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昆阳磷矿床地质特征及探采对比分析

2016-05-12陈瑞红

现代矿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磷矿矿层采区

陈瑞红

(云南磷化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云南昆阳磷矿床地质特征及探采对比分析

陈瑞红

(云南磷化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在对昆阳磷矿山地质概况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矿山开发现状,并对该矿区进行了探采对比分析,供矿区后续找矿工作借鉴。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探采对比找矿工作

昆阳磷矿隶属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矿区位于昆明市西南72 km处,行政区划隶属昆明市晋宁县。1955年,西南地质局528队对矿区及周缘地区进行了普查和勘探工作,并于1956年提交了1#~56#线的储量报告[1-2]。1965年开始筹建昆阳磷矿,1966年正式建矿并投产,该矿山历经40多a的开采,可供开采的资源量日益减少。为此,本研究对昆阳磷矿进行探采对比分析,为及时掌握矿区资源量变化情况,指出找矿方向提供参考。

1矿山地质概况

昆阳磷矿位于滇池西南部,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西部,川滇台背斜与滇东台褶带的交汇处,普渡河—滇池断裂和罗次—易门断裂是矿区内重要的三级构造单元分界断裂,控制了区内构造的分布[1]。

1.1地层

昆明—昆阳地区地层发育齐全,从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矿区南部、西部地层以前寒武系昆阳群为主,北部、东部以震旦系和古生界地层为主,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多呈零星分布。昆阳磷矿属滇东下寒武统沉积磷块岩矿床的一部分,区内寒武系下统地层可分为4组,从下至上依次为渔户村组、中谊村组、筇竹寺组和沧浪铺组。渔户村组上部为灰白色白云岩夹硅质薄层,中部为灰白色白云岩,下部为紫色、灰绿色页岩、砂泥质白云岩等,产软舌螺、藻类,厚约150 m。中谊村组厚度不等,为4~105 m,上部为灰白色含磷砂质白云岩,下部为灰—蓝灰色磷块岩夹黏土岩,该组产多门类小壳化石。筇竹寺组厚10~230 m,上部为黄绿色页岩、砂岩、黑色粉砂质页岩,可见丰富的三叶虫化石;下部为黄色白云质粉砂岩、黑色粉砂岩。沧浪铺组厚121~356 m,上段为乌龙箐段,由黄绿色、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和页岩夹粉砂岩组成,产三叶虫化石;下段为红井哨段,主要岩性为浅灰、紫红色薄层—厚层状石英砂岩夹页岩。

1.2构造

区内构造形态主要受近SN向的普渡河—滇池断裂和罗次—易门断裂等2条深大断裂控制,其次为近EW向构造,EW向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如香条冲背斜、龙潭街背斜、安宁向斜和三家村断层。区内NW、NE向构造零星分布于SN、EW向构造之间,以断裂为主,规模大小不等,断层面倾向各异,常错动两盘地层。

1.3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欠发育,已知的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测区北西50~65 km的富民罗次一带,呈岩珠、岩墙或岩床状产出,多呈透镜状和不规则状,主要受NE、NW向剪性断裂控制。其中,超基性岩体沿断裂分布,主要出露于罗次水口井等地区,侵位于昆阳群美党组和震旦系澄江组。基性岩体多侵入于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内,主要分布于富民关家营、泥根租及石板沟一带,多成群出现。碱性岩体侵入于昆阳群美党组之中,与罗次一带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伴生。

1.4矿产

区内分布的矿产类型主要包括磷矿、铅锌矿、铁矿、锰矿、铜矿、铝土矿、煤矿等。磷矿分为2类,一类是沉积型磷块岩矿床,赋存于寒武系下统中谊村组,为云南省磷矿的主要类型;另一类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地层中,矿体零星分布,连续性较差,矿层主要分布于响水村南西部,矿床成因尚不明确,可能为沉积再造型。铅锌矿床类型为热液型脉状铅锌矿,矿体主要赋存于灰岩和白云岩中,分布于二街乡响水村以南,其成因与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区内铁矿分可为热液型和沉积型2类,以前者为主,主要赋存于昆阳群黑山头组砂板岩、美党组灰岩和大龙口组灰岩中,后者主要赋存于昆阳群柳坝塘组、震旦纪下统澄江组、上统陡山沱组及上三叠统舍资组中。锰矿床类型为风化淋滤残积型,主要分布于地表浮土或卡斯特溶洞中,尚不具工业价值。铜矿床类型主要为层状铜矿与热液型铜矿2类,含矿层位主要为昆阳群、震旦系和二叠系,目前发现的矿点为六街乡甸头铜矿。铝土矿床类型为浅海相沉积型铝土矿,主要赋矿层位为下二叠统倒石头组,目前已勘探出小型矿点1处(二街乡栗庙铝土矿)。煤矿床类型为沉积型,主要赋存于下二叠统倒石头组、上三叠系及上第三系,目前已勘探出小型矿点1处(六街乡王家湾煤矿)。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体(层)特征

昆阳磷矿床厚度较大,层位稳定,品位较高。含矿岩系为下寒武统中谊村组(∈1z),具工业价值的矿体(层)为上矿层(∈1z1-3)和下矿层(∈1z1-1),其间夹灰白色凝灰质黏土岩层(∈1z1-2)。上矿层顶板为硅质白云岩(∈1z2),下矿层底板为白云岩夹硅质条带(∈1y3),两者层序清晰,顶底板界线及标志清楚。矿体(层)长约5.6 km,宽1.0~2.15 km,总体为一EW走向、向S缓慢倾斜的单斜构造,平均倾角16°,其产状与围岩产状一致,其倾向与坡向基本一致,受地形切割的影响,矿体(层)形态较复杂,沟谷中矿体(层)顺坡向突出,山脊上矿体(层)反坡向延伸,矿体(层)平面形态上呈鸡足状-半岛状。矿体(层)产状随围岩产状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边部相对中—深部略陡,东部相对西部略缓,矿体(层)顺走向由西向东倾伏,倾伏角3°~4°,在断裂发育的地段,矿体(层)空间形态较复杂。剖面上,除了受断层破坏的矿体(层)发生位移外,上下矿体(层)一般呈稳定的层状,在重力作用下,矿体(层)往往顺着坡向发生牵引滑动,局部可见波状起伏或边部变薄的现象,中—深部加厚呈楔状。

2.2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主要为胶磷矿,次为微—细晶磷灰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及少量陆源碎屑。矿石结构可分为砾状结构、粒屑结构、鲕状结构、生物碎屑结构和凝胶状结构五大类,其结构特征由下至上为砾屑结构、粒屑-鲕状结构、粒屑-粉晶结构,反应了磷块岩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由高能向低能过渡。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条带(纹)状和层纹状3类。具有块状构造的矿石坚硬致密,粒屑状、鲕状结构,胶磷矿占80%以上,脉石矿物零星充填于颗粒间,胶结物以胶磷矿为主,白云石、绿泥石、玉髓次之。条带(纹)状构造矿石可分为2类,一类具块状构造的磷块岩中夹杂3~6条硅质或白云石条带,条带宽多为1~2 mm;另一类是白云质条带与胶磷矿条带相间排列,条带宽0.1~1 mm。层纹状构造矿石多呈薄—微层状,局部可见白云石纹层,凝胶状结构,微晶胶磷矿或脉石矿物碎屑零星分布于凝胶状胶磷矿中,该类矿石常与块状构造矿石共生。

3矿山开发现状

3.1矿床开拓

昆阳磷矿于1966年开始开采,由于受生产技术、运输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直至1978年,矿石生产均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1983年,矿石产量达到1 512.60 kt,1985年以来,受市场需求的影响,采取以销定产的方法,生产规模不稳定,时高时低,但总体呈减少趋势,1999年全年仅生产矿石268.70 kt。2004年以后产销量逐年攀升,2010年生产规模达到3 233.10 kt。截至2011年,昆阳磷矿累计生产矿石39 084.70 kt。昆阳磷矿分4个采区开采,共52条生产勘探线,采用公路运输开拓方案,采用露天长壁式采矿工艺。2008—2011年,累计采出矿石总量为10 155.45 kt。历经40多a的开采,一采区已进入阶段闭坑状态,二、三采区已进入开采晚期,基本到达原设计的开采坑底标高,四采区已到开采中晚期,其西部已基本到达原设计的开采坑底标高。

3.2储量情况

根据2012年《云南省晋宁县昆阳磷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昆阳磷矿累计查明111b+122b+333类I+II+III品级磷矿石储量110 874.08 kt,w(P2O5)平均26.00%;累计采空消耗矿石储量42 380.08 kt,w(P2O5)平均28.50%;保有矿石储量68 494.00 kt,w(P2O5)平均24.46%。其中,111b类磷矿石储量58 425.35 kt,w(P2O5)平均27.09%;累计采空消耗矿石储量37 522.32 kt,w(P2O5)平均28.46%;保有矿石储量20 903.03 kt,w(P2O5)平均24.64%。122b磷矿石储量34 118.14 kt,w(P2O5)平均25.38%;累计采空消耗矿石储量4 857.76 kt,w(P2O5)平均28.77%;保有矿石储量29 260.38 kt,w(P2O5)平均24.82%。333类磷矿石储量18 330.59 kt,w(P2O5)平均23.69%,均为保有储量。

4探采对比分析

本研究探采对比范围为昆阳磷矿2014年度二、三、四 3个采区(表1),其中二采区区间为17#~28#勘探线,标高2 040~2 000 m水平;三采区区间为28#~41#勘探线,标高2 127~2 032 m水平;四采区区间为41#~55#勘探线,标高2 180~2 062 m水平。

表1 昆阳磷矿2014年度探采对比

以矿山实际生产所获得的矿量为基准,绝对误差与基准的比值为误差率。二采区上矿层负变率12.62%,下矿层负变率10.34%,上下矿层负变率11.93%;三采区上矿层负变率8.70%,下矿层负变率8.58%,上下矿层负变率8.76%;四采区上矿层负变率10.31%,下矿层负变率4.77%,上下矿层负变率8.11%。

以矿山实际开采品位为基准,绝对误差与基准的比值为误差率。二采区上矿层负变率2.95%,下矿层负变率1.09%,上下矿层负变率2.34%;三采区上矿层负变率2.78%,下矿层负变率1.68%,上下矿层负变率2.45%;四采区上矿层负变率3.15%,下矿层负变率3.96%,上下矿层负变率3.38%。

昆阳磷矿二、三、四采区2014年度矿床勘探总储量308.1万t,生产矿石量累计281.75万t,矿石量总负变率9.35%。近5 a来,实际矿石生产量逐渐扩大,累计矿石生产总量约14 000 kt,矿石开采损失率2.49%,贫化率0.76%,采矿回收率97.51%,选矿回收率91.25%,采选总回收率88.97%。2014年度昆阳磷矿二、三、四采区矿石量均为负变关系,其中负变率最高者为二采区,达11.93%。矿体矿石量成负变关系,暗示可能有工程尚未揭露的部位,储量依然存在,特别是矿体两端与断层接触尖灭处应重点关注,矿体遭到断层错失的可能性较大。矿区原勘探网度多为200 m×200 m,深部400 m×400 m,2014年补勘工作在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用100 m×100 m的勘探网度加密,部分区域仍采用200 m×200 m的勘探网度控制矿层,部分区域勘探网度偏稀,工程控制不够,难以控制矿体变化情况,可能是实际生产矿石量少于地勘矿石量的重要原因。

5结语

结合昆阳磷矿区地质勘探资料,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探采对比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内可能存在工程尚未揭露的部位,应为今后的重点找矿区域。

参考文献

[1]杨帆,肖荣阁,夏学惠.昆阳磷矿沉积环境与矿床地球化学[J].地质与勘探,2011,47(2):294-303.

[2]刘伟,杨春,宁功学.昆阳磷矿采空区植被复垦[J].现代矿业,2013(9):127-130.

(收稿日期2015-09-13)

陈瑞红(1986—),女,助理工程师,650612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

猜你喜欢

磷矿矿层采区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新疆和田市沉积矿床矿体特征与岩层特征对比研究
基于GMS模拟某磷矿开采期内地下水中总磷迁移转化规律
河南舞阳铁矿田铁山庙组矿层下盘地质体成因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开采残余矿层存在的风险及防治对策
浅埋矿层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方法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宜昌磷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于Delphi-TOPSIS法的露天矿采区接续方案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