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画的记忆

2016-05-09曹雪柏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老寿星灶王爷家家户户

曹雪柏

腊八节一过,乡下老家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番大扫除,把一年里饱受烟熏火燎的老屋彻底打扫一遍,然后再在墙上贴上几张色泽鲜艳、吉祥如意的年画,显得年味十足。

贴年画可是农家过年前的一件大事,这些活一般都由小孩儿完成。小时候,我站在凳子上贴,弟弟妹妹在下边七嘴八舌地嚷着:高了,低了,向左,偏了……每次贴完年画,仰得人脖子直疼,但心里特别高兴。

到了腊月三十,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年画,年画成了每家每户墙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大人小孩进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墙上的年画品头论足。走家串户及欣赏年画成了农家过年的一项主要活动。

农家堂屋贴的一般都是《老寿星》——一个前额饱满的老寿星,胡须修长,左手拄着龙头拐杖,拐杖上挂着一个葫芦,右手捧着一个大仙桃,身后画着一棵古松,虬枝错节,古松下还有一只单腿站立的仙鹤,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意。

农家的炕头贴的大多是一些革命戏剧类的年画,如《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有时也贴《连年有余》——一个胖娃娃抱着红鲤鱼,四周点缀着绿叶粉莲,下方印着“连年有余”四个大字。“连年有余”是乡亲们最喜欢的吉利画,画面上的胖娃娃怀抱鲤鱼,手拿莲花,象征了生活的富足和大吉大利,寓意美好、幸福,很受农人的喜爱。

当然还有以《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为题材的年画,将这些古老的历史故事年画贴在墙上,供百姓们观看和评说。就是在这无形的熏陶中,农家人完成了最初的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和信仰传承。

小孩子们最喜欢战争类的年画,小时候过年,我除了闹着买花炮外,还要买几张《小兵张嘎》和《地道战》的年画。

乡下几乎家家户户土灶边的墙上,都贴有灶神像,俗称“灶王爷”。画像上有灶王爷、灶王母,还有金童玉女,都是木版刻印,两边还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一幅幅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年画一年一换,贴在农家的土坯墙上,把年味渲染得淋漓尽致,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喜庆和欢乐。

岁月如梭,时光如流。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年画已慢慢退出了人们的生活。然而,那一张张、一幅幅饱含浓浓年味的年画,蕴含着农人对新生活的祈盼和向往的年画,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猜你喜欢

老寿星灶王爷家家户户
老寿星储蓄罐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老寿星吃砒霜式的恋爱
风往哪吹
向冰川挥手的老寿星
灶王爷的“脸谱”
家家户户用得上 不用洗洁精的去污“大力士”神奇万洁布 让我这个农民一年大赚特赚
平安到你家
敬灶王爷的传说
灶王爷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