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小学数学课堂的学生主体地位

2016-05-04朱连卿

俪人·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合作主体生活

朱连卿

【提要】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主体 合作 评价 生活

在农村,教学条件相对薄弱,我们只要去看、去想、去学、去做,就能建设出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数学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在学习了“6的减法”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后找一些加起来等于6的生活中的事例,于是学生分别找出了:“自己和爸爸妈妈家起来有6只手,6条腿,6只耳朵;同样教学其他的时,学生都能发现很多生活中与之有关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

二、体现小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怎样使农村小学生积极主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呢?学习小组的组建应考虑到农村小学生的兴趣有好,个性特长、心理素质、年龄特点、智力状况、学习成绩、家庭情况、性别等各个方面。在每节课的重要环节学生具备一定感性认识、小有收获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领略他人的思维策略与方法,不断地反思与吸纳,提升到理性的认识。如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出示退位减法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速算比赛,比赛结束后让每组派代表说说计算方法,获胜的一组说出了竖着看的规律“后面的每一个算式的得数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得数少一。”教师再适时引导“除了这个规律外,你们还想知道这张表中藏着的其他规律吗?先自己看一看,想一想再在小组中说一说你的发现。”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发现者的位置上,让他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探索与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扩大交流面、获得思维的碰撞,自己发现规律。

三、评价学生多元化。

在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非常重要,在课堂的交流中教师更是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评价或是引导学生互评及自我评价,以求得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如:《认识人民币》一课中,一学生想的方法正是教师最需要的,刚好被这个学生想出并说出。我这时会说:你太理解我了,我也理解你,你想到我心理去了,请再说一遍 。教师的幽默会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课堂中的幽默则令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更好的进行情感交流。所以每当学生有较佳的表现时,教师不能以一句“不错!”、“你讲对了!”来评价学生的回答。学生难免会心情紧张,出现语言结巴、词不达意的情形,这时教师为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说:“这位同学还有点保守,不愿把他的想法告诉我们。”一句话把全班学生逗乐了,同时也使发言的学生摆脱了窘境,顺利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升、情感的表达是千差万别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意愿,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在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儿童处于集体的活动中,他们喜欢表扬和鼓励,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组织教学,开展活动。教学的激励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情态、行为上。

四、将数学学习置于生活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

总之,只有在教改上下功夫,潜心挖掘教材,用好乡土教材,适时适地选择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合作主体生活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