,强调时间上没改变过。

(六)在假设复句中表条件的分句后

提顿词“佬”常常出现在“一……就……”这样的紧缩复句之后,主要是“一VP1佬,就VP2……”。

(48)果的一红佬,你就摘下来。

(49)一疼起来了佬。晚上就睡不着了。

(50)你一回来佬,他就飞到天上去了。

在假设复句之后的提顿词“佬”很容易被人误以为用在重叠动词后的“佬2”,表示“在……之后”,但“佬2”对动词的依附性很强,“佬2”必须紧跟在动词之后。但在假设复句后的提顿词并没有对动词产生很大的依赖,在动词后往往可以加“起来、回来”等趋向动词,所以我们认为此处的“佬”是提顿词“佬4”而不是在重叠动词后表时间的“佬2”。

三、“佬”的拷贝式话题结构

徐烈炯和刘丹青(1998)把话题和述题中的主语或宾语甚至谓词完全相同或部分形式相同的结构叫“拷贝式”话题。“拷贝”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所谓的“拷贝”是指前后出现了重复,即话题是“述题”的重复,上海话、连城话也有相关的拷贝式话题结构。在晋语中,“拷贝式”话题结构出现也较为广泛,在口语中是经常出现的形式。

(一)NP+佬+NP……

(51)晌午佬就晌午吧,谁叫我答应你来。

(52)他佬就他,定了咱就不能反悔了啊。

此拷贝式结构通过重复“NP”,对名词性成分进行了强调,在语义上表示“不能再更改”的意思,它一般也经常出现在紧缩复句中,像例子中的“晌午佬就晌午”“他佬就他”,通常“NP+佬+NP”常常表示让步,为后面的分句进一步说明理由,其后的小句进一步说明让步的理由。在长治地区用的是“就”,在晋北地区并没有用“就”,而是用语气词“敢”。

(二)VP1+佬+VP1,VP2+佬+VP2

(53)念佬会念,写佬不会写

(54)切特佬切特,聪明佬不聪明

“NP+佬+NP……”所在的小句是后面句子的让步,后面小句进一步补充说明原因。而在“VP1+佬+VP1,VP2+佬+VP2”中则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对比,例(53)中强调了既不会念也不会写,例(54)中强调了切特(漂亮)但并不聪明。话题小句都以并列小句的形式出现,这些小句之间往往会有平行或对比的关系。

(三)VP+佬+VP

(55)甜佬甜啦,就是有点太甜啦。

(56)念佬念来,就是么呢念会。

(57)喝佬喝来,就是喝类不多。

这个结构和上面的结构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只出现了一次,其后面必有带有转折性的小句来传达句义。而上面的两个VP结构往往表示的是对比或者平行的关系。“念佬念啦,就是没念会”后面的小句是前面小句的转折,表示虽然看了书,但并没看会。“甜佬甜啦”“喝佬喝啦”都是在前面的一个分句中来表示让步的。

拷贝式话题成分在晋语中常常以主语和谓语为常,宾语在晋语中不能拷贝使其话题化。拷贝式话题结构的小句之间或者后续小句中常常会有让步关系和转折关系的出现。晋语中的大部分的拷贝式话题结构在普通话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句式,这是晋语强于普通话的部分。

注释:

[1]郭校珍:《山西晋语语法专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梅祖麟.现代汉语完成貌句式及词尾的来源[J].语言研究,1981,(00).

[3]梅祖麟.先秦两汉的一种完成貌句式[J].中国语文,1999,(4).

[4]吴福祥.重谈“动词+了+宾语”的格式的来源即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中国语文,1998,(4).

[5]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6]郭校珍.山西晋语语法专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乔全生.晋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王姣姣 广东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510631)

猜你喜欢

拷贝长治短语
初中英语词组高频考点聚焦
动词与动词短语(二)
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在长治成立
基于AHP法的长治市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文化拷贝应该如何“拷”
影子与我
攻击和防御
漫话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