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字在《荷叶伞》教学中闪动灵光

2016-05-04裴婧

俪人·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灵光荷叶青蛙

裴婧

【摘要】在教学《荷叶伞》时,我时时注意唤醒孩子们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真诚、善良和美好。使这堂课自始至终闪动着人情之真,人性之善,人心之美的灵光。

【关键词】语文教学 真 善 美

“科学的境界主于真,道德的境界主于善,艺术的境界主于美。”真善美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荷叶伞》时,我时时注意唤醒孩子们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真诚、善良和美好。使这堂课自始至终闪动着人情之真,人性之善,人心之美的灵光。

一、精心呵护孩子“真”的幼芽

“在美丽的荷花塘边,一场欢乐的音乐会正在进行,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吧!”这优美语言设计的导语,和我标准到位的范读,我自认为已经把孩子引入了美丽的境界。课上得很顺利,都在我的预料之中。当让学生朗读完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问学生可有不了解的地方时,一个学生说:“为什么青蛙把荷叶叫荷叶伞?”“你觉得是为什么呢?”我问他。“不知道。”孩子两只天真无邪的眼睛始终没离开我的脸。我温柔的对他说:“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一下这个问题?”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一个男孩举手回答说:“因为荷叶是绿色的。”显然,不沾边,但我不能否认。“你怎么知道是绿的?“我追问他,“我从课文中的插图看到的。”没错,彩图画的的确是鲜艳的绿色。“你想的真周到,能从图中观察到荷叶的颜色。”我由衷地夸奖他。“老师,不光是绿,还大,荷叶又绿又大,正好盖(遮)住青蛙,像一把伞。”刚刚回答问题的男孩抢着说。此时,我的心却开了花。

我暗自庆幸刚才自己没有轻易否定孩子,否则,我怎能听到如此富有个性的真情表白;我也暗自庆幸自己没有按设计好的教案一路走下去,而是按孩子感兴趣的地方进行移情体验,让他畅所欲言,与孩子的心灵碰撞,才聆听到孩子心灵深处的声音,使孩子的语言发自内心,继而精彩纷呈。

二、在孩子的心田播撒“善”的种子

《荷叶伞》是一篇充满爱意、内容浅近的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再现了风雨中小青蛙送给小狐狸、小白兔等荷叶伞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小青蛙热心,乐于助人的品格。课即将结束时,我抛出精心设计的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青蛙是一个怎样的朋友?”“我觉得青蛙很善良。”……我转身用红色粉笔将荷叶伞用心形圈起来,几个孩子嚷道:“哇塞,老师画的心真好看!也就是说青蛙也很有爱心吧!”

听着孩子们的发言,不用说,青蛙的热情大方,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已经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则在他们的发言中经历着美好的精神之旅,美得让我酣畅淋漓。我猛的发现,原来语文教师是善的使者,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走进文本,正确对话。今天,在学生心底及时播下善的种子,明天,他们就会带着善的“名片”,走向明亮、灿烂、温暖。

朗读中用心感受“美”的奇葩

《荷叶伞》是一片充满爱意、内容浅近的童话故事,是学龄儿童喜闻乐见的感悟人生的一种媒介。孩子们往往把自己作为故事中的某个角色,深入到故事情境中去体味人物形象、语言、动作、表情。课文语言生动有趣,故事情节贴近儿童生活,极富感染力,易引起儿童的共鸣,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供了客观条件。

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描写的是小青蛙在风雨来临之时,各自打起一把荷叶伞随着雨点敲击荷叶发出的哒哒声而欢乐舞蹈的场景。文字不多,却把小青蛙那种雨中嬉闹的好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朗读训练时,我首先让学生弄明白:“鼓点”指什么?欢乐的“舞”指什么?再结合生活实际想像雨点落下来会发出怎样的节奏?有音乐、舞蹈你自己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这样,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迁移到学习中去,朗读起来通顺流畅,一气呵成,真是声情并茂,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童话故事的语言文字美。

于是我想:语文教学是美的语言的漫步,美的情感的激荡,美的思想的熏陶,美的力量的感召,美的事物的鉴赏。课文中的文化底蕴蕴含在字里行间,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两只眼睛”阅读,一只眼睛看语言文字,另一眼睛看语言背后的丰富意蕴。语文教师是美的化身,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悟美的语言,在想象中发现美的形象,在体验中感受美的意境,在品味欣赏中进行美的探求。语文教学就像春雨,滋润着荒漠的心田,就像清风,荡涤着污浊的心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时时注意让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真诚、善良和美好闪动灵光。

猜你喜欢

灵光荷叶青蛙
荷叶像什么
喀纳斯河流闪着灵光
荷叶圆圆
小青蛙捉虫
黑色灵光
云的故乡
谁能叫醒小青蛙?
荷叶伞
青蛙便签夹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