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车改革:期待满意答卷

2016-05-05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公务用车公车监督

公车改革一直备受关注,目前改革进展顺利。此次公车改革,舆情关注度高,特别是中央车改的率先垂范,舆论认可度高。

公车改革是全面改革的“试金石”

【媒体评论】

人民网评论《公车改革,硬骨头难啃也要啃》称,公车改革,硬骨头难啃也要啃。尽管“再锋利的刀,也削不了自己的刀把”,公车改革在落实中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央有决心也有智慧推行车改,只要监督力量更大、更持久,只要调动民众参与的热情,我们就对公车改革取得成功保持足够的乐观。

环球时报评论《公车改革是中国改革决心的试金石》认为,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副部级以下官员都将参与改革,两到三年之内,连事业单位、国企也都将纳入改革,中国将成为基本没有“一般公务用车”的国家。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能不能进行得下去,会不会是“一阵风”,公车改革将是试金石。

中国纪检监察报评论《公车改革树立“改革信用”》称,公车改革可以看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能不能触动附着在公车上的既得利益,考验着改革的决心。能不能渡到河的彼岸,不仅关系到这次改革的成败,更关系到整个社会对改革的信心。

【网友热议】

网友“霍晶莹”:这场改革不能只算经济账,也不能只观察反腐效果,更要算综合账,要看到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果。

网友“雷锋小兵”:中国改革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但像这样涉及官员干部切身利益,如同刮骨疗伤的坚决彻底非常令人振奋。只要公车改革能彻底完成,必将为其他方面的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网友“Mv6541”:包括公车改革在内的每一项改革都有其复杂性,艰难程度之高可能超乎想象。推动公车改革,需要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和衷共济、合力共为。真心期待公车改革顺利推进,既能鼓舞民众信心,又能做好改革先锋。

网友“曾言”:公车改革不过是整治四风问题上的一记踏石留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道路还很长远,如何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还需要做更多的思考,但笔者相信,由中国共产党引领的未来征途上,政府工作一定会更加符合人民的心意,让人民群众点赞称好。

点赞政府推动改革的决心

【媒体评论】

中国网评论《“公车改革”这份考卷的答案值得期待》认为,车改过程中一定会遭遇各种阻力,一定要下很大力气解决,才能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车改无疑是公众最盼望的,相信在我们监督之下,车改的路程一定会越走越宽。

中国铁道网评论《为国家强劲“公车改革”鼓掌叫好》称,公车改革成功与否,直观地体现着一地党风廉政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一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小觑不得。因此,这次“斗硬碰真”的公车改革给“车轮上的腐败”注入了强有力的“清醒剂”。真的是值得点赞叫好。

襄阳党建网评论《为推行公车改革点赞》称,公车改革利国利民,不仅节约了资源,更重要的是转变了干部作风,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国家工作人员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施政方式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荆楚网评论《敢于自愿放弃公车亦是一种诚意》称,敢于自愿放弃公车是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进步,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它彰显了领导干部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决心与勇气,值得一赞。

【网友热议】

网友“@swust李旭”称赞道,这无疑是个得民心的好事,一方面让领导的形象更加亲民,拉近了官员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其二在生态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减少点汽车尾气排放也是做贡献了。

网友“@湖南女子学院张闻骥”认为,公车制度改革,可以少养一批人,可以少养一些车,可有效避免公车私用的浪费行为,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用车行为,将大量不确定的用车费用控制在合理的可确定的范围之内,有利于节约开支,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

一位网友提出,公车改革是一个积极的改革方向,主要目的是减少公车滥用和财政支出。避免车改出现问题,关键是要信息透明,制定相关制度,严格执行预算,公开拍卖,合理补贴,减少公车使用,实行长效管理,强化社会监督。相信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强的当下,公车滥用现象也会得到遏制,政府的权威形象也能得到巩固和加强。

呼吁加强改革监督

【媒体评论】

人民网评论《公车改革要踩好监管的“油门”》称,加大公车改革的公开力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大财务审计的力度,纪检监察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监督,打造监管的“天罗地网”,踩好监管的油门,才能让公车改革平稳过渡,快速生效,取得让群众满意的效果。

河北共产党新闻网文章《公车改革,洗涤灵魂的心灵革命》称,面对新问题,应该有新措施,要确保公车改革在阳光下进行,让群众们看到车改的实效。由于公车一直以来的消费垄断与欠透明度问题,公车改革难免不让人议论纷纷。公车改革,只有首先让消费者满意,才是最终做到服众的重要手段。

四川新闻网评论《公车改革政策好,实现有效监督是关键》称,车改关键是规则制定者制定补贴依据要向社会公开,公车改革不能是“看起来很美”,在监督上也应该引入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等。不能“车补”发了,公车继续开着,这样就伤民心了。

【网友热议】

网友“CC”:公车拍卖有利于防止公有资产流失,又能合理处理公车闲置问题,支持!

网友“绿巨人1”:车补政策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拿出了具体方案,应该明白车补是对于具体工作的用车补贴,不是福利待遇。要监管好,让民众信服就以各地为单位经常晒晒补贴情况。

网友“刘建康”:随着公车改革的深度推进,各省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公车改革拍卖会。这是考验政府理政智慧的时候,因为从始至终都会面临民众监督的舆论压力。

赞扬规定细致 期待政策落地

【媒体观点】

西安晚报评论《公车改革成果须在深化中巩固》称,好的规定,需要细则来兑现。要巩固公车改革的成果,不是简单封存和拍卖超标、超配车辆,而是未来所有在编公车车型、车号、养车成本都要最大程度公开,让公众随时可以查询;同时,必须严控公车购买和使用的经费预算。

人民之声评论《为落实公车改革点赞》称,尽快完善全国统一的公务用车改革规定,对车改范围、车改对象、交通费补贴、保留公车的监督等方面进行原则性规范,以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严的要求、严的纪律做好公车改革。

【网友热议】

网友“木林森”说,哪一个级别应该配车,哪一个级别自己乘车,规定得清清楚楚,基本杜绝了打政策擦边球的可能性。在车补和时间上,方案也做了明确规定。

网友“清风商城”说,行动是最雄辩的证明,事实是最有力的说服,中央率先推进车改,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一级做给一级看,本身就是最好的“改革名片”,就能树立万众归心的改革信用。

网友“李青草”认为在公车的改革道路上首先要加强制度化管理,规范公车的使用,建立健全公车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公车私用的现象,对公车进行统一的“贴标”,让所有的公车都有自己的“身份”;其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让群众加入公车监督的行动中来,通过公车的标识来监督公车是否私用等,让群众深有体会地感受到国家对公车改革的决心以及信心。

公车改革大事记:

2013年11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公布,提出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2014年7月:《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发。按照新方案,中国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2015年1月: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取消的106辆公务用车举行首场不带牌照的“裸拍”。经过竞价,106辆车全部成交,拍卖金额总计660.9万元。

2015年9月:中央国家机关车改全面完成,共封存车辆3868辆,并向社会公开拍卖,2000多名司勤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各省区市已基本完成车改总体方案制定。

猜你喜欢

公务用车公车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用车
夯实监督之基
“公车上书”不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
第二批公车拍卖总成交902万元
政府采购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存在问题分析及维修费用控制
监督宜“补”不宜“比”
我省公布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