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

2016-04-29赵奎

当代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凤姐贾母曹雪芹

赵奎

作为艺术形象,王熙凤可以说是《红楼梦》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在书中,曹雪芹真地把王熙凤写活了!她到哪里哪里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她是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真实而又生动的真人和活人。曹雪芹为凤姐写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我们从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者对凤姐聪明才智的欣赏,对她德与行的批判,对她悲剧命运的同情。

一、八面玲珑——看凤姐精明能干

毫无疑问,凤姐的聪明才智是宁、荣二府中最为出类拔萃的。她实际上是荣国府日常生活的轴心。她的美貌、伶牙俐齿、精明干练都让人震惊。正如秦可卿所说:“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书中,曹雪芹大量勾勒了凤姐的光彩照人。她的形象,她的神态,她的地位,她的气势,她的性格,她的灵魂都显露无疑。凤姐真是一个超级演员,在对人对事上她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尤其是她的心思始终没有离开过贾母。她为贾母的悲而悲,为贾母的笑而笑。这是因为凤姐深知要想保住自己在贾府中稳固的地位,就必须得到贾母的认可、支持。因此,她抓住一切只要是她认为可利用的机会,即便是很小的事,她都会不遗余力地讨好贾母。而贾母作为贾府中的老太君衣食无忧,惟一盼望的就是自己晚年生活能够过得幸福,因而凤姐就把如何经常为贾母制造热闹、博取欢心,当作自己的最重要的事情。例如,贾母为了贾赦讨鸳鸯作妾而大生气,一家人都吓得战战兢兢,这时候便是她显本事的机会了。她首先假意地反派了贾母的不是,她说:“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把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如果我是男人,我也要她。”这样逗得老太太发笑,然后打起牌来又故意输钱、故意抵赖。她发现乡下的刘姥姥颇受老祖宗的喜爱,于是她就把刘姥姥当成了宝贝。老太太头上有个包,她却说是用来盛福的。当然这些幽默诙谐也是源于凤姐的聪明才智。

做贾府的当家媳妇是断乎不容易的。在那长辈、平辈、小辈、本家、亲戚和男女奴仆之间,彼此都有着极复杂的矛盾,若不具备独到的权术机变,一个孙媳妇辈的年轻女子是会被压得粉碎。可是她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竟能够见风使舵,多方应付。在贾府这样一个大家庭中,她左右逢源,对上阿谀讨好,并用自己的职权巧妙解决了一些矛盾,即使不能解决的也躲闪一旁,不露声色的察言观色,然后又以巧妙的手腕使自己处于比较有利的一面。例如,她的婆婆邢夫人要她去向贾母为贾赦讨鸳鸯做妾,她很巧妙地摆脱了。王善保家的怂恿着王夫人搜检大观园,她心里觉得这是一种轻举妄动,也伤害了作为荣府当家奶奶的面子,她就自己站在侧面,消极参加,留给探春去给王善保家的以迎头痛击。凤姐生病,探春暂代家务,她很快地感觉到必会首先拿她“作法子”,同时也能识透探春的“新政”也必不会真正推行,于是就以退让迁就的态度避免冲突。她看出贾母、王夫人偏爱宝钗,就加倍铺张地为宝钗过生日;看出王夫人选定了袭人为宝玉的候补侍妾,就从各方面去优待袭人。当李纨带领众姊妹声势浩大地找她加入诗社时,她知道这不过只是要她出钱,于是就答应担任“监诗御史”职务,先出了五十两银子,免得被人们看作是“大观园的反叛”。她居然也能说出“一夜北风紧”的诗句。大家试想,如果凤姐自幼学得琴棋书画的话,那是不是要同宝黛争辉了呢?作者对这一位手腕灵活的少妇,随处都以极巧妙生动的手法加以刻画,使读者到处接触到她才智的锋芒和活跃的形象。

秦可卿之丧无疑是贾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很难办好的一件事,这对谁来说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贾珍求凤姐协理一个月,王夫人怕她办不好,就没答应。贾珍请求到:“若说料理不好,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决断,如今出了阁,越发历练老成了。婶娘……只看在死的份上吧!”那凤姐素日里最喜揽事,好卖弄才干,如今贾珍如此央求她,心中早以允了;又见王夫人有活动的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哥说得如此恳切,太太就依了吧。”由此可见,凤姐当时心痒难耐、急于想表现自己的心理。她初到宁府就揪出了宁府的五大弊端:“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是多么全面、又是多么明敏!她对症施药,加以整顿:首先是分班管事,职责分明;其次是精细考核,不容混冒;第三赏罚严明,树立威信。于是,头绪清楚成绩立见:“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厉害,自此各人兢兢业业,不敢偷安。”“凤姐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凤姐虽然如此之忙,亦因素性好胜,惟恐落人褒贬;故费尽精神,筹划得十分整齐;于是合族中上下人等,无不称赞……一切张罗招待,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俱不及凤姐举止大雅,言语典则;因此也不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旁若无人。”凤姐的管理才干在这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王熙凤也具有早期的资本家的痕迹。例如,她克扣众人的月钱进行高利贷的投资,当资金周转不灵的时候,她又及时找鸳鸯,把老太太的钱挪用暂且堵住亏空,解决了问题。这一点也可看出凤姐的聪明才干。

二、五味杂全——品凤姐心狠手辣

在《红楼梦》里,王熙凤几乎成了政治的化身,她包揽、囊举,整个身心与苟且营生都表现为权欲、权谋、权力、权威、权势和权利的渴求、奋斗与实现。读《红楼梦》,我们也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作者刻画这个人物,在这一点上丝毫也没有讳言她的罪恶,而且精心设计了几个情节,以暴露她的贪财、狠毒与残忍。

“弄权铁槛寺”(第十五回):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一纸之书指示地方官拆散一对相爱的未婚青年,并逼得他们双双自杀。

“毒设相思局”(第十二回):“癞蛤蟆”式的贾瑞,偶然触犯了她的尊严,她就略施手法,无必要地置之死地。

“诱害尤二姐”(第六十八、六十九回):她假装贤惠,把尤二姐骗入大观园,然后以最狡猾最狠毒的方法把已有身孕的尤二姐逼死,还要设法追杀她的前夫张华。

“逼死鲍二家的”(第四十四回):凤姐过生日,举行宴会,贾琏却跟仆之妇鲍二家的通奸,她便借着酒劲撒泼,逼得鲍二家的上吊自杀。当她听说鲍二家里的将要打官司,起初也大吃一惊,但立刻就说不许赏她们的钱,还要反告她们一个“借尸讹诈”。

弄权与谋私是相承的。凤姐先抓用人行政,她不仅向别人争权利,而且也同自己的丈夫争权利。贾珍要派贾蔷到南方去采买唱戏的女孩子,贾琏原不甚同意;但贾蓉示意凤姐,凤姐便立刻发言支持,使他通过;于是贾蔷贾蓉两个当面许下了贿赂。贾琏要派贾芸去管理小和尚、小道士,凤姐却先答应了贾芹,结果把贾芸打发掉了;于是贾芸悟到了“一起头就求婶娘,这回子也早完了,谁承想叔叔竟不能的!”他就使用贿赂和巧妙的语言来说劝凤姐,果然派了他充当大观园种树的差使。馒头庵的老尼姑求了凤姐假冒贾琏之名,托了长安节度使,强迫别人退婚,结果张家的女儿和长安某守备的儿子双双自尽,而凤姐就以别人两条命(虽然不是直接的)而无所顾忌地得贿三千两。凤姐经常叫心腹奴才在外面放高利贷,甚至把上上下下的月钱常常克扣、挪用、放利。贾琏要请鸳鸯偷取贾母的银器去典押,必须先许下对她的好处才能办通。直到最后贾府抄家,她的几大箱的放利钱的票据也是主要罪证之一。王熙凤是荣国府的当权者,同时也就是这一家庭的贪污盗窃、弄权营利的首脑。她使用着自己的特权,剥削着全家人的利益。

王熙凤玩弄权术,首先是在贾府诸多矛盾中紧紧握住最有利于自己的一环,巴结、奉承并取得最高统治者贾母的信任与喜爱。贾母的物质生活是满足的,于是她就极力经营贾母晚年的精神享乐,制造热闹,博取老太太的欢心。其次,光巴结上面不行,还必须残暴地压制下面的才有立足之地。她肆无忌惮地干了许多坏事,并以耍阴谋、行残酷的手段排除异己。她还能够见风使舵、多方应酬、八面玲珑、四处威风,把上下左右都操纵在自己的手里,大小事由自己运作。

她口蜜腹剑,阳奉阴违,耍弄权谋时又很好地把握与表现。正如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对尤二姐所说:“我告诉奶奶,一辈子别见她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这是对她深刻而生动的描写,就连她自己都承认:“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头退步。”然而,王熙凤毕竟不是反面人物,作者并未把她写作一个纯粹的坏人。她对宝玉及众姊妹并不伤害,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还及时地凑趣,为他们的“文艺活动”出钱撑势。当刘姥姥这位乡下老太婆来告帮时,她表现出少有的慷慨大方。贾赦(她的公公)要讨鸳鸯做妾时,她态度很明确地反对,对于抄检大观园,她的立场很分明地反对抄检。即使最后无奈参加,也只是消极应付。她为什么要反对抄检呢?原因之一是她知道:抄检大观园,骨子里是针对林黛玉的。因为凤姐同宝玉的关系很好,有什么事互相找。凤姐是宝玉的物质利益的实际维护者,而黛玉则是宝玉的精神支柱,这三个人是一个“共同体”。很多读者,包括一些红学专家,总认为王熙凤玩“掉包计”破坏宝黛爱情,我不这么认为。贾母、凤姐都是站在宝黛这边的,曹雪芹的原意就是这样的,多数人不过受了高鄂后四十回的歪曲的影响罢了。像宝黛这样的表兄妹从小在一起、亲密无间、发生感情、终于婚配,在当时的社会并不少见。他们的家长,并不是个个都同自己的心爱的子女过意不去而一定要找别人把他们害了。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的女儿,凤姐因自己的婚姻并不美满(她真爱贾琏吗?)还会再破坏情投意合的两个人吗?

要知凤姐是不是纯粹的坏人或反面人物,还可以和书中的夏金桂做个比较:凤姐精明能干,虽狠毒刻薄,却八面玲珑博得众人喜爱;而夏金桂虽“邱壑经纬,步凤姐后尘”,却阴骘狠毒,直接害死香菱(由判词“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知),作者称她是“河东狮”。这两个人的优劣高下,是很能分得清的。

然而,毕竟她自己作恶不少,四条人命直接或间接地要算到她的账上,这个荣府的当家少奶奶,“机关算尽太聪明”,又会怎样呢?

三、末日黄昏——惜凤姐一抹红泪随风去

王熙凤也是个女人。她漂亮,但她没有温存;她出众,但她只有欲而没有爱(“贾琏戏熙凤”和刘姥姥眼中所见她和侄儿贾蓉的暧昧关系,部分地显示了她的性生活) ;她了不起,但她没有女人的气息、秉性与情怀。

纵观《红楼梦》我们不难看出,造成王熙凤的悲剧命运是有多种因素的,但不是“红颜命薄”与“官祸”,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想,这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可以从“第十三回”开头的秦可卿自杀时托给王熙凤的梦中可以知其一二:“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指宁荣两府)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婶婶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世,亦可能常保永全了。”……“眼中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结果是“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几段话告诉我们:个人的命运是与家族、民族乃至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都衰败下去了,王熙凤能逃脱得了吗?最后,无论她曾经多么的辉煌得意、多么的威风八面,都随着贾府的败落而成了过眼云烟而惨遭休弃,遭贾琏遣返金陵老家不久血崩而死。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她与贾琏家庭夫妻生活不断恶化而使她嫉妒上火、绝望忧郁而病死。刚结婚时,她与贾琏还算恩爱,“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第十三回)你看,曹雪芹写得多细致啊!与丈夫小别,独守空房“无趣”啊!但是后来慢慢就变了,因为丈夫贾琏是个淫棍色鬼。贾琏借口王熙凤没有生儿子而宗族无继,便招婢纳妾、养情妇,包二奶包到家里来;而要强顾面子的王熙凤妒火上身,设计害死了尤二姐,非但不能解除无儿子对她地位的威胁,徒然增加了贾琏这个狗男人对她的反感与无情——“休”!这个“脂粉里的英雄”,其下场,随着贾府的衰败与自己的被休而病死,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曹雪芹写得十分悲惨,惊心动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既无情地揭发了凤姐的一切罪行,并不遗余力地刻画出她独断独行、不恤人言、不顾结果的“毅力”;但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剖析这位强者内心多少矛盾与软弱之处。她自称不信鬼神,可是贾瑞、张金哥夫妇、鲍二家的、尤二姐都是怎么死的能不能忘掉?舆论认为她过分精明,不是寿者相,说她若不积阴德就要短命,她心上能不留下深重的暗影?她唯一的女儿巧姐要请刘姥姥起个名字,靠靠她的“福”。她文化水平太低了,不懂一般闺阁中琴棋诗画的消遣,在衣食享受权利争取之外,并无精神生活可言。作为一般人,她是缺憾的;作为女人,她是悲哀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她的命运如此。当“哭向金陵事更哀”之时,她是否会向天悲泣:重新真正做一回女人?

猜你喜欢

凤姐贾母曹雪芹
势均力敌,也有友谊
重识贾母
曹雪芹邀棋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人心买卖
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曹雪芹送彩礼
“凤姐”列传
曹雪芹捉鬼