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州市果树主栽品种布局与结构分析

2016-05-14钟正发程立华李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荆州市布局果树

钟正发 程立华 李平

摘要:根据荆州市果树栽培环境、品种分布结构及推广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果树品种布局与结构意见,为果业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果树;主栽品种;布局;结构;荆州市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9-2262-03

伴随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近些年湖北省荆州市果业生产发展较快。果树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因品种老化、引种杂乱、管理不配套等问题存在。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适应果农对果树优新品种的需要,2001年以来,荆州农业科学院相继从全国各果树专业研究单位引进了各类果树新品种。以荆州市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为主要基地种植,示范推广了部分适宜荆州地区的优良新品种,本研究以此为基础,根据荆州市果树品种结构分布及推广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果树品种布局与结构意见,以期为今后的果业生产提供参考。

1 荆州市主栽果树品种结构现状

1.1 栽培环境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介于北纬29°26′-31°37′,东经111°15′-114°05′,平均海拔27m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约2000h,年无霜期240~260d,年活动积温5100~5300℃,年均气温15.0~18.5℃,年均降水量1100-1300mm。在全国果树区划分区中,荆州市属落叶果树适宜带,常绿果树次生带(北缘带)。荆州市雨热同期、光热充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适宜多种果树生长。

1.2 果树种植分布状况

据《荆州统计年鉴》(2001-2014),荆州市果树栽培面积从2001年的1.23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2.43万hm2,至2014年四大类果树种植面积分别是柑橘占74.7%、桃占4.6%、梨占2.1%、葡萄占17.4%等,其他杂果类仅占1.2%。主要产区是松滋、公安、石首、荆州等4个县(市、区),面积分别占荆州市的59.8%、23.1%、7.1%、7.0%,总产量占荆州市9个县(市、区)的97.6%。

1.3 主栽品种结构状况

1.3.1 柑橘类 荆州市以耐寒性较强的宽皮柑橘为主,如温州蜜柑、橘类及柚类。主要当家品种有温州蜜柑——特早熟品种宫本、大浦,早熟品种龟井、兴津、国庆1号,中熟品种尾张等。均是20世纪90年代前栽植的抗寒丰产优质老品种。其中早、中熟品种占柑橘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蜜柚类占10%,主要是琯溪蜜柚,其他柑橘类栽培规模都不大,椪柑以金水柑为主,台湾椪柑、黔阳无核椪柑有少量栽植:蜜橘类是小果型南丰蜜橘:杂柑荆龙桔柚、爱媛38近年有小面积种植;脐橙以纽荷尔、朋娜为主,福本有少量种植。荆州市柑橘主产区为松滋、公安、荆州区等地,面积从2001年的0.7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1.82万hm2。近6年来品种更新换代,淘汰与新栽植柑橘面积趋于平衡。

1.3 2 桃类 主要是水蜜桃,尤其是近5年栽植的春美、春雪、夏至红桃等,占桃树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老品种砂子早生仍有少量种植。2012年以来因桃品种更新换代较快,新开桃园逐渐增加,主要产区是石首、公安等地。

1.3.3 梨 梨历来是荆州地区发展的重要果树品种。但由于品种老化、产量低、效益差等原因,从2001年起,果农大面积毁树,每年种植面积递减400余公顷,至2009年梨树种植面积仅剩下667hm2左右。现在当家老品种有黄花等。

1.3.4葡萄 2001-2006年荆州市葡萄种植面积从333hm2增加到667hm2并基本保持稳定,近3年来受前期投产葡萄高效益的驱动,公安县、荆州区等地葡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至2014年种植面积达到0.39万hm2。主栽品种藤稔和夏黑两个品种种植面积占葡萄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葡萄上市时间集中在7月底至8月底,主要用于鲜食。

2 荆州市果树主栽品种布局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2.1 老劣品种种植面积较大,影响品种结构优化

部分果树植株衰退、病虫为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较差,只能淘汰。如沙田柚品质差加上栽培要求高,易感黄龙病,玉环柚采前裂果严重:金水、丰水、湘南梨等树体老化;朝霞、雨花露桃品质差、产量降低;白香蕉、希姆劳特、玖瑰露、巨峰等葡萄品种,尾张、宫本、国庆等柑橘老品种,逐渐被优质新品种代替。

2.2 盲目引进推广非适宜性新品种,影响品种结构稳定

2.2.1 柑橘类 虽然杂柑类的品种适应性强,具有诸多优良性状。在荆州市种植能正常结果,但部分品种冬季气温在0℃以下大量落叶,甚至全落光,导致树体营养消耗严重。来年有花无果。如杂柑天草、不知火、诺瓦等品种。对栽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较高。沙糖橘、矮晚柚等水果成熟期在12月。对温度、光照要求较高,荆州地区多数年份难以满足。成熟度和品质下降,不适宜非设施规模栽培。塔罗科血橙、红肉脐橙卡拉卡拉等抗寒性差,房前屋后少量种植可以,不宜在荆州市大面积栽种。

2.2.2 热带水果 2002年荆州市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在连栋温室引进种植0.27hm2台湾大青枣,该品种为阳性喜光树种,光照充足时生长迅速,当年即开花结果,且花量大。坐果率高。12月下旬采摘第一批成熟鲜枣,但进入1月后,外部气温降到0℃以下,晴天少阴雨天多,棚内最低温度接近O℃,低温寡照导致大青枣严重落花落果,嫩枝嫩叶及花果全部被冻坏,次年3月砍除。后来在温室引进种植佛手、火龙果、百香果等热带水果,均是由于冬季冻害及保温成本过高而失败,

2.2.3 苹果 苹果自然休眠期较长,荆州地区冬季温度偏高,不能满足其冬季休眠期所需的低温要求,以致春季发芽不齐。荆州地区有许多果农引种过苹果,均未成功。目前仅有荆州区太晖村约2hm2特早熟苹果能正常生产,但因果小品质欠佳,不能扩大种植规模。

2.2.4 李子 荆州地区有着房前屋后栽种桃李果树的传统习惯,本地麦李是一个较好的地方品种。有人引进奈李、布朗李等成片栽植,因本地经常3月寒潮频繁,此时正是李子开花时节。导致坐果率极低。荆州区(原江陵县)园艺场曾于1994年种植李树6.7hm2,基本上是十年三收。所以荆州市平原地区不适宜规模种植李树。

2.3 栽培管理不配套,影响经济效益提高

2.3.1 建园方法不当 荆州市多雨高湿、地下水位较高,因此不宜采用沟植或大穴植,否则雨水稍多时定植沟或穴会成为积水槽,影响果树正常生长。缩短生产年限,所以栽植时要开深沟、起高垄,降低地下水位。一般桃在本地的生产寿命只有10年左右,建园不当会缩短果树生产周期。

2.3.2 品种个性化管理不到位 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生长结果习性和栽培特点,若不能因品种而异进行个性化管理,就会导致引种栽植失败。部分欧亚系葡萄如果用巨峰类欧美杂种方法去管理,产量很低。如美人指葡萄是个性强势品种,枝条晚熟性明显,易感白腐病。喜肥而旺长,所以栽培成功的关键是采用水平大棚架式栽培。实行稀植,加大施肥量,调控好树势,防止枝蔓徒长,注意控梢,疏穗和疏果,否则产量低、品质差。

2.3.3 过早采摘 采收是影响果品质量的最后环节,然而因本地早熟水果价好俏销,部分果农过早采摘,导致市场信誉度降低,形成市场误判而排斥某些品种。如荆州市2000年梨树面积曾经达到0.43万hm2,后因为过早采摘等问题导致品质下降而连年滞销,之后果农大面积毁树,致使一些正在盛产期的适宜品种不能发挥效益。近年本地葡萄生产效益明显,栽培规模不断扩大,部分果农采取化学调控催熟或过早采摘上市,其隐患必须引起关注。

3 对策

荆州市果树在布局上应以稳定柑橘、葡萄种植面积,适当发展桃、梨栽植面积为原则,适当调整品种成熟期结构。四大类果树布局比例以逐步形成柑橘:葡萄:桃:梨=6:2:1:1为宜。主栽品种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面向市场,以优质为首要前提,推广抗寒、抗病、耐渍、丰产、耐储运品种,以鲜食为主,加工为辅,更新发展。谨慎引进非适宜区域新品种,规范引种试验示范,掌握品种特性。采取科学、先进的优质化配套栽培技术,以保持本地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柑橘通过更新压缩中熟品种面积,发展特早熟优质品种;特早熟蜜柑大分早生、早熟蜜柑山下红、日南1号等品种,均可以品质取胜而填补特早熟品种的空白。桃类中桃系列硬溶质、熟后挂树期长、耐贮运的各类早中晚熟品种适宜在荆州市发展:早熟、丰产、不裂果、优质油桃品种如中油4号、中油5号、中油12号、中油19号等可以适量栽植;鲜食黄桃在荆州市场深受欢迎,有锦绣、黄金蜜3号、中桃10号、锦花等黄桃品种适宜推广。梨适应性较强,对环境的要求不苛刻,在荆州市不受冻害威胁,发展空间较大,重点发展用于鲜食的圆黄、翠冠、黄金等早熟优质新品种,适量补充栽植一些晚熟品种。葡萄适宜推广种植的早熟品种有早夏无核、黑巴拉多、夏至红、金星无核等,中熟品种有高妻、藤稔、沪太8号、阳光玫瑰等,晚熟品种有紫地球、紫甜、红宝石无核、比昂扣等。推广果树设施栽培,落叶果树中的桃、葡萄选择易成花、需冷量短、果大、丰产、品质优、耐贮运的优良品种进行促成和延迟栽培。常绿果树中的特早熟温州蜜柑运用促成栽培,将果实提早在柑橘青黄不接的淡季(8月)上市:红肉蜜柚通过促成栽培增加其有效积温,解决红肉不红的缺陷等。

猜你喜欢

荆州市布局果树
荆风楚韵 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
——碗灯舞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捉迷藏比赛
VR布局
怎么解决施肥引起的果树烂根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