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其人文性

2016-05-04朱素新

俪人·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初中语文

朱素新

教师不能仅仅是个文学爱好者,他还得是个钻研者、引导者,况且认可、喜欢也不等同于受感化,感性的东西也终究不会持久。于是,在经过两轮的教授、学习之后,新编语文教材地位沦落,与“新”字不沾边了。细究其中的原因,对选文人文性的美缺乏深刻认识,没有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初中语文教材人文性强化的现实意义是关键。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有极其深广的国际背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而人自身严重异化,造成了人文精神的失落。如威力无比的核武器与人类自身的对立,改造利用自然资源与破坏生态平衡的矛盾,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冲突等等。总之,科学主义构成了对人文精神的巨大压力,科学技术的统治地位迅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生存方式对文化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在科学主义思想影响下的教育,过分强调科学内容、职业技术教育和实证主义方式等反映在语文教育领域,一些学校一度就出现了纯知识、纯技术的纯工具课,把富有生命活力、充满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变成无生命、无血肉的应试教育,重工具轻人文,重思维轻情感,重形式轻内容,重语言轻文学。近年来语文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强烈要求克服科学主义对语文教育的负面影响呼吁重建人文精神教育。此次课程改革适应时代需要,旗帜鲜明地重新定义了语文的本质属性:“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初中语文教材人文性的强化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我们这个时代渴求的人才不能仅仅是科技精英,而应该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充满爱心、有创新精神和自我实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湮没了人的本性,而我们的语文教育人文性强化的目的则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高扬人的主体精神,重视人的情感态度,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另一方面,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给我们富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当下时代的文化可称之为实利型文化,人们对自我教育自我获得质量的衡估标准是是否有用。也就是说,我所学习的东西可否直接转化为现世现报的利益。”这种文化心态着实令人担忧。如何激浊扬清,提升大众的文化品位,改善具体的文化语境,这当然得从“娃娃”抓起。

此外,初中语文教材作为初中语文课程组成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其人文性的强化势必也会影响其他构成要素,进而影响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达成。以往的传统课程观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将教材与课程等同起来,割裂课程内容和课程过程,忽视课程的过程性和生成性,把课程作为外在于学生的静态的东西。课程陷入封闭、板滞的圈子跳不出来,学生的思想受束缚,高分低能现象严重。新的课程观则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历体验是课程,社会生活也是课程。语文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它只有在与学生、教师、环境因素整合起来,成为课程这个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时,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任课教师和学生而言,初中语文教材人文性的强化使得教材成为教师与学生在特定环境中交流、学习的很好的媒介。以往初中语文教材中虽然不乏名家大作,但是大部分选文的写作年代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遥远,语言隔膜,主题艰深,缺乏时代感,不能追随人类文化和文明前行的脚步,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学习兴趣大打折扣。而改编后

的初中语文教材在先进的课改理念指导下,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将许多人文性强、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选入课本。这些充溢着人文精神的美文既能让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拓展出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带领学生自由翱翔于文学艺术的天宇,漫溯历史文化的长河,贴近芸芸众生,捕捉人间万象,让他们在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关照中获得精神的力量和信仰,吸收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悟性,激发学生的灵性,凸显学生的个性,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生命意识,从而各方面均衡发展,达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材人文性的强化无论是对社会发展,对文化传承,还是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地看待教材,创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它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也许它选编的作品数量有限,然而它们合在一起所体现出的深厚文化内涵及丰富的情感价值却无法估量。

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每一个教学阶段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在进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中,深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容易触景生情———产生对工作的喜爱,有了这个情的铺垫,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自主地去学习,找出问题,分析解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有针对性地持续进行不同形式的准教师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实现向合格幼教教师的转化。

还可以邀请往届优秀的毕业生围绕“刚进学校时的感受”、“如何确定自己的学业目标”、“我们的工作收获着幸福”、“如何理解机遇与挑战”等问题与在校生进行互动交流。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把握就业形势,鼓舞和感召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建功立业的激情和决心。

如果我们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也许学生和我们一样将兴致盎然、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我们期待我们通过各种努力使学生在短暂的职业学习后,散发出一种迷人的美,而美就在于他们热情的付出,美就在于他们展现出自信的笑容,美就在于他们日益增长的职业自豪感!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