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心成年人也会患麻疹

2016-04-29

人民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出疹麻疹水痘

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消息,今年2月,北京市报告麻疹病例80例,较1月有明显上升。其中,以20岁以上成人为主,占86.3%。根据北京市麻疹的流行特征显示,每年从1月开始,发病人数逐渐上升,3月进入麻疹高发期,4~5月发病达到季节性高峰。

众所周知,麻疹一般是指儿童时期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此,一说到麻疹,我们条件反射会想到孩子。然而,从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消息不难看出,麻疹并不是儿童的“专利”。为了让大家对麻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本刊记者对这方面的专家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刘跃梅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请问麻疹的临床症状是什么?有何危害?大体来讲,麻疹的发病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刘跃梅:麻疹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患了麻疹后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脑炎,心肌炎等,严重的还可危及生命。

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麻疹大流行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由于人口流动增加,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或免疫失败,加之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年降低等原因,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曾发生了麻疹流行,特别是成人麻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今年入春以来,我院就接诊了这样的病人,发病病人为23~37岁的成年人。

记者:根据您临床上的接诊经验来看,这些年麻疹的发病都有哪些具体的特征?

刘跃梅:回顾我院近几年接诊的麻疹病例,根据病人的特点看,具有以下特征:

1. 发病场所人员集中。多为散发起病且又相对集中于幼儿园和大专院校中的外来新生及建筑工地或城郊流动人员聚集地。

2. 发病季节改变。未使用麻疹疫苗前,麻疹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并每隔1~2年为一个小流行年,相隔4年就会有较大的流行,周期性发病。而普种麻疹疫苗后,发病季节移至每年的3~5月份,这与入春以后人群社交活动频繁,接触感染者几率上升有关。

3. 发病年龄不同。过去麻疹发病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尤以1~2岁居多。现在麻疹患者大多是8个月以内的婴儿和7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包括成人。

4. 不典型病例增多。过去典型的麻疹具有发热3~5天开始出疹,并且皮疹从头部开始出疹的特征。如今典型麻疹比较少见,出疹时间提前或延迟,出疹顺序先从四肢出现,逐渐向胸背呈向心性发展,皮疹以斑丘疹多见,亦可有疱疹、出血点样皮疹,常无麻疹口腔黏膜斑。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均有发热,多为高热39~41℃,上呼吸道炎症,如咳嗽、流涕、流泪、结膜充血、畏光、眼睑分泌物增多等。

记者:看来有关麻疹的发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您刚才提到的成人也会患麻疹就是一种新情况。请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另外,成年人身体机能比较成熟,是否即使患了麻疹症状也会比较轻微?

刘跃梅:近年来,青少年及成人麻疹患者明显增多。这主要与人体初免时获得免疫抗体的质与量逐年下降有关,同时,与有些人7岁时遗漏了加强免疫,既往免疫接种质量无保证或免疫失败等也有一定关系。此外,有些孩子是超生的,他们在出生后没有及时注射疫苗也是原因之一。

成年人患麻疹后其症状会比较严重,合并症除肺炎、肠炎、喉炎外,还特别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早期误诊。一般来讲,医患双方对成年人麻疹都认识不足,一旦出现发热,多急于应用退热剂而影响出疹,使出疹期推迟,且常易误诊为过敏性皮疹、风疹及药物疹而贻误治疗时机,这也是并发症增多的重要原因。不过总体来说,成人患麻疹的预后会比儿童好。

过去曾认为麻疹是“终身免疫性疾病”,即每个人一生只会患1次麻疹。近期的研究表明,麻疹并非“终身免疫”,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内这种特异的麻疹抗体也会逐渐降低,长期没有再次接触麻疹病毒的机会,体内麻疹抗体最终将会消失,此时若再感染麻疹病毒,即可发病,故少数人可患第二次麻疹,对疑似麻疹的病人不可掉以轻心。

记者:为了防止麻疹疫情的大面积爆发,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刘跃梅:根据卫计委的部署,从今年起,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对原麻疹疫苗免疫程序已做调整,第一针接种时间为8月龄,第二针接种时间为18~24月龄,疫苗每针次人用剂量由0.2毫升改为0.5亳升。麻疹免疫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自动免疫可在流行前1月,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又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或免疫史不详的人,一律给予皮下注射疫苗0.5毫升。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1个月达高峰,2~6个月逐渐下降。一般一次接种后免疫作用仅能维持4~6年。被动免疫即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

要注意的是,发现麻疹患者后,应尽早控制传染源,麻疹患者在出疹期间的前后5天都有传染性,如有并发症则传染期可延长至10天左右。对麻疹患者不能盲目降温,以免使病程延长,增加患麻疹肺炎的危险,而应尽量让麻疹出透、出齐,杜绝滥用退烧药,最好是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进行治疗。

记者:感谢刘教授关于麻疹相关情况的详细讲解。春季万物复苏,是各种流行病的高发季节,请问除麻疹以外,还有哪些传染病需要重点防范?

刘跃梅:除麻疹外,诸如流感、流脑、风疹、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季节都易流行爆发,要严防此类疾病。尤其是儿童,要特别注意风疹、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出现先面部后颈部再躯干然后四肢的淡红色斑丘疹,伴有耳后、枕部、颈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关节痛、脑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胎儿死产或发生畸形。冬春季多发,主要感染对象为5~9岁儿童,部分成年人、孕妇、育龄妇女也可感染此病。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病毒容易在神经节潜伏,成年后易发生带状疱疹。水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亦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幼托儿童、小学生极易感染发病。

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5~10岁的儿童,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小儿腮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最为多见,主要通过飞沫及病人接触传染。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

为了远离传染病的侵袭,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以下几个方面不可忽视:

1. 保暖。中国有句老话,春捂秋冻,春季时昼夜温差非常大,所以一定要记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

2. 通风。室内必须多通风,尤其是一些比较密闭的场所或装有中央空调的房间要经常通风,增加空气的流动,减少细菌、病毒所形成的气溶胶在空气中的密度。不要频繁进出空调房。

3. 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一些大型集会场所或者建在地下的超市,这样的地方不通风,要尽量少去。

4. 合理用药。感冒后,最好上医院请医生诊治,不能自作主张上药店随便买药吃,尤其是孩子,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5. 营养支持。一方面是要多饮水,另一方面还要多吃一些水果和绿色蔬菜。饮食上不要暴饮暴食,要少量多餐。

6. 注意卫生,尤其是手的卫生。要勤洗手,勤洗脸,经常清理呼吸道。人员密集的地方有些物品难免不卫生,所以要养成清理上呼吸道的习惯,漱漱口,清理出鼻腔内的分泌物。

认真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离传染性疾病就会远一点,儿童传染病的发病也就可以明显得到控制。

猜你喜欢

出疹麻疹水痘
观疹识病
水痘源流考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ash Fever with Anxiety
“水痘”离您的孩子很近,您做好准备了吗?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治
患过出疹性疾病的人是否不需要接种麻疹疫苗?
某部2011—2015年水痘发病分析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麻疹“卷土重来”
金塔县控制、消除麻疹带来的经济效益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