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0MW机组汽泵前置泵故障原因及处理

2016-05-09穆肖静

综合智慧能源 2016年1期
关键词:轴承

穆肖静

(华能铜川照金电厂,陕西铜川 727100)



600MW机组汽泵前置泵故障原因及处理

穆肖静

(华能铜川照金电厂,陕西铜川727100)

摘要: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前置泵运行多年,出现了泵盖结合面冲刷、低负荷轴窜大、轴承损坏、机械密封冷却套泄漏等缺陷,对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多项针对性解决方案及注意事项,有效改善了机组运行情况。

关键词:前置泵;轴承;轴窜;机械密封冷却套

1 前置泵情况概述

华能铜川照金电厂2×600 MW机组为亚临界直接空冷机组,每台机组配置2台50%额定容量的SQ 300-670型汽动给水泵前置泵(以下简称汽前泵),以及1台30%额定容量的SQ 250-560电动给水泵前置泵,均为水平中开、单级双吸的结构形式。驱动端使用NU317单列滚子轴承,采用油浴润滑,自由端使用2盘7317推力球轴承,采用油环润滑,依靠自由端轴承背靠背安装(外圈厚边靠厚边)来进行转子轴向定位,驱动端轴承轴向无约束,使用双膜片联轴器,轴封配套使用博格曼机械密封(以下简称机封),外接冷却水供机封冷却套与轴承油池冷却盘管使用,前置泵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汽前泵额定质量流量qm=1079 t/h,扬程h =136 m,额定转速n = 1 480 r/min,额定功率P = 560 kW,电动机型号为YKK450-46000V。

图1 前置泵整体结构

2 长期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

自2007年投产以来,前置泵总体运行趋于稳定,尤其是轴承振动幅度始终处于优良范围内(0.2 mm以内),即便在轴承损坏与轴窜大的情况下,振动幅度也不会有明显变化。该泵可以在停运后不放水,在锁好机封锁片的情况下,用马鞍将轴提起后即可进行轴承更换工作,极大地减少了退备时间,减少了对机组带负荷的影响,且由于两端轴承托架有定位销,一般轴承更换完毕后无需对联轴器找中心,大修时也无需调整托架位置,检修非常便利。联轴器采用双膜片,对运行中热膨胀引起的联轴器误差也有很好的吸收作用。但经过长时间运行,一些缺陷逐渐显现出来。

(1)出口管道振动。开机启动汽前泵时,出口管道振动幅度非常大,多次将出口管道吊架上的螺母振掉,但在第2次启动时管道基本无振动。

(2)泵盖结合面冲刷。该型泵在大修时,上、下泵盖在密封环附近中分面上出现较为严重的冲刷,冲刷深度超过1 mm,造成水泵出口压力水回流至叶轮入口,引起水泵效率降低。

(3)低负荷时轴窜大。机组在开机过程中,前期给水系统流量较小,转子常发生前、后轴向窜动,引起自由端推力球轴承铜保持架异常磨损,油池中铜粉较多时,常常堵塞回油孔,使润滑油通过油档溢流至漏斗中,直至自动补油杯内的油用尽。

(4)轴承损坏。运行中轴承多次出现保持架断裂,轴承套与轴径滚键、磨损问题,油质频繁发黑,油档溢油,轴承窜动大,滚珠磨损烧蚀。夏季轴承温度高,需外接轴流风机降温。

(5)机封冷却套泄漏。前置泵机封冷却套与泵壳相连的结合面,在大修后运行很短时间便发生泄漏,泄漏的高温汽水引起轴承进水或温度升高,且运行中一般只能进行带压堵漏处理,由于空间受限,堵漏效果不理想。前期检修中分面使用587平面密封胶,曾引起较大泄漏,后一直使用汽缸密封脂,可解决中分面泄漏问题,但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机封冷却套结合面泄漏问题。

3 故障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案

(1)出口管道振动主要是由于中压给水管道布置存在空气滞留的死角,锅炉未点火时,给水系统的水流路径为除氧器至前置泵,再至汽泵,经过再循环调阀回到除氧器。由于管路中存在空气,造成前置泵启动时,水流加速将空气的空间占据,受到缩小通径(如再循环调阀)的阻滞而发生水击现象,造成了管道支吊架过载和管路焊缝应力超载,严重时甚至会将水泵出口法兰掰裂。鉴于出口管道振动危害性较大,电厂已制作固定框架进行限位,但由于管道振动是硬冲击,框架很快损坏。现拟定加装阻尼器,并强化着力点的根部结构,可以有效降低起泵时管道的摆动幅度,同时对吊架所有的螺帽进行检查并点焊死。

(2)泵盖中分面泄漏问题。大修时在不放转子的情况下,空扣上半泵壳,测量中分面间隙,发现泵壳中分面四周严密,中间拱起,主要是由于前置泵注水时除氧器的水温已经较高,热水直接通过前置泵入口门到达前置泵,前置泵受到热冲击,内壁温度高于外壁温度,导致内壁金属膨胀受阻产生塑性变形,待外壁温度上升后发生中间拱起的永久变形趋势,变形原理类似于加热直轴法。另外,前置泵泵壳一直没有加装保温材料,也造成内壁膨胀大于外壁以及铸造残余应力释放等,经过长时间的运行累积,使泵壳发生永久变形。密封环附近没有连接螺栓,此处中分面垫片压紧力不足,发生高压水泄漏后很快冲掉石棉垫片,出现1 mm的间隙,在密封环两侧136 m水柱压差下,泵壳中分面金属被冲刷出沟槽。泵壳采用冷焊工艺,泵壳的材料为美标WCB钢,相当于国内ZG230-450钢,焊接性能良好,用普通的J422,J423或J427焊条进行焊接,采用多次焊接、多次敲击工艺,焊好后用平尺、角磨机、锉刀修理平整。当空扣间隙变形量超过0.5 mm时,应将上、下半泵壳进行机械加工,修平中分面,并适当增厚中分面处的高压石棉垫片,具体增厚数值应在空扣前进行测量。

(3)低负荷时轴窜大主要是由于低负荷时给水流量较小,叶轮转速为定速,流体在叶轮中流速大大低于设计值,造成旋转失速、流动颤抖和压力脉冲。低流量时产生较大的径向力,使转子挠度增大,由于叶轮对称布置,使轴向力方向很容易随着流体的紊流状态发生改变,从而使转子前、后窜动。针对此问题,将自由端的7317推力球轴承背靠背(外圈厚边靠厚边)安装,将轴头锁母打紧后,轴承的轴向安装游隙基本上在0.03 mm以内,将轴承外圈膨胀间隙调整至0.05 mm左右,这样即使转子轴向力方向来回变化,轴承仍可以起到很好的轴向定位作用。如果再辅以加大冷却水量的措施,控制油池油温,可使轴承的工作游隙在温度变化时基本保持不变,有效解决转子窜动问题。

(4)驱动端NU317滚子轴承仅出现2次故障,其结构如图2所示,一次是自动补油杯至轴承油室的4mm进油孔堵塞,造成巡检人员虽然看到的油杯油质清亮,但实际轴承内部由于机封套泄漏的汽水累积到轴承室中,将油逼出油档流入漏斗,水汽蒸发后造成轴承烧毁;另一次是大修后2个月,轴承保持架发生崩开断裂,如图3所示,原因为保持架质量存在缺陷,造成保持架在运行中崩开。

图2 驱动端轴承支撑结构

图3 驱动端保持架断裂

(5)自由端7317轴承故障是该型泵最主要、影响最大的缺陷。运行中轴承多次出现保持架断裂、轴承套与轴径滚键及磨损现象,如图4所示,油质频繁发黑,油档溢油,轴承窜动大,滚珠磨损烧蚀,夏季轴承温度高需外接轴流风机降温。自由端轴承装配结构如图5所示,轴承内圈套在紧定轴套上,配合间隙为-0.018~0.012 mm,紧定轴套再套于轴上,配合间隙为0~0.05 mm,紧定轴套与轴采用键连接传递扭矩,运行时润滑油随油环被带到紧定轴套上,轴套再将油液甩到叉形轴承外圈压盖内壁上,汇集后流到轴承滚道内,依次流过2盘轴承后经回油孔回到油池中。一种常见故障为推力球轴承面对面安装(外圈窄边靠窄边),轴承压盖的膨胀间隙要求非常高,且容易测不准,导致2盘轴承易散开而形成较大的轴向游隙,轴向每次窜动均会对保持架造成冲击和磨损,导致铜粉进入油液中,随着油液循环,铜粉在回油孔中沉积,使回油孔变小,油液回流受阻后从油档溢流。根据处理经验,多次在线换油稀释铜粉,可逐渐使回油孔再次疏通,但根本解决方法还是要在检修中使轴承背靠背(外圈厚边靠厚边)安装,这种方式对外圈压盖的膨胀间隙不敏感,可以有效降低轴窜,保护保持架。自由端轴承另一常见故障是经过多次检修拆拔,紧定轴套与轴的间隙变大。根据经验,当间隙达到0.1 mm时容易发生滚键,如图6所示,配合间隙达到0.4 mm时容易发生保持架断裂及轴向调整环端面磨损,引起锁紧螺母松脱。滚键磨出的铁粉引起油液发黑,当放出的黑油中铜粉较少时,就会出现滚键,且伴随高频撞击声。此种情况下应先测量轴径与紧定轴套内径,若轴径磨损较小可做打样冲眼处理,更换新紧定轴套。当把键滚完后,撞击声消失,但轴向窜动明显变大,应立即停泵检修,此时轴的磨损应该在0.2 mm以上,应更换新轴处理;若临时进行处理,可用氩弧焊接一些非对称布置的2mm左右的高点,用外径千分尺与锉刀调整点的高度,将轴承与紧定轴套加热至120℃后套入,或重新加工较小内径的紧定轴套做临时处理。综上所述,只要紧定轴套与轴的配合间隙合格,轴承背靠背安装,膨胀间隙取0.05 mm,调整环与键、键槽无磨损,回油孔及补油孔通畅,就可确保轴承长周期无故障运行。在轴承安装正常、无轴窜、油质清亮的情况下,轴承温度较高时应考虑冷却水量不足,可临时架轴流风机或压缩空气进行降温。

图4 自由端轴承保持架断裂

图5 自由端轴承支撑结构

图6 自由端轴径滚键

(6)机封冷却套泄漏如图7所示,机封冷却套与上、下泵壳两端端面相连,仅有1道180 mm×3.7 mm的O型圈用于结合面密封,机封安装在机封套上,泄漏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图7 机封冷却套泄漏

1)多次检修后,上、下泵盖结合时的定位销孔存在磨损,导致在轴封处的泵壳结合面错位,端面平面度出现误差。

2)上、下泵壳在轴封端面处的结合线出现倒角,不如出厂时锋利,如同在平面上刻出一条细槽,且中间还夹有1 mm厚的石棉垫。

3)密封的防线只有1处O型圈,且布置在轴封端面圆的根部,此处是中分面轴向缝隙与端面缝隙的垂直交叉点,该处的石棉板非常容易被水浸泡冲损,O型圈压在此处很难弥补泵壳倒角以及石棉板冲损造成的泄漏。

4)在上述3个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运行时泵壳温度高,机封冷却套温度低,两者结合面由于膨胀不一致发生相对滑动,造成紧力减小,使密封效果减弱。

针对上述分析,密封端面尺寸较宽的机封冷却套可重新开1个环槽,加装第2圈密封线,但由于SQ 300-670型汽前泵O型圈外就是螺栓孔,故没有位置可以加装,所以在检修中使用了加粗的180 mm×4 mm型O型圈。由于泄漏部位为中分面处宽1 mm的缝隙与O型圈交汇处,重点处理此处,将此处补焊并修出锋利的直角,制作石棉板垫子时,此处预留出0.5 mm的过盈量,并剖开2层垫子向上、下翻开,在泵盖结合面定位销打入后,对称紧固4个螺栓,观察预留的垫子无变化时推入机封套拧紧螺栓。除了按上述方案进行检修外,还可在机封冷却套的2个顶丝孔上安装注胶接头,运行中若发生泄漏,用手压泵连接注胶接头,将堵漏胶通过顶丝孔注入中分面缝隙中,然后将注胶接头上的阀门关闭。这种方法已有成功的应用案例,但实施中需要在机封冷却套端面上开1个小槽,用以连通顶丝孔与水平中分面的缝隙,顶丝孔一般水平布置,与中分面缝隙非常接近。

4 结束语

经过多年对前置泵的检修,掌握了该型泵常见的缺陷以及处理工艺,保证了前置泵安全运行,降低了维护费用与备件消耗。值得一提的是,汽前泵更换轴承时,由于停运小机盘车一般需20 h,前置泵放水需要5 h,电泵仅能带30%额定负荷,故为争取时间,前置泵入口门一般不关闭(保证汽泵随小机250 r/min盘车),仅电动机切电以及关闭轴承冷却水,泵壳内的高压高温热水仍然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隐患,应锁好机封锁片用于轴向固定,制作专用马鞍将更换轴承的一侧轴提起,防止在敲打过程中不使用马鞍而使机封静环破裂。

参考文献:

[1]程志强.SQ300-670型汽泵前置泵缺陷原因分析及治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 : 306-307,308.

(本文责编:弋洋)

穆肖静(1973—),男,陕西城固人,工程师,从事发电厂汽轮机专业设备检修方面的工作(E-mail: muxiaojing168@ 163.com)。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2015-10-13;修回日期:2015-12-17

中图分类号:TM 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1951(2016)01-0036-03

猜你喜欢

轴承
轴承知识
轴承知识
轴承知识
泵用电机水润滑轴承选择与应用
轴承知识
轴承知识
仿真模拟在多联推力滚子轴承研发中的应用
轴承知识
轴承知识
轴承立式均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