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距离,让作文与生活亲密相拥

2016-05-07何光宪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4期
关键词:零距离作文生活

何光宪

[摘 要]写作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是中年级习作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开放思想,淡化作文意识,重视持久的观察,用好本土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生活之门,让作文与生活亲密接触,为学生的作文练习开创一个丰富多彩的天地,能使作文教学变得新鲜、有趣,让学生想写、乐写。

[关键词]零距离 作文 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12

写作的前提是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只有在这一前提得到落实的基础上,学生的写作过程才不会沦为一种煎熬。反之,脱离生活让学生闭门造车,即使学生借助于作文选,完成了习作的任务,获得了较高的作文分,他们也感受不到表达的满足与创作的快乐。

这是理论,理论与实际总是有那么一段距离的。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学生对习作就会有全新的感受。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个转变,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淡化作文的意识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夏丏尊、叶圣陶先生作有《文心》一书,其中有关于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那就是:“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在三年级第一次的习作中就郑重其事地让学生进行写作。我们完全可以就地取材,从学生常玩的游戏开始,把他们带进习作的园地中。

我做过这样的尝试。开学第一节课,学生们端坐教室,桌面上放着崭新的课本,真诚的乖巧劲儿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兴奋。那点小心思,我当然看在眼里,了然于心。于是,我临时做了一个决定,这节课,暂时先不上课,改为做游戏。做什么游戏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让他们静下来,并引导说:“大家都想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争论不是个好办法,不如先说说自己想玩的游戏怎么玩,让大家比较一下,也让老师了解一下,从中选出多数人喜欢的游戏。”

于是,学生们开始踊跃举手发言,我相机提出关键性的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连贯,把游戏的过程及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说清楚。经过比较后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游戏,到操场上玩了个痛快。回到教室后,我问学生:“下次还想不想玩游戏?”他们自然无法抗拒游戏的魔力。然后我提议,把想玩的游戏用笔记录下来,由老师进行选择。为了让老师知道游戏怎么玩,就得把规则写清楚;为了让老师也觉得游戏有意思,就得试着把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写出来。考虑到农村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会写的字数量有限,我也不想因为字的原因影响学生表达的情绪。于是,我允许他们用拼音代替字,甚至用一个圈表示字,之后再设法把正确的字写上去。整个过程,我没有提到过“作文”两个字,可是,我们班的学生实实在在地“玩”成了第一次习作。

用这样的办法,我无数次的“设计”我的学生,让他们介绍了家里的猪、狗、鸡,描绘了他们家的菜地和房间的布置。进行了多次真诚的表达训练后,作文在学生眼中已经不是多么高不可攀的事,而是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部分,学生的习作能力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二、重视持久的观察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不是短时间就能达成的事,需要持久进行,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观察的持久性。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抓住甚至创造契机。

例如,有时候学生在学校的苦楝树下发现了一种蘑菇,或是在某处角落发现了一只小虫子,都会很惊奇地来告诉我,而我则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时表示很想去看看,但是又抽不开身,就请学生把看到的事物的样子告诉我,并要求他们多次观察,了解得更细些。通常学生都会带着一种帮老师忙的心情去完成任务,很有使命感地进行着多次观察,并很有灵感地用自己的语言向我描述。每当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会变成写下当天了不起的发现。有了白天的铺垫,学生就不会觉得写下这样的文字是多难的事。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观察意识慢慢的由自发状态上升为自觉。为了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习惯,我会以让他们了解菜地里妈妈新种了什么菜为着眼点,让他们各自观察菜苗每天的变化,可以用图画出来,也可以用一两句话写出来;同样的,我也请他们持续观察家里刚出生的小狗,或是刚出蛋壳的小鸡。对于学生来说,能与教师分享会让他们产生莫大的动力与成就感,这对于他们观察力的培养有着润物无声的神奇效果。

三、用好本土资源

在有效化解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之后,我着眼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上。农村中各类资源都很丰富,远不止一畦菜地、一窝小猪这些。教师应就地取材,留心反映农村特点的景和物、人和事,指导学生现场观察,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如写人,可以写邻居的大伯、大妈;记事,可留心观察父母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状物,可以把家乡的特产西瓜或是芋头带到教室里,看完、写完之后,再来一次小聚餐;写景,可以带着学生去家乡长满野花的小山坡上实地感受,也可以领着学生去聆听随风舞动的松树林。

四、开发丰富多彩的活动

广阔的大自然是农村学生的乐土,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天然写作资源库。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领着学生去爬山、野炊、摘野果、抓松鼠……

我至今还记得带学生上山为村里的“五保户”找柴时学生与我的一番对话——

“老师,你看那边,好多树在跳舞啊!好美啊!”一个学生指着群山高兴地喊出声来。

这个伟大的发现让学生们欣喜若狂,他们细细地看着这群舞动的精灵,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老师,那棵高高的树是领舞,她跳得多好啊!”

“老师,那边,你看那边啊,那几个肯定是好朋友,他们的动作完全一样!”

“老师,你看,所有的树都在跳舞,他们是在开舞会吧!”

“老师,他们是在庆祝节日吗?”

那天真的话语让我感觉到震撼。多美的表达!多美的想象!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写不好作文呢?

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场地,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春天,和家人下地种瓜点豆;夏天,帮助家人采摘西瓜;秋天到田里去帮助家人收割稻谷;冬天到了,到地里去砍甘蔗……不同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素材。像这样的作文,由于有学生的参与和有意识地观察、记忆、思考,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变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

总之,习作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零距离地贴近生活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习作途径,让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现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乐于在习作中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的教学目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零距离作文生活
零距离与远距离
和党旗零距离
与英国媒体零距离
观察零距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