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016-05-04早拉姑·拜克力

俪人·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国语问题设计母语

早拉姑·拜克力

【摘要】目前在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中已经普及双语教学,特别是近几年来除了语文以外其它课程都用国语来上课的模式运用的情况下,只有经过语文课来给学生进行母语教育,但是学生的大部分精力用在汉语对母语的兴趣越来越淡的,因此语文教师应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经过这样应提高学生的爱母语的教育。

【关键词】语文 母语 国语 双语 兴趣 问题设计

目前在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中已经普及双语教学,特别是近几年来除了语文以外其它课程都用国语来上课的模式运用的情况下,只有经过语文课来给学生进行母语教育,但是学生的大部分精力用在汉语对母语的兴趣越来越淡的,因此语文教师应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经过这样应提高学生的爱母语的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的角色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那么,怎样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享受学习的快乐呢?

1、注意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的难度。

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有一个符合逻辑的“序”──由已知到未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即由认识的低层次向认识的高层次过渡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难简适度,既要保证优生在课堂上不会因为太简单而没有学习兴趣,又要保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会因为太难而茫然失措。所以课堂提问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认知的新高度,最终才能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

总之,语文教师想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达到加强母语教育的目的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语文课堂教学规律,而要坚决反对为图课堂热闹一问到底的形式主义的所谓“启发式”。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独立思考、自能读书的能力。

2、注意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设问激疑引发学生思维,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语文课主要关联社会生活,语文的来源本来是实际生活,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也比较熟悉和喜欢,所以教师在创设情景时,不仅要注重课本的知识,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以外的实际生活来源的知识。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入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中,让他们巩固课本知识,开阔视野,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又可以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感受,他们认识到了时间的宝贵,从而要好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3、合理利用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普及,并且多媒体教学工具逐渐走进课堂,成为教师们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所谓语文教师社党利用多媒体工具,课前准备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连接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内容。确实,电脑课件对加深学生的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电脑课件都能够发挥它的作用,而要看教师在运用课件时是否得当,是否必要。如果不借助课件,学生凭空想象,很难想象出这两种不同的凿井法用在这两个地方有什么区别。再者,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要注意内容不要太多,在整个教学中的比例不能过大,以利于课件在教学中的合理利用。

当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很多。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要变“灌”为“导”,也就是“导趣、导疑、导思、导创”,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其能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巧妙的“导”的设计是指引学生自读自悟地最佳途径,正确、科学的使用教师的“导”,不仅不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力。教师“导”的艺术,将是我们要致力研究的问题,愿每一位教育同仁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艺术与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国语问题设计母语
《左传》《国语》所见旧有繇辞及临时自撰繇辞考辨
母语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国语》故训与古文字
母语
精设计,巧提问
论“国语骑射”政策在清朝教育中的推行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