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尝试

2016-05-04黄茂华

俪人·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品德课辩论思想品德

黄茂华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许多教师做了有益的尝试,我结合本校条件及学生年龄特点、知规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和改进:

一、打破单一授课形式,开展多样化课堂。

传统的教室授课,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索然无味,学生死气沉沉。我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二、开创“辩论课堂”,知行统一。。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特别是一些与生活常识、安全知识、道德观察之类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大胆的开创“辩论课堂”,针对此类内容进行课堂辩论,学生们兴致很高,也到达到了明事理,懂规范,晓常理这一目的。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例如教学《保护自我》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中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安全防范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辩识能力和认知水平。

又如上网,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在家长和老师看来,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因为中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我在教学《身边的诱惑》时,,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学生在辩论中进步,在辩论中清晰,在辩论中坚定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在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形式,优化课堂结构,找准学生的认知冲突,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养成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角色体验,塑造心灵。

近年来,有人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中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 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爱在屋檐下》,就是通过观察,来表演自己平时在家里为家人做过哪些事?自己是怎样做的?演一演,评一评,看一看,促进学生的孝心,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德行孝贤扎根于学生心中,从中懂孝道,行礼仪,爱家人。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升华学生心智。

根据思想品德课讲究明理、激情、导行的课堂教学特点,将多媒体合理、灵活运用到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让它以特殊的表现手法,更好地、真正地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服务。让学生在课堂这个有限的空间、时间里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强化学生的感知,加快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强化记忆,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充分利用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可控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道德认识,逐步做到激情、明理、导行。

如上完《灿烂的中华文化》后,我组织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我爱祖国”系列教育活动,在“讲国学、颂国学、为祖国添光彩”等具体活动中,将图象、音响有机结合的多媒体,将祖国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等画面展现出来。在“看、想、议、做”多种形式下,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国添光、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在心中萌生,爱国主义思想在学生们心田扎下了根。合理、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的形象、生动、鲜明等优势,就会给思想品德课带来生机,给课堂教学的改革开辟了新的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学,从而真正收到实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品德课辩论思想品德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