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

2016-05-04王翠华

俪人·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公民供给

王翠华

社会公民体质健康问题一直都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重大历史性社会问题之一。公共运动健康话题早已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公民的健康体魄、健康的心理状态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但在公共领域公共性的完美体现不能单单依靠科技的力量、机械的管理服务供给,认识到复杂网络社会中人性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有效利用资源整合,从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中构建一种新型的、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公开透明的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将是最有效地解决问题途径之一。

本研究依据当前我国国情及公民对体育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符合我国公民健身需求的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表明,将基本公共服务理论科学、合理的运用到公民运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构建之中,不仅表现为随着信息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还体现为能有效的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公共服务不断变革的政策背景下,探讨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构建是值得研究的,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

关于公共服务模式的研究,目前主要的几种运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有美国的“公民第一”运动、英国地方政府的最佳价值模式、澳大利亚的公共服务法案、韩国的亲切服务运动1。于嘉在《我国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的构建》中指出,我国在公共领域提供的多元化服务供给主要有这样几种模式:以政府为主体的供给模式、以经济利益为主的供给模式及非盈利组织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那么,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将公共服务创新模式运用到公民运动健康管理中,是目前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首要任务。

构建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需要。强化政府体育职能转变,更好履行政府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职能的需要。从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面临的问题来看,需要理论说明。进行经验总结,给以理论研究总结,使之逐步完善。

我国的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的实践与发展借鉴了西方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党和政府公共部门也为我国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内源性动力。

运用科学的系统分析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我国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公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进行准确定位。

本研究力图对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公共运动健康基本概念及管理服务方式等进行纵向深度及横向扩展的广度进行比较分析,构建出具有本国特色的新型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近年来实行公共服务的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最低保障与兼顾效率型”或“自保公助型”的公共服务模式。它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和法国2。二是“全面公平型”或“国家福利型”的公共服务模式。它强调以国家为主体,实行对公民的普遍保障。典型代表是英国和北欧国家。三是“效率主导型”或“自主积累型”的公共服务模式。典型代表是新加坡和智利3。

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是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的前提下构建的。必须准确界定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其核心在于确定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重点,在确定政府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范围时,要充分考虑可以获得的公共资源。

新型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在扁平化结构基础上将复杂事物简单化及认识问题的实质性理念进行构建,以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及资金流向不明、职责不清等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充分整合有效资源。

积极的互动服务过程: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的过程是一个公民大众、政府和其他提供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以公共性的内在规定为主轴来开展各个环节。政府在制定、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应体现社会公民的需求和意愿,同时作为顾客或消费者的公民也应体会政府开展工作的难处;NPO及经济组织作为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应确保在政府制定的规则下,依据公民的需求生产和提供一线公共产品或服务。

在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着。在公共运动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中,如果不是社会公民与政府公务人员之间的不对称关系,公民运动健康工作便不会得到可靠保障;如果不是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民营组织等)与政府机构之间的不平衡,社会组织发展将不会很好的良性运营;如果政府没有了治理权力,它就没有了存在的理由。

以和谐社会为背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理解运动与健康内在的必然联系:体育运动的存在是身体健康的需要;身体健康本身就表示为体育运动状态;体育运动是身体健康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詹姆斯·布坎南.财产与自由[M].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韩雪. 从多元到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3]黄华清. 运动与健身[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杨忠伟. 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2010重印).

[5]赵素卿. 公共服务理论研究概述 [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6).

[6]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黄恒学.中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68.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公民供给
论公民美育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