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述年轻人自己的摄影故事

2016-05-14周默

摄影之友 2016年9期
关键词:成都公众摄影

周默

这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公众号,他们总能挖出老百姓新闻热点中的影像故事,捧红了一批没那么千篇一律的年轻人,也让身边的普通人变得有范儿。他们在文章作者栏的署名是“新青年摄影聚集地”,然而没人能想到,这个“影像大号”的所有文章都是由一个半人完成的。

王强是“米拍”的创始人,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王小强,怀揣着“认真做事是本分”的信念,他在摄影行业摸爬滚打了10多年。大学时期就热爱摄影的他,曾是学校摄影协会会长,毕业后在《成都商报》做了4年多摄影记者,之后在成都图片网。三年之后,已是成都影像艺术中心总监的他,却总觉得自己有许多能量还是没能完全发挥出来,要想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唯有创业了。

“米拍”在2014年的夏天诞生了,与所有创业公司一样,最开始的团队只有七八个人,在4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办公。“以前看见有人说创业是一种修行,我觉得特傻,真正自己创业后,才感觉到修行不易。”他们没想到,在公众号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居然有粉丝带着礼物来办公室来看望他们,要认识“编少”。这给创业初期的他们带来莫大的动力,直到第一篇10万+诞生时,他们还不敢相信。“说创业不艰难肯定是假话,在某个时间点,脑子闪现过放弃,不过好在仅仅是闪现一下而已。”两年时间过去,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公众号知道了“米拍”,他们从一个“做内容很用心”的成都摄影小号已发展成30万粉的大号。

为什么叫“米拍”?

我们想做一个摄影师、摄影爱好者的社区;想了很多名字,又要考虑到商标、域名这些因素,最后确定的米拍。“米”字是因为这是一个互联网热词,“拍”字是有摄影的属性,其实就这么简单的由来。什么时候开始做“米拍”公众号?

2014年6月开始注册使用,系统性的运营大概从12月开始。当时是因为我们要做大学生摄影夏令营活动,而我们的网站和APP又没有开发好,我们需要一个平台发出声音。我们算是赶上了公众号粉丝增长的尾巴。目前账号粉丝30万+,头条平均阅读量在3万左右,一个月也会有两三条10万+。目前我们的运行情况还是处于上升期,粉丝还在持续增长。

“米拍”最大的特点是?最有特色的栏目是哪个?

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公众号的人格塑造,以及内容的可读性,相信关注米拍的粉丝都知道有一个“米拍编少”的人物。目前没有刻意的区分栏目,特色的内容就是推荐各种有趣好玩的摄影人,用图片讲述一段人物故事。

神秘的“编少”到底是谁?一共有几个人负责微信的内容?

公众号内容其实长期只有一个半人在做,1个人是指我们的“编少”,他是一位外表沉默内心火热的90后,另外半个是指我们大家会根据自己的线索,给到“编少”很多信息源,具体由他来完成稿件。目前米拍内容团队只有4个人,要负责微信公众号、第三方新闻聚合平台,最近又重新开始维护微博。我们的人员是比较少的,还要跟热点做原创。

一个半人是如何做到内容既切热点又角度有趣的?

我们的内容,很多来自于集体的智慧,再加上编辑的执行力。我们建立了一个编辑部群,大家看见很多好的信息,就会扔群里大家讨论;另外就是随着我们粉丝的增加,粉丝中间会产生很多好玩有趣的内容。

一次,“编少”在公众号上发了一张领证照片,粉丝各种祝福各种点赞各种发红包。还有前一段时间公众号出点小问题,有粉丝直接找到“编少”个人微信,各种安慰各种鼓励,很有爱。

怎样在众多摄影账号中脱颖而出?

首先还是要明确受众,我们把受众定位于年轻人、对摄影感兴趣的群体。我们一般不发学术文章,不做教条式的内容推送;在内容上坚持紧跟热点的同时力争原创和强调可读性。

从哪里发现那么多有趣的年轻摄影师?推荐一位你们做过的最受欢迎的年轻摄影师。

通过网络的各类资讯以及图片社区,还有同事推荐。我们在推出这些摄影师后受欢迎的有很多,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俊子,在西藏拍婚纱照的那位摄影师。

你认为现在的年轻摄影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创造力,思维不受局限,敢想敢做。“米拍”一直以来就是想表达一种影像的多元化,在中国成年人受到的顾忌越来越多,我们希望年轻人能天马行空的,遵从自己内心用影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果用三句话来描述“米拍”吸引人的秘诀,你认为是?

说人话,讲故事,追热点。

你觉得10万+=好内容么?

没有绝对吧,只能说是相对的。

米拍中什么样的内容容易达到10万+?

首先是标题要有热词,同时还要有延伸性。

其次,内容要有可读性,能够让人很容易读懂。

最后,整个文章要有可以讨论的观点,容易引起大家的争议。

目前认为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

一直以来我们在做一件公益项目,创办米拍之前就开始做了,每年一次,就是我们的大学生摄影夏令营,我们是全国最早做大学生摄影夏令营,到今年是第5年了。

你们的粉丝都是什么类型的?

其实什么都有,职业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其实也还有很多对摄影也不怎么懂,就是喜欢看我们推荐的图文故事。粉丝重点分布在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我想这与大城市人口集中密度有关。

似乎很少看到“米拍”内容有广告植入,这是个不挣钱的公众号?

广告植入非常少,偶尔有朋友找上门来,抹不开面子发一发,但是看见后台有用户留言批评,我们也很心疼,感觉对不起粉丝。所以公众号的商业化我们非常的谨慎,目前也没有太多考虑。

米拍APP是个什么样的APP?公众号上有趣的人是来自这里吗?

针对摄影爱好者的图片分享交流学习社区,注册用户10万人,活跃用户1万+,全新版本近期会上线。目前微信与APP基本保持独立运行。

听说安逸的成都的摄影氛围却很浓郁?有关注许多成都摄影师吗?

成都的摄影氛围还不错,经常有一些展览和活动。不过,我们也并没有因为团队在成都,就特别关注成都摄影师,相反是把目光放眼全国的。

除了米拍公众号、微博、APP之外,还做了哪些新尝试?

我们的新产品“约拍”,会在8月上线,这是一个摄影服务预约平台,有全国各地的优质摄影师签约入驻,消费者可以在这里约到自己心仪的摄影师;这也是基于米拍有这么多优质摄影师资源,才做的新平台。也还做了针对企业影像服务需求的平台,分别在北京和成都,企视录和企图影像。一直以来我们在思考摄影行业怎么产业化,所以我们也不停的尝试摸索。

从运营公众号到现在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是?

努力去发现平凡人身上的故事,并分享给我们的粉丝。

米拍给你带来最大的变化是?

压力,有这么多粉丝关注你,不能辜负了这些人。

对你们的粉丝说出最能代表你们心声的三句话。

求关注,求转发,求点赞!

猜你喜欢

成都公众摄影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数看成都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