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为茶人”丁以寿

2016-05-11汪小年

恋爱婚姻家庭 2016年30期
关键词:茶道茶艺茶文化

◎文/汪小年

“无为茶人”丁以寿

◎文/汪小年

丁以寿: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教授,茶史及茶文化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茶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主编《中国茶道》《中国茶艺》《茶文化学》等书。

丁以寿博客名为“无为茶人”。无为是丁以寿的老家,同时他又受老庄“无为”思想的影响,这个名称恰如其分。当然,这里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顺其自然。丁以寿与茶结缘已有34年,他惜茶、爱茶、研究茶,精通茶艺、茶道,他将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里,凝练出如茶般的清净、淡然的性格。

丁以寿读高中的时候,学校附近有一丛丛的茶叶树,每年春天,老师都会组织学生们去采茶,丁以寿笑着说:“这算是我与茶的初缘吧。”

1982年,丁以寿报考了安徽农业大学的茶叶专业,“当时我的想法特别简单,我喜欢喝茶,报了这个专业我就可以喝到好茶了。”进入大学,丁以寿才发现“一片叶子”的学问很深、很丰富,“茶学不仅是自然学科,也是人文学科”。80年代初,西方各种文学思潮涌入中国,丁以寿在西方现代派文学和现代哲学上下了不少功夫。可是后来他发现,一些西方的哲学和东方文化有很多契合点,于是,他又转而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与之所学的“茶叶专业”相结合。

大学毕业后,丁以寿留校工作。偶有闲暇,他会写一些茶文化方面的论文发表在刊物上。退休后,他专门研究茶文化。“本来我走的是两条路,茶是茶,文化是文化,而我的后半生就是要将茶与文化融为一体。”

丁以寿的家中有一方茶室,名曰“听松寮”,小小茶室中藏有紫砂名壶若干,陶、瓷器各种杯盏数个,还有一幅友人所赠对联,颇能概括丁以寿的研究方向:“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香味。”茶道精神即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朝鲜,得到了新的发展。什么是茶道?丁以寿认为,“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的境界。”当然,每个人对“道”的感悟是不一样的,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

丁以寿说:“儒释道三家与茶文化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儒家认为,中国人的性格就像茶,应该清醒、理智、平和。唐末刘贞亮总结茶有‘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后四德似乎更为重要,饮茶可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而这些也正是儒家所提倡的。

“而道家与茶的关系最为久远深刻。道家以茶为延年益寿、全真得道的仙药,启发了茶道的形成。而茶性清淡平和、自然纯朴,又与道家的‘道法自然、淡泊无为’的思想相契合。

“佛教对茶的影响虽不及儒、道,但‘禅茶一味’的观念对茶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禅和茶形成一体,或者可以说:‘茶是简单的禅’、‘生活的禅’。禅宗修行,讲究的是参禅悟道,强调的是自身的顿悟,这与品茶之道暗合。道不离于日常生活,自然地生活,自然地做事,涤器煮水、煎茶饮茶、拿起放下,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其实,我们中国茶道也可以用五个字去概括:“清、淡、静、和、真”。清,在茶道中是基本条件,“茶事极清”,不但要求茶清、水清、器清、境清、而且还要求人清、心清;淡有平淡、淡泊、闲淡的含义,强调朴实自然,但又要在平淡中显露出深远的意蕴。在茶道中,就是指环境的淡雅、器物的素淡、水位的冲淡、人心的浅淡;静,是指环境的幽静,茶事过程中的安静,茶人的心静。心在静的状况下,才能观照万物。“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敬,人与环境、物与物之间的协调。况且,茶亦是金木水火土之合:茶属木,采下的嫩叶经铁锅“杀青”,植入金。茶遇沸水,便芽叶舒展。而泡茶之器,或陶、或瓷,其性属土。制茶之炒、烘,皆需火神之攻。一杯茶,贯穿了五行的相生相克。真,是指真诚,没有矫饰、虚伪。在茶事中崇尚本真,自然。而茶人之间讲究真诚、坦诚,做人讲究真。当然,“清、淡、静、和、真”不仅仅是茶道精神,更是茶人的人格要求。

丁以寿自称茶人,在他看来,“茶人要立德为先,其次是看他是否爱喝茶、会喝茶,且精于茶艺;是否懂茶文化,热爱茶文化。现在不少茶艺表演让人眼花缭乱,那不见得是真正的懂茶,茶艺的本质是要泡出一杯好茶。”

茶是雅俗共赏的,既可上庙堂,亦可下市井。贵族讲“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文人学士讲“茶之韵”,可托物寄怀;凡人讲“茶之味”,意在涤烦解渴,享受人生。

我们老百姓怎么样才能买到好茶?“不懂茶的人,可以买品牌的。但一些基本的鉴茶之法还是需要掌握。很多人买茶喜欢买芽心,觉得越嫩越好,其实芽心的内含成分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的含量很低,喝起来反而口感寡淡。买茶时,最好泡一杯,边品边闻边看。好的茶汤会很清澈、透亮,不浑浊,我们常喝的绿茶汤色呈黄绿色。茶经冲泡后,会散发出清香,香味越持久越好。品茶时,要感觉茶味是醇厚还是淡薄,就绿茶来说,品后口感略带苦涩,后又感到鲜甜,回味越久越好。茶叶冲泡去汤后,我们还要看叶底,也就是茶渣,要看其色泽、整碎、均杂,是芽就最好全部是芽,是一芽带一叶就全是一芽带一叶,否则会影响口感。”丁以寿说,“茶叶最好放在0~5℃的冷藏室里保存,或者是避光的房间里,这样可以很好地延缓褐变。茶叶的含水量最好小于7%,并且要放在密封性比较好的容器里,以免茶叶吸湿发生霉变。”

有了好茶,邀两三好友,于浮躁尘世,把壶闲聊也是一件美事。但我们常人泡茶,喜欢直接放于杯中冲泡,在高温的水中,茶中的芳香物质会挥发,香味会减少,茶碱大量浸出,茶叶色泽会变深,味道变涩,甚至会有闷沤的味道,最重要的是降低了茶叶的营养。所以,泡茶时最好用瓷质、或陶制的小茶壶。茶壶家中可多备几把,专茶专壶。一次,丁以寿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是福建人,知晓丁以寿平时喜喝绿茶,就泡了壶铁观音,谁知道丁以寿竟从茶水里喝出了武夷岩茶的味道。原来朋友平时确实拿这把壶泡岩茶,没想到丁以寿竟喝出来了,忙不迭地抱歉说下次会注意。泡茶的水温也很重要,需视茶叶的质量而定,“老茶宜沏,嫩茶宜泡”,所谓“沏”,就是用开水直接冲茶;“泡”,即指将滚水放一会儿,待水温降低时泡浸。

泡好茶,手端一盏,除了解渴,亦可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归隐远古山林,感受清风浩荡。茶,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吸收天地精华,无论何时何地,即便窗外车水马龙,我们有一盏清茗在手,人就仿佛走进了草木之间,这也许是让我们忙碌的心灵澄净下来的最好办法。

猜你喜欢

茶道茶艺茶文化
体验茶道魅力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茶道人生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茶道六百年》
基于翻转课堂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