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阅读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6-05-04吴友丽

俪人·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师应读书有效性

吴友丽

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篇课文的教学很难在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一般都要二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于是,人们习惯将学生接触新课文,初读文本的教学称之为第一课时。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第一课时很简单,就是教教生字、读读课文,为第二课时扫清障碍,没什么好上的,也不用花多大心思。但正是因为很多老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有了错误的认识,才导致了第一课时效率的低下,出现了越位、错位、僵化等“第一课时虚脱现象”。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习与探究兴趣的第一步;是带领学生感知文章脉络、整体把握的关键;是组织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扫除浅层文字障碍的重要环节。第一课时在教学中的地位不是可有可无。那如何提高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优化课堂教学:

一、巧设预习,及时落实,提高第一课时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纳入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预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这一环节,并真正落到实处。所以,教师应根据年级段特点,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并在课堂上落实检查。

每次接手新的班级,我总是强调课前预习的习惯。每次学习新课文之前,必须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而且有具体的预习要求。除了标好段落序号、划出生字词、读课文三遍以上等基本预习作业之外,我特别要求学生把生字的拼音注在课文中生字上,若是不认识的字,必须查字典,再注音。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应该达到通过预习就读准字音的要求,这样可以节省课堂上疏通字词的教学时间。对于课文中重要的生字词,我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就应该掌握字形、字义,并抄写在预习本上。对于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提前布置查词典的任务。

在课上,教师对于以上预习要求一定要及时检查落实。时间可以在上课伊始,利用几分钟时间进行检查,也可以在自读课文之前提问课文大意,可以检查读书熟练程度,也可以出示针对性的题目进行检查……

教师在上课前应及时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在课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错误普遍较多的地方,提高上课有效性。

但预习对于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不是千篇一律。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小,学生识字量小,预习时不需提很高要求,只要能把课文读准确即可;而中年级开始应在读准确课文的基础上,加强对字词的训练和积累,可以加上一些摘抄、同类词语归类等词句积累的预习作业;而高年级同学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基本对词语、阅读没有障碍,所以预习工作可以放在概括段落大意、查找课文资料、拓展阅读等有深度的预习作业上。这样的预习作业安排,体现了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大大增强了预习的有效性。

二、时间充分,目标明确,提高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有效性

“书不读通不开讲”,即是说只有在第一课时把课文读通了,第二课时才能有效地展开课文的研读。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第一课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实现把课文读准、读顺、读熟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做到注重自读,给予充足的读书时间,读书目标明确。

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教师应给出明确的读书要求,或给出中心问题,要求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阅读。带着问题读课文,对于阅读有效性提高有很大帮助,这样学生能够有的放矢,抓住关键问题展开有针对性地阅读,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减少盲目读书花去的时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而教师不能让朗读过程成走过场,教师应走进学生的朗读,或俯身指导,或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珍惜和保证这五到十分钟的读书机会。

初读课文还应当辅以朗读检查,它既是对初读成果的巩固和加深,又是向“深读课文”过渡的桥梁和中介。因此,初读检查的设计尤为重要。指名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结合纠谬正误,自然是最常见的,目的是要检查一下是否真的读通了课文。但若课课如此,就单调乏味了。教师可以运用教学机智,让学生读“你最喜欢读的一段课文”,或让学生“自由组阁”:“你喜欢哪几位同学和你一道来分节把课文读一遍”,或者只要学生“挑一个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挑一个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如此等等,把选择权充分交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这样,恐怕比每次都由老师指名学生读,效果会好得多。

三、注重取舍,去粗取精,提高第一课时研读课文的有效性

第一课时是否涉及精读课文,我想,这应该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而定,这就牵涉到整篇课文的课时划分及课时目标确定。教师应针对不同课文,选择在第一课时研读的内容,做到注重取舍,去粗取精,抓住重点。

对于篇幅短小的课文,教师不必在第一课时便讲得太深,挖得太细,这样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对课文内容情节的兴趣,影响第二课时的效率。例如低年级完全可以把精读放到第二课时。但有些课文篇幅较长,且教师在第二课时教学时为了紧扣中心,深化课文主旨,往往会忽略掉部分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第一课时必须解决掉部分内容,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让路,做到取舍,去粗取精。尤其是高年级的课文,除了诗词皆应如此,方能给第二课时提供条件。而中年级可以适当讲解一、二段。

四、留下悬念,戛然而止,提高第一课时结课的有效性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语文第一课时在结课时,教师如何简要阐述或引导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突出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在高潮处,在疑难处,在矛盾处戛然而止,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也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对教材钻研的深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深度,教师的教学智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做到以上几个环节的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教师应在课前备课上下足功夫,在课上灵活应用。把握好小学阅读第一课时教学的特点,关注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优化环节,步步落实,求新求变,提高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让阅读第一课时教学同样精彩!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读书有效性
我爱读书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