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策略

2016-05-04邓伟

俪人·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原则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邓伟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又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决定着教学效果.建构高效的教学课堂,不仅可以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也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当前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如何达到高效进行了探讨,并就小组合作这一教学形式如何应用于课堂作了有益的尝试,对于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在新的形式下,新课是一种必然。课程标准发生了变化,作为课标的实践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必然要相应地改革。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依赖于课堂的改革。课改首先要从思想改起,相应地课堂的教学设计原则就要进行变化。

一、引进生活,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不同于传统的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来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务,或者可以利用数学来分析生活中一些现象。如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中,第一课时就是数学与生活,在这一节中,要求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数学的意识,通过数字与图形的信息认识,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这里,我们引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这样的例子:小玲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应是多少分钟?分析要想合理地安排时间,就必须抓住烧饭这一环节,争取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项工作。所以应为:穿衣(4分钟),烧饭(20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这样只需要36分钟,比以前节约13分钟。像这样的例子,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养成数学的意识,并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会应用于生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了解到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为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利用悬念型问题创设情境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除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外,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此时,教师指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

2、利用生产、生活问题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上的内容有机地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此启迪学生思维,消除他们对数学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这样能起到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如在讲“合并同类项”这一节时,我们利用最常见的“狗”和“羊”来创设这样的情境:1只羊+1只羊=;1只狗﹢1只狗=;1只羊+1只狗=。第三个问题能相加吗?为什么?再如,有100元的、50元的、10元的、5元的、1元的拌在一起,要数一数这些钱,你会怎样数?学生一般会想到先把它们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的概念。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三、搭配时间,优化结构

一堂课的学习一般都会有这样几个步骤:复习、导入、教授、反馈、深化、小结、布置作业等。如何能够合理地搭配时间,优化结构,也是建构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层次时,我们必须要注重认知过程的完整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都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必须要符合这样一个认知的规律。例如:在教授统计图的选用这一课时,主要运用引导和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叫学生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统计图,然后,让学生自己感知,他们能够从各种各样的图中获得哪些信息。这样一步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几种统计图的特点,这是感性认识,为后面理性认识打下基础,可以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更容易让他们接受。紧接着进入第二步,自主探究阶段,同学们在刚才的读图中发现,从每幅图中,我们都可以直接读出不同的信息,这说明了不同的统计图有它各自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总结特点。如: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现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由于三种不同的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特征,选用适当的统计图。这一部分的设计,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加强沟通,潜力得到挖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力也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一步一步来实践,不能急于求成。相信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伍振庭;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扩展[J];科学教育;2014.06

[2]林存华,郁琴芳;课堂教学中“问题”资源的利用[J];教学与管理;2014.07

[3]闾可和;小议课堂教学模式之改变[J];教学与管理;2014.09

猜你喜欢

教学原则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