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医明妃传》与谈允贤

2016-05-04蒲昭和

家庭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女医生医术祖母

蒲昭和

近日正热播的传奇剧《女医明妃传》,让中国版的“大长今”火了起来。全剧讲述了奇女子谈允贤在严苛的封建礼教束缚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明朝首位女国医,同时也演绎出了一出宫廷争斗结合情感纠葛的故事。

谈允贤确有其人

谈允贤确有其人,她与义姁、鲍姑、张小娘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谈允贤(1461-1556年)是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一个儒医并重的家庭。其祖父谈复曾任刑部郎中,且“兼以医鸣”,祖母也对医药十分精通。祖父因二子均入仕,“医用弗传”,见孙女聪慧,便让其“弃女红习医”。在祖父母的悉心指导下谈允贤开始学医,15岁时她就遍读《难经》、《脉诀》等医典,并随祖父临证处方,出阁后她仍没有放弃学医。新婚不久,她得了气血失调之病,她把自己的病证作为研习对象,自己开方配药,终于治好了病。谈氏育有“三女一子”,每当子女有疾,也都是她亲手调治,其医术也日渐精进。后来,她祖母卧床不起,临终前将全部秘方和制药工具传授给她。

明代对女性贞洁要求苛刻,女性有病,男医生只能“说证取药”,不可细致诊察。而谈允贤凭借医术高超和熟悉女性心理,治愈病人越来越多,在当地社会开始崭露头角,渐为正统医学体制所接受。她行医之后,“相知女流眷属,不屑以男治者,络绎而来,往往获奇效”,很快成了当地有名的女医生。谈允贤不少奇妙治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因医术精妙,据传她还曾经被请进宫内,为皇家眷属治病。据载,谈允贤“年益高,术益神”,活了96岁,这也成为其医术高超的一个佐证。

谈允贤50岁时(1511年),将祖母传授的医术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写成了一部 《女医杂言》,该书由其子杨濂抄写付梓,流传后人。

《女医杂言》专治妇科病

在古代女医中,有著作传世的极少,谈氏所著《女医杂言》能传至当今,这正是她对医学的最大的贡献之一。

《女医杂言》是一部专门性妇科医案著作,收录病案31例,病人均为女性,除部分内、外科疾病,治疗的都是妇科病,比如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产后诸疾、腹中结块、血崩、不孕等。病患不拘身份,对象广泛,从婢女到富家千金 ,从“船女”到“商人妇”,皆有涉及。病人年龄从6岁到69岁,其中育龄妇女占一大半。

《女医杂言》虽所载病例不多,但都是谈氏临床治疗的成功案例,有的经验很有特点。该书的主要特色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案例简洁,记述明了。医案采用追忆的方式撰写,每个案例,通过问诊获得尽可能详细的病史资料,诊治过程先讲病情与病史,次列治法(或药或灸),多数记载有处方,还常注明方剂的出处。

2.问诊细腻,体贴入微。书中常记载:“夫故商人,以财为欺。妇性素躁,因与大闹当即吐血”;又“一妇人,年三十八岁,曾生十胎。后有孕怕生,因服药堕胎,不期恶露丢多将死”;还有“因夫贵娶妾,忧忿成疾”的。同为女性,谈氏能够在亲密、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对病者情感和生活仔细观察。出于对女医生的信任,女病人也易坦诚讲述病情,医患之间良性互动。如此,谈氏能更深入地了解病情,治疗中也能丝丝入扣,得心应手。

3.内外兼治,擅用灸法。谈氏治病注重内外结合,31个病例中,大多开具内服药,也有13例采用灸法或药灸同用,施灸病种包括内伤杂病、妇科、儿科、外科等诸疾,选用灸穴达29个。其中用灸治愈瘰疠痰核(类似颈淋巴结核)4例,不循常规,值得今人借鉴。

4.用药平常,方多平易。谈允贤喜用时方,方多平易(如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四生丸等)。所用药物,寻常可见,不尚珍贵稀缺,亦不矜奇炫怪,哗众取宠。虽无更多理论和治法的创新,但反映出一位医家的踏实认真和对病人的体贴关爱。

“明妃”与明帝情感纠葛——纯属虚构

不过要澄清的是,历史并不像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中所演绎的那样,谈允贤并未当过明妃,她结过婚,并育有3个子女。有关她与明代宗和明英宗的感情纠葛,更是不存在的。谈生于1461年,明代宗去世于1457年,明英宗去世于1464年,三人不可能产生感情纠葛。至于说她是“明朝首位女国医”,这也缺乏依据。当然,《女医明妃传》的热播,可以让人们了解这位湮没于正史的民间女医生,仅此也功莫大焉。

猜你喜欢

女医生医术祖母
女医生演义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祖母
祖母家的夏天
文化
祖母尚能倚门望(节选)
白痴疗法
近代革命话语中的“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