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美术院校选修课现状调研报告

2016-05-13崔栩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广州美术学院调研报告选修课

崔栩

摘 要:为了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培养目标,高等美术院校往往都很重视选修课的开设,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本文以广州美术学院的选修课为调研对象,通过分析比较,希望能为其他高等美术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广州美术学院 选修课 调研报告

作为专业性院校的各大高等美术院校,在教学中通常都会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如何建设合理的选修课制度以补充完善专业性院校的教学结构,从而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培养目标。广州美术学院是我国高等美术院校中的代表性院校,在选修制度实践过程中经历了多番改革优化,仅选修课学分改革就经历了从20学分调整到30学分,再从30学分调整到近年的20学分的过程。本文以广州美术学院的选修课现状为例,希望能为其他高等美术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选修课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改革演进,广州美术学院建设了比较合理完善的选修课制度,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选修课开设情况不均衡。对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至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共7个学期的选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一),选修课程平均每个学期开设94门。从开设情况看,美术史系基本不开课;中国画学院、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和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开设课程数量较稳定;美术教育学院呈下降趋势,但基本稳定;思政部和人文课从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起,有较大的增长趋势,之后几个学期都保持在40门课上下。

从生均数看,7个学期每门选修课生均数是:68人/门,63人/门,77人/门,68人/门,71人/门,55人/门,62人/门。与国内生均数一般在60人以下的标准比较,每门选修课生均数偏多,反映了选修课开设数量总体偏少。此外,各教学部门间生均数差异较大,思政部和人文课基本都在100人左右,中国画学院和油画系大概在60人左右,其他教学部门基本都是40人左右。可见专业课教学部门总体生均数偏少,由于课酬与学生人数成正比关系,因此导致部分专业教学部门开设选修课程热情不高。

从选修课学生比例(见表二)看,非专业选修课的学生比例较大,近两年都在50%以上。由于与专业选修课相比,非专业选修课更难获得学分,这反映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避难趋易,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提高修读专业选修课的比例。

(二)选修课程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国内外综合性高校都对选修课程门类进行划分:哈佛大学划分为外国文化、历史研究等八个领域;北京大学划分为社会科学、历史学等五个领域。如果把广州美术学院的选修课划分为专业类、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进行结构统计(见表三),可以发现:一是严重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师资,几乎没有自然科学类选修课;二是专业类选修课程不足,部分教学部门没有开课或开课较少;三是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课应用技能型课程较多,理论内涵型课程较少;四是部分课程质量不高,内容简单,属于概论课程或入门课程,无法达到真正的教学提高。

(三)选修课程准入与退出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对选修课比较集中的反映意见是准入与退出机制建设不足,存在着课程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开设的课程与其专业明显不符等现象。

(四)学生选课功利性和随意性。学生选课有两个显著的现象:一是功利性强,倾向于选修较容易的实用型和轻松型课程,回避专业类、文化类或自然科学类的选修课程,导致部分优秀教师不得不停开选修课;二是随意性大,选课只是为了凑足毕业规定的学分,而不是基于自身兴趣或提高自身素质。这种功利性和浮躁心理不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五)教学及管理存在问题。一是学生缺勤现象普遍,部分选修课出勤率甚至低于50%,这反映部分学生混学分情况严重;二是部分任课教师甚至纵容学生选修混学分的想法。这种宽进宽出的做法使得选修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意义大打折扣,也导致选修课的目的和初衷不能很好地完成和体现。

二、选修课制度调整完善思路

针对选修课所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调整完善思路:

(一)适当压缩选修课时间。目前各教学单位普遍采用工作室制改革,在专业大基础上再分流进工作室,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宽口径培养。因此应适当压缩选修课时间,目前广州美术学院已把选修课学分从30学分调整为20学分。

(二)对选修课类型与结构进行调整和限制。针对比较突出的学生选课随意、专业类课程开课积极性不高等一些问题,广州美术学院把课程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文化选修课两类,并要求学生专业类选修课学分不得低于总学分的60%。

(三)建立和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目前的准入机制主要是以下两条:一是任课教师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二是个别教师开设专业外的课程,须经所在教学单位领导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审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施效果不太理想,建议成立选修课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对所有申请开设的选修课程进行审批,委员会成员可以是校内或校外的专家,集中审核各教学单位提交的课程申请和教师的任教资格,通过不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对部分引起争议的课程进行梳理整顿。

(四)建立选修课激励制度。激励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鼓励名师或名教授开设选修课;二是鼓励青年教师开设选修课;三是对于每个学期教师测评表上排名靠前的老师,可以进行适当奖励;四是对于认真考勤、上课有责任心的教师进行适当奖励;五是对专家委员会每学年推荐的若干特色课程,比如双语教学课程等进行奖励。

参考文献

[1] 教务处.英语四级应试辅导[J].广州美术学院选修课手册,2006:260.

[2] 教务处.英语四级提高及雅思入门[J].广州美术学院选修课手册,2009:222.

[3] 宗晓琴.对我校重点建设课程评价结果的分析与思考[J].华夏医学,2003(4):573.

[4] 薛华.高等院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4):70.

猜你喜欢

广州美术学院调研报告选修课
李燕婷、邓灵康作品
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基础部教改成果展示作品选
关于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认同问题的调研报告
河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曲阜市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调研报告
吕学晶作品
吕学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