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

2016-05-04刘永红

俪人·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刘永红

【摘要】逻辑思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则显得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的兴趣爱好。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延伸。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引言:随着素质化教育的推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发散性思维,将思维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中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教学方式也是不同的,教师应当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训练。现将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罗列于下,以供参考。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毋庸置疑。学生对学习有浓烈的兴趣便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数学教学偏向逻辑思维,整体感觉枯燥乏味。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教师应将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相关联,触动学生的兴趣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这些形状知识时,可以提问让学生自己找找生活中相关的形状。学生们便会给出许多答案:桌子是长方形、、手机是长方形、小红旗是三角形等等。学生们在兴趣的引导下了解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教师进一步讲解这些形状各自的特点便很容易让学生们牢记知识点。只有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获得双倍的效果。

2.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

小学生总是会语出惊人,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教师应当培养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鼓励学生多多提问,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许多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好奇心,好奇心让学生保有对知识的求知欲,善于观察事物的细微细节,积极寻求事物隐藏的奥秘。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环节。如在学习圆形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每人发一张圆形纸片[1],教师示范学生将纸片对折打开数次,让学生观察各自手中的圆形纸片。有学生发现纸片上有许多痕迹,还有的发现对折时圆形两边都是相同的,更又观察细致的学生发现所有折痕都相交于一个点。这时教师让学生打开课本,寻找折痕、交点叫什么,学生们能迅速找到答案并牢记知识点。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们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中,学生们自己动手折纸,观察折纸,开动脑筋,说出差异。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全面发展,提高了教学效果。

3.巧妙设计教学方案,知识点融入生活

在实际生活中,数学应用无处不在,学好数学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许多方便。教师应当巧妙设计教学方案,将知识点融入生活,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地位,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生活内容进行讲解,进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授“进一法”知识内容时[2],可以将其与实际生活相关,先出示题目:如果你帮妈妈分装香油,用于第二天的郊外烧烤。要将2.7千克的香油分装到0.5千克的瓶子里,需要几个瓶装完?学生们听到郊外烧烤便有了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解题思路。要找出2.7千克里有多少个0.5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有的学生很快用算术得出结果5.4,我问学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得出5吗?学生回答“不能,因为香油没有装完。”我又问学生“怎么办呢?”学生们都知道要多拿一个瓶子装剩余的0.2千克香油,所以我们要准备6个瓶子。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例题,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生们能迅速掌握并灵活应用,这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们意识到知识是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学生们便能自然而然的配合教师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任务。

4.科学设计作业练习,鼓励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算术方法、掌握解题思路方式一样,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必须通过解题来实现,增加练习题的趣味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精心设计课后练习题成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必要环节。

例如:在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后,布置一道可以一题多解的加法题[3]。5+5+5+3+5=?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大多数学生都能给出答案,有的学生可以给出第二种答案。讲解练习时,多数答案是:5×4+3,这种解题方法是就题目本身可以看到的,我让有第二种解法的学生上台写出解题方法:5×5-2,先有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再由我综合解答。将题中的3假设成5,就有5个5,但实际题目中是3,与5之间相差2,所以要减去2才是题目中所要求的答案。这样学生在讲台分享时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讲解又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满足现代化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代新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学周刊,2012,23:66-67.

[2]李世春,李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4,03:108.

[3]桓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 新课程学习(中),2014,02:15.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