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礼仪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根本

2016-05-10刘兴成

速读·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

刘兴成

摘 要:以身作则,设立榜样,教师成为范本,更能让学生学习并仿照。教师平时在上课时的精神面貌、处事方法,要做到每天乐观积极,言而有信,公平公正,乐于助人,乐于学习,学生一方面能够对教师的品格产生一种崇敬感,最终模仿教师的做法,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礼仪;教育;根本

一、认知定位要准确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我们首先应该当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正确的认知。有一种现象可以进行对比:中国人到国外出游,经常做一些有损国家形象的创举——任意丢垃圾。虽然多次被曝光,但是恶习难改;然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的很好,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教育现状造成的。在很多国家,比如日本,儿童进学校的第一节课就是学习如何将我们的生活垃圾分类,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等,这样的教育终身受用。这一现象说明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应当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

1.养成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养成教育是促使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必要手段。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有序前进,就是因为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制约着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平衡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小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了解社会行为规范,接受并主动践行规范,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

2.养成教育是个人思想品德的外化显现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通常不是听他说些什么,而是看他是如何做的,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1]从这个意义上说,行为是衡量思想道德状况的外在显现。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本质上来看,属于思想道德教育。

3.礼仪养成需要终身教育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礼仪养成教育的对象应当是中、小学生,甚至是学龄前儿童。根据人的社会化历程,人们确实应当在青少年时期以前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以后学习文明礼仪行为背后深层的道理,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而学习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顺利实现向社会化的转变。而实际情况却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基础阶段学校教育的忽略,当今的小学生不懂基本的文明礼仪,处处出现行为失范现象。这就意味着小学生需要继续社会化,需要养成教育,不断强化文明行为的训练,以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养成教育内容要精细

所谓精细,是指养成教育的内容要具体细化,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合适的教育内容是养成教育取得有效成果的关键。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历来是高校的工作重点,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多年来我们常抓不懈,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养成教育的内容过于空洞,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学生不感兴趣,主动性不高,因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沿河县实验小学因为申报了“边远山区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策略研究”省级课题研究,围绕研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其主旨是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诸要素紧密相连,将养成教育的内容限制在课堂、校园、家庭、社会等学生主要活动区域内,对于每个区域内正确的行为规范都有明确的要求,并指出哪些行为是不当的。让学生的行为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三、养成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

教育方法是达到养成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而恰当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是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沿河县实验小学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垂范,引领风尚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在校园生活中,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是教师。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汲取专业知识,更愿意把教师当成榜样去模仿。因此,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教师本身要具备高尚的品德、言行合一的操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学生向他学习的动力。沿河县实验小学把学风建设与教风建设有机结合,明确了教师的首要职责是爱岗敬业,为学生的学习树立良好的榜样。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也是教师的分内之事。

2.主题班会,体验感悟

主题班会也是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教育原则。沿河县实验小学每周都开设主题班课,有固定的班会时间和地点。在每学期之初,班主任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做好班会计划,拟定班会主题,然后安排学生具体操作。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指导。学生作为班会的主导者,更容易吸引其他同学参与,发表内心真实的想法,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必要性的认知度,激发学生督促自我养成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积极性。

3.学校督导,规范行为

人总是有惰性的,仅仅依靠学生自身的感悟就希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难的。这时候就需要外在的监督强制力量。为此,沿河县实验小学由德育处处牵头,成立了文明礼仪督导小组,定点对校园里出现的不文明现象进行督查。

4.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仅是指鸟语花香、树木林立的自然环境,更是指安定有序、布局合理具有整体美感的人文环境。只有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统一,才能潜移默化影响人的行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沿河县实验小学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作用。如在校园显著的位置张贴激励性口号、名人名言;创设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相关的壁画,建设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展现极具生命力的文明礼仪之风。这样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充分发挥其陶冶、激励、感染、提示的功能,使学生生活在这一环境中耳濡目染,启迪智慧,提高审美情趣,美化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综上所述,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既要注重显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约束作用,又要注意隐性环境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更要注重充分挖掘学生个体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培养学生对礼仪的正确认知能力。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