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挥机构指挥能力评估模型研究

2016-05-04王劲松阳名喜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6年2期
关键词:评估模型指标体系

王劲松,阳名喜,张 童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 450001)



指挥机构指挥能力评估模型研究

王劲松,阳名喜,张童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高效指挥能力的释放是指挥机构构建的目标,研究评估指挥机构指挥能力,对指挥机构的建设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首先分析指挥能力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子构建了指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指标体系建立了指挥机构指挥能力的评估模型,并引入边际效益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模型并提出了提升指挥机构指挥能力的具体途径,验证了评估模型适用性,提出了提升指挥机构指挥指挥能力需要把握的关键要点。

关键词:指挥机构;指挥能力;指标体系;评估模型

指挥机构是由指挥员、指挥机关和保障力量组成的具有组织指挥职能的组织[1]。其职能的发挥对作战指挥活动的运行和作战指挥目的的达成具有决定性作用[2]。一个健全、高效、合理的指挥机构,对作战指挥的成败有关键性的作用[3]。指挥机构是否健全、高效与合理体现于其在作战指挥活动中指挥能力的发挥。指挥机构指挥能力的高低制约着军事潜力向实际战斗力的转化程度。深入研究评估指挥机构指挥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指挥机构建设,对提高其指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指挥机构指挥能力分析

指挥能力,是指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在指挥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运用客观条件的能力。由指挥员的指挥素质、指挥机关的业务能力,以及指挥体制、指挥手段状况等因素综合决定[1]。指挥机构是以指挥员和指挥机关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指挥实体。作战指挥机构的结构形式、运行方式、组织与管理,将直接影响着作战指挥效能的发挥[4]。指挥机构作为指挥能力的承载主体,其指挥能力的释放,受指挥主体综合能力、指挥机构编组和指挥手段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指挥机构指挥能力,应考虑指挥主体、指挥机构编组、指挥手段三个因子。若用CC表示指挥能力的量值,u,v,w分别表示指挥员素质、机构编组以及指挥手段三个因子,则它们的关系可用函数模型表示:

CC=f(u,v,w)

(1)

2指挥机构指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指挥机构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构建其指挥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十分复杂的。但究其根本,指挥机构指挥能力是在指挥体制条件下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通过一定的指挥手段作用于作战部队达成战略目标的能力,因此,可以说指挥机构指挥能力是指挥主体与指挥手段在机构合理编组条件下的功能合成。基于前面对影响指挥机构指挥能力各因素的分析,最终可以把指挥机构指挥能力(CC)指标体系确定为指挥主体、指挥手段和指机构编组三部分组成,其中各个因素以包含若干子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表1是根据德尔菲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到指挥员素质对这三个要素的判断矩阵。

于是,我们得到指挥主体、指挥机构编组、指挥手段三个指标权重向量为H=(0.40,0.33,0.27)T。

图1 指挥机构指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CCB1B2B3SiWiB115.5/4.56/43.72220.40B24.5/5.515.5/4.53.04040.33B34/64.5/5.512.48490.27合计9.24751.00λmax=3.0003 CI=0.00015 CR=0.0003<0.1

2.1指挥主体

指挥主体是指指挥员与指挥机关。指挥主体综合素质要从指挥员指挥能力和指挥机关的业务能力进行分析。对于指挥员指挥能力,我们认为主要包括研判力、决策力与影响力。研判力是指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科学预见战场态势能力;决策力是指科学进行决策的能力、把握决策时机的能力、合理选择决策目标的能力;影响力是指指挥员驾驭和影响部属的能力、激励和凝聚部属的能力、与上下级及友邻沟通的能力。研究指挥机关的业务能力,主要从参谋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主要包括参谋人员的战场感知力、理解力、沟通力、信息系统运用力、预案拟定能力。感知力是指情报信息获取能力、传递能力、处理能力;理解力是准确把握上级意图、洞悉重心的能力;沟通力是指与内外、上下及友邻沟通的能力;信息系统运用力是指完全掌握信息系统平台或终端操作技能的能力;预案拟定能力是指掌控信息、有效运用资源、科学拟定作战方案的能力。本文结合专家意见得到指挥员能力和指挥机关的业务能力对指挥主体综合能力的作用比为0.52∶0.48,即此两要素对指挥主体综合能力的权重向量为I=(0.52,0.48)T。

2.2指挥机构编组

结构决定功能,指挥机构的编组形式直接影响其指挥功能的形成与发挥。指挥所编组是指对指挥所内各要素进行的临时组合。通常设立指挥控制中心和情报、通信、军务动员、政治工作、后勤保障、装备保障等部门[1]。研究指挥机构编组是否科学,可从机构部门设置、职能划分和指挥关系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机构部门设置合理与否又与结构完善程度、指挥层次与指挥跨度的设置紧密相关。而职能划分包括了指挥员职能明确、部门职能明确与参谋人员职能明确三个方面。指挥关系包括的机构内部的协调配合关系与指挥机构外部的指挥、配属、支援等关系的明确。我们利用德尔菲方法进一步得到部门设置、指挥层次以及指挥跨度三个指标的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其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指挥机构编组B2对其下层指标的判断矩阵J

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三个子指标的权重向量为J=(0.4570,0.3329, 0.2101)T。

2.3指挥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挥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战指挥活动逐渐从依托发展到依赖指挥信息系统实施。指挥手段的实质就是指挥信息系统。指挥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主要与其信息化水平紧密相关。我们对其具体研究从指挥信息系统的信息力、结构力和联通力进行[5]。指挥机构指挥信息系统的信息力,包括侦察定位能力、信息融合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辅助决策能力等;指挥信息系统的结构力包括了指挥信息系统的适应能力、系统的稳定性、系统防护性能、系统的重组功能等;指挥信息系统的联通力通常包括通信容量、信息传输质量、并行作业功能、动态控制功能、系统延时性等。利用德尔菲方法得到指挥手段三个子指标的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算出各子指标的权重,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见表3,得出指挥手段子指标权重向量L=(0.3777,0.2890,0.3333)。

表3 指挥手段B3对其下层指标的判断矩阵L

3指挥机构指挥能力的评价模型

设x是上述指标体系中的任一指标,本文中对于x的价值量采用满意度(对该指标的满意程度)来衡量。我们把某一指标的满意度记为μ(x),并规定0≤μ(x)≤10。对于评估目标来说,满意度越大越好,即μ(x)=10时满意度最佳,μ(x)=0时最差。

通过对指挥机构指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可认为指挥机构指挥能力满意度变化率受指挥主体综合素质、指挥机构编组和指挥手段满意度变化率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假定指挥机构指挥能力是此三者的常规回报。于是,我们就有

(2)

而指挥主体综合素质满意度的变化率受指挥员能力、指挥机关业务能力满意度变化率的影响,而同样假定指挥主体综合素质满意度对于这两个要素也是常规回报的,即

(3)

同理,可得

(4)

(5)

将式(3)、(4)、(5)代入式(2),通过转化可得

(6)

(7)

其中,k表示影响形成指挥机构指挥能力的各因素间的相关系数。α、β、γ、δ、ε、、θ、ϑ、μ、π、ρ>0分别为各子指标权重系数。考虑在建立指挥体系时,我们假设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常数k等于1,模型可以简化为

(8)

式(8)就是指挥机构指挥能力评估模型,它反映了指挥机构建设中各要素组合与所能产生的指挥能力的关系,表示各要素组合后能产生的理论值。

4指挥机构指挥能力评估模型的分析

研究指挥机构指挥能力评估模型,其目的是通过能力评估找出提升指挥机构能力的着力点。在此,我们引入边际效益概念。边际效益是指在建设中影响指挥机构能力的各基本要素的投入引起满意度发生变化时,指挥机构指挥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变化的趋势和程度。通过对边际效益的研究,可以确定在原有条件下增加哪些要素的投入最有利于指挥能力的提升。例如,指挥员能力素质的边际效益为

(9)

假设各基本要素的初始满意度为1,代入式(9)得:MCCC11=αδ。同理,可得其他子指标的边际效益。根据前面所述的权重向量,可计算出指挥能力子指标的边际效益,如表4所示。

表4 指挥能力指标要素边际效益及排序表

5结束语

从形成指挥机构指挥能力的各要素的边际效益实例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指挥主体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指挥机构指挥能力的关键要素,在指挥主体综合素质建设过程中,更应注重指挥员指挥能力的提升;

2)合理的指挥机构编组为指挥能力的提高提供组织保障,对指挥机构进行编组时,要突出对指挥机构职能部门的设计与部门职能的具体明确;

3)完善的指挥信息系统为指挥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手段,而进行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时,要侧重于信息系统信息力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169.

[2]王光宙.作战指挥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104.

[3]赵昌军,李劲松.信息化战争作战理论创新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146.

[4]刘树海,李洪峰.作战指挥学[M].合肥:解放军炮兵学院,2004:56.

[5]刘开清,张纪昌.许志庆.浅议海军战役指挥机构指挥能力要素[J].海军学术研究,2014(7):49-51.

Evaluation Modeling on Command Capability of Command Organization

WANG Jin-song, YANG Ming-xi, ZHANG To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The release of high efficient command ability is the goal of the command organization. The research evaluation command abi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and mechanism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constructs the command cap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factors.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odel. Finally, it verifi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and puts forward the key points.

Key words:command organization; command capability;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E9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3819.2016.02.015

作者简介:王劲松(1965-),男,河南驻马店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军队指挥学。阳名喜(1982-),男,硕士。

收稿日期:2015-12-08

文章编号:1673-3819(2016)02-0072-04

修回日期: 2015-12-25

张童(1986-),男,硕士。

猜你喜欢

评估模型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试验靶场无线通信系统综合效能评估方法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电能质量评估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